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说课ppt
学时分配
2
实验2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晶体管共射极放大器 2、加深对共射极单级小信号放大器特性的
2
理解。
实验3 差动放大器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
2
法
实验4
1、掌握运算放大器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 2、通过对uA741指标的测试,了解集成运算
原理,能用集成运放组成各种应
用电路
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原理、性
项目4、低频功率放大 能指标分析计算及集成功率放大器的
12
电路的制作
应用
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概念,掌握其
五、课程内容设计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掌握整流、滤波及稳压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
项目6、 集成稳压 理 直流电源的制作
掌握收音机原理,学会元器件的清点, 项目7收音机的制作 整机的焊接与调试
《模拟电子技术》 说课稿
2012年6月
一、课程设置
❖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机电、自动化专业的核 心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图 1所示,是为从事机电、通信、测量、电子产品的 使用、生产和开发企业培养具有电子产品使用、设 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 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一个重要的 支撑作用。
二
技能 1. 电阻的识别方法;
2. 三极管资料查阅及其识别与选取方法;
3. 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检修方法;
4. 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的使用;
三 职业素养 1. 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 质量、成本、安全、环保意识;
项目1实施过程
❖ 第一步:布置学习任务——单管音频放大电 路的制作;(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课
模拟电子技术
高等数学
电路基础
图2 课程体系结构
❖ (二)课程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我 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要知道 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 ⑵会计算 电路主要参数; ⑶能画出 电路波形图、电路模型; ⑷会判断 器件类型、电路工作状态; 2 、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仪表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元器件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检索与阅读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识读与分析电路的能力;
Ⅵ
作品 展示
Ⅴ 分析
总结
五、课程内容设计---5教学示例
❖ 项目1——单管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 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教学项目,
在项目驱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本项 目需要完成以下知识点、技能和职业素养的 培养。
序号 一
类别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 单管音频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2. 三极管的结构、类型、电路符号、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3.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与分析方法; 4.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分析方法; 5. 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
❖ 随着项目教学法的启动,考核方式应作相应的调整,
课即: 实 作 制 堂 验 业作 出 成 完成 勤 绩 成绩
考 试 成 绩
10% 10% 10% 10%
综
合
40%
60%
成
绩
1、了解功率放大集成块的应用 2、学习集成功率放大器基本技能指标的测 试 1、学习由双臂电桥和差动输入集成运放组 成的桥式放大电路 2、掌握滞回比较器的性能和调试方法
学时分配
4
2 2 4
五、课程内容设计---4实施过程
❖ 教学过程
讨论 讲解
实 验 指导
Ⅱ
Ⅲ
明确 任务 Ⅰ
项目 任务
研究 Ⅳ 制作
Ⅶ 检验 点评
❖ 教师为主导,是辅导者、管理者、咨询者
四、学情及指导学生方法
❖ 实训条件: 电子实验室
五、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主要是强调知识、技能、职 业素养的有机结合,淡化理论,够用为度, 加强应用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该课程采 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将整个课程分为7个教学 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讲授、实验及制作三部分, 总学时80学时。
2
试
放大器组件的主要参数的定义和方法表示
五、课程内容设计---3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
实验5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运 用
实验6 正弦波振荡电路
实验7 低频功率放大
实验8 温度控制电路
知识目标
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 法、减法、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 一些问题。 1、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振荡条件 2、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岗位群
机电产品生产 与研发岗位
电子产品生产 与研发岗位
通信产品使用、 生产与研发岗位
测量、测试领 域岗位
专业
电气自动化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通信技术专业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
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核心专业基础课)
图1 课程在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中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2、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该课程在专业的 课程设置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前续课程《 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的学习为基础,为后续 课程《数字电子技术》《PLC可编程控制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作准备。
❖ 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电子产品装接工, 维修电工考证通过率98%。
八、课程改革思路
❖ 采取项目性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教 学与“能力”培养 结合,建设“方法、知识、能力” 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活为 切入点,设计教学项目,构建“方法要点、能力要 求、技能训练”实训体系,既突出“方法”的教学, 指导学生“学会”,更重视“做”的过程与细小环 节的指导,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会 贯通,增强“教”与“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增 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以提高 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女
马宪图
女
杜悦丽
女
谢灵
女
侯雅波
女
袁秀燕
女
高平
女
周光绪
男
职称
正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高级讲师 讲师 讲师
是否双师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不是
专业方向
机电一体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
电子工程制图
单片机系统应用
四、学情及指导学生方法
❖ 指导学生方法: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中心, 以能力训练为主线,自主学习;
❖ 第二步:分析放大电路(理论讲授) 1、放大电路概念; 2、三极管; 3、三极管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共基); 4、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 第三步:进行晶体管共射极放大器实验 1识图、选件、插拼电路;
2调试静态工作点;
3特性测试;
❖ 第四步:制作单管音频放大电路(分别制作共射、 共集、共基放大电路)(实际操作)
❖ 课程组成员: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他们的 探索精神,并将抽象内容与具体项目结 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
❖ 学生评价:我系召开的学生座谈会调查 表明,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满意率 为95%。普遍认为:教学方法灵活;教、 学、做一体化教学;启发思维,培养学 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课充分,授课认真,辅导耐心;考试 评分科学、合理、公正;平等对待学生; 严格要求并与学生有健康良好的师生关 系等等。
力; ⑷通过项目实现培养学生互助、协助的团队精神;
二、教材和参考教材
主要特点:理论讲解细致, 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 作为参考书
主要特点:内容精炼,通俗 易懂,可为项目化教学提供 必需、够用的知识点。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 1、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板书 多媒体课件
实验 器材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⑸培养学生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能力; ⑹培养学生电路测试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对测试数据
的分析能力; ⑺培养学生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 ⑻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电路设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⑴通过趣味案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⑵通过学习情境挖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树立
学生自信心; ⑶通过项目设计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1、分析电路; 2、装配电路; 3、调试电路; 4、分析总结; ❖ 第五步: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考核方式
课随作
期
堂堂业
末
出测完
成
勤试成
绩
10% 10% 10%
30%
70%
综合成绩
七、教学效果
❖ 学校教学督导组:每学期以听课的形式进行督 导检查,通过检查教案和观摩现场教学,本 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来驱动学生思维,调 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一致认为,对本课的改 革、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评价为良好。
❖ 2、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讨论法
项目任务书
技能训练法
归纳总结法
四、学情及指导学生方法
❖ 1.学情
排喜思渴 自 斥动维望 信 传手活成 不 统不跃功 足 教善但但 易 学学却缺 于 模理韧乏 放 式论性耐 弃
心
四、学情及指导学生方法
❖ 师资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李淑范
女
何铁男
女
高中义
男
李禹廷
男
张金平
五、课程内容设计----1项目任务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掌握模拟元件的测试及应用、基 项目1、单管音频放大 本放大电路及仪表的使用。 电路的制作
掌握负反馈组态的判定方法及对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