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过程专业班级行政管理姓名夏磊准考证号码014212213406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丁恒越(讲师)所属助学单位武汉东湖学院2014年04月 04日目录正文..................................................................1----11 内容摘要 (1)标题 (2)一、渐进决策的含义 (2)二、渐进模型的特点 (2)三、渐进分析的合理性 (3)四、渐进模型的评价 (3)五、渐进决策产生的背景和推行原因 (4)(一)渐进决策产生的背景 (4)(二)渐进决策推行的原因 (4)六、决策层次 (4)1、简单的渐进分析 (4)2、断续渐进分析 (5)3、策略分析 (5)七、渐进决策的理论内涵 (5)八、邓小平式渐进决策探析 (6)(一)渐进决策的原则——实事求是 (6)(二)渐进式决策的核心——稳中求进 (7)(三)渐进式决策的方法——“走一步,看一步” (7)九、渐进决策成功的关键因素 (8)(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兼容 (8)(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 (8)(三)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配合 (9)(四)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相统一 (9)十、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渐进决策的体现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采用了渐进式改革模式,经济转轨成就显著,较好地处理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
本文对于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做了深入的研究,对渐进决策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做了细致分析,指出渐进决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以保持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法制、适应生产力发展为特点,深入解析了在中国渐进决策成功的关键因素。
总结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对中国渐进决策的研究,充分了解它的内涵及外延,总结了中国渐进决策在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让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渐进决策;时代背景与历史必然性;特点;成功因素试论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一、渐进决策的含义在各方互动的基础上,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来作决定,并最终为各方所接受,这种决策方式模式,林德布洛姆称之为“渐进决策”。
渐进决策模型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罗姆提出的,它是公共政策的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称为科学决策模型。
说到这,就要简单介绍一下理性决策模型,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地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
因此,这种模型就会与决策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
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从理论看,最有优决策并不是不可行的,然而社会现实不等于理论假设,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条件遭遇到诸多障碍,人们逐渐发现政策实践中的许多现象都难以解释。
其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前提解释有问题。
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
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
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
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现在再回到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决策者的资源(时间、信息、金钱)有限、决策者能力有限、目标与手段的相对性、过去决策的正当性与当前决策的不可预测性、沉淀成本、政治上的可行性,所以,公共政策乃过去政策的调整。
他认为,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大原则和稳中求变原则是渐进决策模型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渐进模型有其自生的特点: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不是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二、渐进模型的特点(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不是进口语言,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三、渐进分析的合理性(1)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政治领袖对基本国策的看法是一致的,仅对每项政策提出渐进修改而已。
(2)渐进决策模型基本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
(3)人的智慧与能力是有限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人们不会经常追求唯一的最佳途径,一旦发现有可行的途径,就会停止追求。
社会由各种不同的阶层,甚至不同的种族组织而成,为保证现行计划的连续性,决策过程只能是渐进的。
四、渐进模型的评价(优点):(1)决策所选择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2)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结果。
(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
(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
(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
(缺点):(1)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
(2)缺乏全面规划。
五、渐进决策产生的背景和推行原因(一)渐进决策产生的背景渐进决策模式在产生后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决策的基本模式。
它自产生之初就饱受批评与非议,但就当下中国的行政管理实践而言,该理论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的公共政策在实践中运用的便是渐进决策的模式。
其次,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的决策模式,渐进决策理论所提倡的多元决策模式的理论及实践为中国当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反思范式。
当然,作为一种理论,渐进决策理论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在运用该理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这些不足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渐进决策推行的原因1、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与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一致的,每一个竞争政党也只是渐进地改变本身的政策。
2、渐进决策模式基本上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
如果每年通过新政策,会引起社会上一部分人之间严重的政治紧张,因此除非要进行重大的政治改组之外,过去成功的政策在若干年内要维持下去。
3、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人们不会经常追求惟一的最佳途径,一旦发现有可行的途径,就会停止追求。
决策者只有在那些自己熟悉的备选方案不能在满足需要时,才会冒险寻求较为根本的政策改革。
4、社会由各种不同的阶层,甚至不同的种族组织而成,而不同的团体各有其既定的目标。
在现阶段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为维持社会稳定,政府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不太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改革,为此,只能做出一些渐进的决策。
六、决策层次1、简单的渐进分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现如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三十年的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型的模式。
2、断续渐进分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随后,开放了沿海的经济特区。
接着,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城市中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后来又进一步开放了沿海港口城市,开辟了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城市等……进而形成了一种有点→线→面→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模式。
1992年1月至2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
即"南巡讲话"。
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3、策略分析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随着中国的发展仍然在不断的前进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是渐进决策模型的体现,而渐进决策模型的理论也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证实。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理论与决策模型在此过程中便是渐进决策模型的运用。
七、渐进决策的理论内涵1、它集中于现有政策稍有不同或有限方法上不同的政策,而不是完全重新评价决策。
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2、限定于比较的选择和推断,从而简化决策过程,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大原则和稳中求变原则是渐进决策模型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3、不坚持问题的解决必须“正确”或“合乎道德”,只要求管用、可行,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结果就行。
4、处理正要解决的现有问题,而不是制造可能“范围广大的社会政策幻影”。
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八、邓小平式渐进决策探析邓小平渐进决策模式在我国改革发展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渐进决策的原则——实事求是可以说渐进决策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深刻体现,也是决策理论在中国的再创造。
从客观实际出发,既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决策发展的客观规律,保证了决策在科学性轨道上的运行,为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机、活力和辉煌成就。
我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决策模式,这是因为;首先,一个成熟的决策往往不能很快形成,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补充的过程,逐步完善起来,这不仅是人们认识的规律,也是决策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