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梅兰芳蓄须 优秀教案

23.梅兰芳蓄须 优秀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梅兰芳剧照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国粹戏曲大师——梅兰芳。

让我们走近进梅兰芳,去看看他的故事。

2.助读资料:
作者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
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1 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4.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主要写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四、品读释疑
1.课文讲了梅兰芳的几件事?
避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闻名世界”可以看出梅兰芳在世界的地位。

3.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这些动词写出了梅兰芳酷爱艺术,想尽办法都要唱戏。

4.练习说话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______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___,无异于虚度生命。

5.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因为他相信日本侵略者会被打败,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重返舞台。

6.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亲自出马”“多次逼迫”看出日本侵略者始终不放弃他们的妄想。

7.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只能”说明梅兰芳也是没办法找到合适的借口了。

8.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蓄须的用意是什么?
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

梅兰芳作为京剧名旦,将京剧视作自己的生命,但梅兰芳还是毫不犹豫地“将
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他极力的压抑自己,可想而知,他内心是多么痛苦啊,这种坚定的民族气节,怎能不让我们慨叹!
9.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无论……都……”“宁可……也……”含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写出了梅兰芳再困难也坚决不向日本侵略者妥协,表现了他坚定的爱国信念。

10.拓展想象: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想一想,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他宁可,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他宁可,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11. 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就真的断绝了日军的想法吗?
(1)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从“斩钉截铁”可以看出梅兰芳不答应演出是非常坚决且毫不犹豫的。

(2)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不仅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来抵挡日本人的纠缠。

这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让人敬佩啊!
(3)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由“当即”可以看出他很高兴,很热爱艺术,爱祖国。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这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

本文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些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通过避居香港、蓄须、打伤寒预防针等方法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充分显示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课堂小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4.主题延伸
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梅兰芳学艺》《虎门销烟》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