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7章金融发展中的非正规金融new
第7章金融发展中的非正规金融new
• 国外学者EmestAiyeetey(1998)将非正 规金融定义为发生在国家银行和其他金 融部门管制之外的各种金融交易。 MarkSchreine:(2000)将非正规金融定 义为没有法律体系来保障实施的未来现 金回报合同或契约。还有的学者认为非 正规信贷市场由各种未管制的交易活动 构成,包括个人和中介的各种借贷交易 (职业或非职业放贷人、私人金融公司、 当铺、地主和农户等)。
第七章 金融发展中的非正规金融
内容提要
• 主要探讨非正规金融的内生机制问题,即从 经济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等各个角度,来 探讨非正规金融部门如何产生和演进,非正 规金融部门与正规金融部门的互动关系,非 正规金融扩张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不同特征; 同时本章详尽讨论了非正规金融部门在金融 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和壮大的内在原因及其 背后的扩张机理。本章最后通过对关系共同 体的探讨为非正规金融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依 据,并讨论了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趋势和政府 规制框架。
2、农村合作金融
• 农村合作金融作为合作经济的一部分,也是国家金融 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要遵循以下基 本原则:
• 一是自愿原则,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二是 民主原则,即一人一票制度。合作金融组织的重大事 项由社员参与决定;三是互助原则,合作金融组织主要 为社员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四是按股分红的原则, 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营利润用于不可分割 的公积金、股息分红等事项。五是非盈利性。它是一 种集体所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特殊的资金融通形式, 组织形式包括信用合作社、合作银行、合作企业设立 的各种融资组织。从农村合作金融起源来看,源于自 下而上内生性的农村非正规资金融资安排,是由农村 非正规金融发展演化为合理正规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二,借贷关系私人化。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 主体包括农户个体和个人投资建立的农村私人 企业。其资金来源于农户手中持有的闲散资金, 资金需求者是那些无法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融资 安排的个人和农村乡镇私人企业。交易建立在 私人信用基础上,只限于圈层内部参与者。
• 第三,分散性和隐蔽性。农村非正规金融分散 在各个村庄,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村庄的散落 性导致了非正规金融活动的分散性。同时由于 内嵌于民间,没有正规的契约和法律保护而处 于隐蔽状态。
非正规金融概念
• 对于非正规金融目前没有一个普遍统一接受的 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非正规金融进 行了界定。郭沛认为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 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 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 资。谈儒勇(2001)则认为处于官方的控制之外 的未被登记的、未被管制的和未被记录的部分 为非正规金融,它包括非正式金融中介体(如 货币贷款人、货币经纪人和私人储蓄)
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以下特征:
• 第一,地域范围特征
• 农村非正规金融基于一定的地缘、血缘、 业缘关系而成立交易活动。其业务活动建 立在个人信用基础上,通过交易者的自律 和相互约束实现交易。农村个人信任具有 显著的地域范围特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如村),借贷双方拥有充分信息,彼此信任。 超过一定地域范围,个人信用发生危机, 交易活动产生障碍。
•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 后出现的一种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资金 融通组织,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也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改革进程, 但由于对基金会性质、业务范围等定位 缺乏制度规定,许多基金会出现管理监 督无序化的问题,既影响了农村正常金 融秩序,也侵占了农民的正当权益,导 致政府对其清理整顿。
• 亚洲开发银行(1990)将非正规金 融定义为不受政府对于资本金、 储备和流动性、存贷款利率限制, 强制性信贷目标以及审计报告要 求约束的金融部门。世界银行认 为非正规金融可以被定义为那些 未被中央银行监管当局所控制的 金融活动。
• 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于民间,游离 于法律法规之外,根据其合法程度可以 将其分为非法形式(如高利贷、非法集 资),合理但不合法形式(如友情借贷), 既合理又合法形式(如农村合作基金) 。 农村非正规金融从法律角度来说存在盲 区,从现实角度来说对农村农户收入的 提高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资金支 持的作用,因而如何规范和引导农村非 正规金融健康发展,寻找与中国农村经 济和金融背景相适应的演进路径至关重 要。
• 地下经济又有非观测经济、洞穴经济、影子经济、 非正式经济、隐蔽经济、平行经济、黑市经济、秘 密经济、第二经济、家庭经济等之称。法伊格在 《地下经济学》中指出,所有未被政府掌握的经济 活动(逃税、漏税、各种黑市活动)统称为地下经济, 观察到的(或有申报的)经济活动就是官方统计机构 正常掌握其情况的那些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是由那 些防止和逃避政府的管制、税收和监察的经济活动 和由此获得的收入构成。Pete:J.Montie等人认为地 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是指所有处于政府管制和控制之外的非正规 活动。
3、微型金融
• 微型金融建立在小额信贷(Microcredit)基础上。 目前较为普遍的小额信贷定义是:为贫困人口、 低收入者以及微型企业提供的信贷服务。小 额信贷及其基础上衍生的小额储蓄、小额保 险、小额汇兑等一系列微型金融服务业务构 成了微型金融(mirofinanee)。
• 第四,非监管性。农村非正规金融 主体由于无法得到农村信用社正规 融资,从而不得已只能寻求非正规 融资来源。正是由于这一点,农村 非正规金融游离于金融监管当局的 监管范围之外,不进入官方的统计 报表,也未纳入到金融监管当局的 日常管理系统,呈现出非规范化的 特征。
二、几个相似的名称
• 1、地下经济
• 第一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概念
• 第二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理论
• 第三节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协同演进
• 第一节 • 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概念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概念
• 国内对非正规金融的名称叫法各有所不 同,很多学者采用民间金融(姜旭朝, 冯兴元,何广文,温铁军等),有的称 之为地下金融(江曙霞,李建军)和非正 规金融(张杰,刘民权,任森春,谈儒 勇,郭沛等),有的学者将民间金融, 非正规金融和草根金融视为同义(王曙 光2006),还有的称之为灰黑色金融(朱 德林,胡海鸥1997)、体制外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