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库存:暂时闲置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
2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防止超储和缺货,在企业现有资源约束下,以最合理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所期望水平的服务。
3周转库存:周期性批量购入所形成的库存4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为了应付需求、生产周期或供应周期等可能发生的不测变化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
5调节库存:用于调节需求或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速度不均衡、各个阶段的产出不均衡而设置的。
6在途库存: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处于运输过程中的物品。
7订购成本:从需求的确认到最终的到货,通过采购或其他途径获得物品或原材料的时候发生的费用。
8缺货成本:由于外部或内部中断供应所产生的成本。
9需求量:需求的数量,且有数量的量纲。
需求量已知,库存系统为确定型系统;需求量未知,但可确定概率分布,为概率型系统。
10需求率: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
11需求模式:物品的出库方式。
物品可以间断出库(时间、数量)、在整个期间均匀出库或按其他形式出库。
12前置时间:从订货到货物进入库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采购提前期或前置时间。
13单周期库存:即单周期需求,偶尔发生的对某种物品的需求,仅仅发生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或库存时间不可能太长的需求,以及经常发生的对某种生命周期短的物品的不定量需求。
14多周期库存:即多周期需求,指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对某种物品的重复的、连续的需求,其库存需要不断补充。
15独立需求库存: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
一般来自用户对企业产成品和服务的需求为独立需求。
从库存管理的角度看,独立需求库存是指那些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是由市场所决定的需求对应的库存 16相关需求库存: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根据这种相关性,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它是一种确定型需求。
17预测:人们对某一不确定的或未知事件做出的预计与推测。
18时间序列分析法:与过去需求相关的历史数据可用于预测未来的需求,历史数据可能包括如趋势、季节、周期等因素。
19趋势需求:需求呈线形趋势,它表示不同时间点的需求呈连续的直线关系。
20季节型需求:在不同时间点需求呈波峰波谷型的不断变化,一般它与影响需求的市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21随机需求:当所有已知成因(平均值、趋势、季节、周期和自相关)都从总需求中排除后,剩余的就是需求的不可知部分,如果人们无法确定这些剩余部分的成因,就将其看成随机需求。
22自相关需求:某一数据的预测期望值与其自身的历史数据密切相关。
23产品生命周期(PLC ):描述产品从生产到结束的全过程,包含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阶段。
24市场调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如问卷调查、面谈、电话访问等)收集数据,检查市场假设是否正确。
25小组共识:采用会议上的自由讨论方法,达成小组共识。
26回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它根据一个已知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
27误差的定义:通常指预测值与实际结果的偏差。
28跟踪信号定义:预测误差滚动和与平均绝对偏差的比值,跟踪信号(TS )可用预测误差之和除以其平均绝对偏差计算得出:TS=RSFE/MAD=∑(第i 期实际需求-第i 期需求预测)/MAD 29固定订货量系统定义:订货点和订货量都固定的库存控制系统。
30订货提前期(lead time,L T )定义:从发出的订货至到货的时间间隔,其中包括订货准备时间、发出订单、供方接受订货、供方生产、产品发运、产品到达、提货、验收、入库等所需花费的时间。
31双堆系统:在每次进货时,均将物资分成两部分储备,一部分作为订货点的库存储备,单独存放。
其余的作为经常性储备,供日常发料之用。
32单箱库存系统的定义:对库存进行周期性的补充,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将库存补充到预定的最高水平。
33三箱系统:相对于双堆系统,安全库存被单独放在第三个箱子里,这时就成为三箱系统。
(正在使用的存货、订货点库存、安全库存) 34固定间隔期系统的定义及运行机制:也称定期库存系统,每隔固定的时间就检查库存,确定库存余额并发出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与库存余额的差。
35最大最小系统定义和运行机制:每隔固定的时间就检查库存并确定库存余额,当库存余额小于等于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和库存余额的差。
36随机型库存控制系统:需求率和订货提前期中有一个为随机变量的库存控制系统 37一次性订货量系统:一次性订货模型研究在一个时期内仅仅采购一次或仅能安排一次批量生产的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
38ABC 分类的定义及基本原理:按照所控制对象价值的不同或重要程度的不同将其分类,通常根据年耗用金额(存货价值或数量*成本)将物品分为三类。
A 类存货的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10%左右,但价值占存货总价值70%左右的;B 类存货的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20%左右,价值占存货总价值20%左右;C 类存货的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70%左右,但价值占存货总价值10%左右。
39订货批量定义:订货批量是指消耗一次订货费用一次采购某种产品的数量。
40经济订货批量:也称经济订购批量就是按照库存总费用最小的原则确定出的订货批量,这种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就称为经济订货批量。
41经济订货间隔期:在定期订货系统中使总库存成本最低的订货间隔期 42服务水平:表示用存货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43订货点:企业发出订货单时库存的储存量 44故障发生率:单位时间内故障发生的比率 45“浴盆曲线”:通过研究发现,在设备使用的不同时间阶段,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是不同的。
所引入的新设备或产品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其使用备件和元件的“浴盆曲线”效应。
46逆向物流:利用库存物品的可追踪性(如通过条码)可以处理和计算退货。
47多余物品:又称多余物料包括废料、富余物料和陈旧物料。
48.循环盘点:一种库存盘点技术,它进行的频率较高。
49库存记录精度:又称为存货精度,指库存记录与实际库存的温和程度。
50MRP :物料需求计划是计算生产最终产品所用到的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的系统。
51.主生产计划(MPS ):一个综合性计划,是MR P 的主要输入,相当于产品出产进度计划,是MR P 运行的驱动力量。
52产品结构文件(BOM ):物料清单,是生产某最终产品所需的零部件、辅助材料或材料的目录。
53预计到达量S (t ):零部件在单位时间段 t 内的预计到达量,是指在计划之前预先设定的或已经订货(指下达加工订单和采购订单)但还未到货的在途量,预计在计划期内可以投入使用。
54系统紧张:上层零部件批量变化引起下层零部件批量的急剧变化,称为系统紧张。
55MRPII :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系统,即制造资源计划。
56ERP :企业资源计划57JIT :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所需要的数量,以完美的质量为顾客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产品。
58浪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不对产品增添价值的任何活动、行为或事物。
59准时制库存:维持系统运行所需的最少库存。
60看板:一种在生产上实现JIT 的方法。
看板系统特别强调按计划执行,并减少生产准备时间和成本。
61排序:将加工订单分发到车间并为每台机器制定作业计划文件。
62生产物料控制:通过系统计划来控制物料的流动,包括对需求识别直到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的所有物料的控制。
63限额发料:按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生产计划资料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消耗反馈数据组织供料。
64供应链: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65批量定制化生产:最终决定生产什么要延迟到客户订单到达为止。
66补货物流:物流系统从供应推动型系统转变为需求拉动型系统。
67牛鞭效应:如果由批发商向零售商供货,而不是直接由制造商供货,那么批发商将会感觉到客户需求的增加,反过来导致对经销商需求增加,经销商又会增加对制造商的需求。
在这种随着往供应链上游前进需求变动程度增大的现象就是牛鞭效应。
68快速响应QR :制造业中的准时制。
确定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供应时间,从而使得库存水平最小化。
69ECR :有效顾客响应,分销商和供应商为消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70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由供货商管理在用户处的库存,或者代表用户持有库存,当用户需货时就运送过去 71联合管理库存:一种在VMI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72重心法:一种数学方法,用于确定新的选址,以使销售和运输总成本为最低。
该方法通过考虑产品市场的位置,各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和相应的运输费用来确定最佳的配送中心的位置。
73平方根法则:安全库存水平随陪送点总数平方根的变化而变化。
74DRP:陪送需求计划是一种复杂的计划方法,它要考虑多个配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75.均分法:公平份额分配法,一种简化的存货管理计划方法,用以向每个配送设施提供公平的或“公平份额”的可得存货,这些可得存货来自诸如工厂仓库之类的共同货源。
76.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运营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77.库存周转率:衡量库存控制有效性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满足用户需求的经济性。
将一段时间里的全部消耗量除以该时间里的平均库存价值。
78服务水平:衡量在用户需要时库存可获得性的指标。
79物资吞吐量和库存量:物资吞吐量是指计划期内仓库进出库物资数量的总和。
库存量是指计划期内的平均库存辆,反映仓库平均库存水平。
80标杆管理:基准管理,一种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行业内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的流程。
81.学习型组织:对外部和内部压力产生反应(不是反抗),取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在每个新环境中都能生存和发展。
82团队:执行共同的目标、绩效标准以及实现方法的技能相互补充的人群,它们接受彼此的责任。
83多职能团队:专心于“适地工作流”,即团队围绕着流程的工作流来组建。
84集成供应链:将上下游的企业有机地连在一起,形成同步的网络体系,使企业与其上下游之间建立有形或无形的联系,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85收发卡片法:收发卡片法顾名思义是用特别设汁的收发卡片控制订货时间的方法86仓库利用率:仓库利用率是反映仓库在面积、容积等方面的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
它反映仓库能力的利用情况以及仓库规划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