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教案
(六)、权变理论学派——试图综合各管理学派
主要观点:
1、组织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
2、采用哪一种管理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3、每个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可取的
管理过程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权变关系中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变量
系统管理学派
五、管理理论新发展
(一)、企业战略
1、发展过程
出现盛行时期战略管理时期
(一)管理过程学派
1、代表人物:
创始人是享利·法约尔
前期代表人物有厄威克、古利克
后期代表人物有孔茨、奥唐奈
2、主要观点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二)经验学派
1、代表人物: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戴尔《伟大的组织者》
2、主要观点: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三)系统管理学派——综合各学派的理论
XXX
年至年第学期第周星期
课题名称(含教材章节):《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学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
2.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
3.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
教学重点: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及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战略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经营条件一种或几种有经营宗旨
外部环境效的战略和经营目标
内容: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及控制
3、企业战略的分类
(二)、企业文化
美国:理论发源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日本自然条
日本:实践成功地价值观:忠孝、智慧件的劣势
居安思危与“杂于害而患可除也”
造势与“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企业领导者素质与“智、信、仁、勇、严”
领导艺术与“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者;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团结职工与“令民与上同意也”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1、关于管理的职能:①关于管理人员的职能
目前,组织行为学按研究对象和涉及的范围分为三个层次:
1、个体行为理论:研究需要、动机、激励、人性等问题
2、团体行为理论:
研究团体目标、团体规模、团体规范及信息沟通等
3、组织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四、现代管理理论
哈罗德·孔茨1961.12《管理理论的丛林》、6个学派
1980《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0个学派
今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孔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和与中庸: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论
仁:人本主义的伦理管理
义利与礼:经济行为规范与制度管理
信:以信立业的形象管理
举贤才:任贤使能的人才管理
3.孟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以“仁政”思想为管理思想的核心;义利统一的经营管理价值观;高度重视管理者的人格修养;“以德服人”的情感管理;强调权变观念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活动有规律可循。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要灵活运用。
三.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外部环境的特征
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一、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取决于自然属性)
2.芮明杰: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4.[美]P.Sengl:第五项修训练,上海三联书店,1994。
思考题:
1.管理的目标、概念、对象和基本要素。
2.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4.试述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心智模式探询他人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愿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和意象。
5、团队学习:这是为了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
(四)、企业再造(业务流程重组BRP)
1993年迈克尔·海默和杰姆斯·钱皮合著《企业再造工程》,阐述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
提出了应对市场的新方法——企业流程再造。
(三)学习型组织199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
世界变要建立学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
化太快习型组织艺术和实务》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1、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
2、超越自我:从整合全局的整体利益出发
3、改变心智模式:分析问题利用已有的心智模式
完善自己的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不客观
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2、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
3、科学管理论的主要内容
“搬运铁块试验”、“铲掘试验”、“金属切削试验”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
2、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内容
①关于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括: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六项活动,其中管理处于核心地位。
②关于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4.比较研究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本节线索:
(19世纪末以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20世纪20至60年代)
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说
法约尔:一般管理行为科学
经济危机(社会人假设)
科学技术发展
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的关系
(一)、梅奥及霍桑实验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创始人
2、霍桑实验:工厂照明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二)人际关系学说
(三)、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广义: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狭义: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现称组织行为学。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①企业精神:核心层,呈现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等。
的组成②制度文化:中间层,联系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
③物质文化:外围层,呈现物质形态的厂容厂貌等。
企业文化的功能⑴导向作用(思想和行为)
⑵凝聚作用(员工)
⑶约束和辐射作用(员工行为)
管理职能调节生产关系(取决于社会属性)
具体职能(观点不一)
(一)计划——管理的首要职能
管理过程
计划 目标
(二)决策:贯穿管理全过程,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三)组织:任务分工、设置部门、确定职责职权、制定规范
(四)人事:选拔、培训、开发等,因为人是最有活力最能动的要素。
(五)领导:
(六)激励:
激励
4.墨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兼爱交利是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
选贤任能的人事管理思想
崇尚集权的行政管理思想;
生财固本的生产管理思想:
节用节俭的消费管理思想
5.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企业战略与“上兵伐谋”
市场开拓与“以奇制胜”
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与“制人而不制于人”
适应市场变化与“水因地而制流”
多角化经营与“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者”
③关于管理的14条原则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2、内容:①权力的三种形态:理性-合法、传统、超凡
②关于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三、行为科学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摩登时代
(经济人假设)一般管理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性经济人
工人对抗雇主
经济的发展行为科学理论
1、代表人物:最早是巴纳德,后期有卡斯特和落森茨,二人合著《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
2、主要思想:
(1)、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2)、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管理过程学派结构系统管理系统
行为科学社会心理系统以往是分系统研究
管理科学学派技术系统
(四)、决策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
赫伯特·西蒙、代表作《管理决策新科学》
2、主要思想:
管理就是决策
(五)、管理科学学派
二战中调动军队、设备和发战后用于企业管理
展潜艇方面的技术决策问题
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②人事管理(罗伯特·欧文)
③关于组织职能
2、关于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3、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亚当·斯密关于“制针厂”的例子
4、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
二、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复杂化
产业革命规模大的厂出现要求新的管理理论
(大机器体系、
人员多、素质不同)
经验管理科学管理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
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
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附:本章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目
阅读教材章节:周三多等:《管理学》,第1章
参考文献:
1.孙跃君:西方管理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韦伯:行政管理
(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20世纪70年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