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排设计1
达达主义-杜桑>>
达达主义-恩斯特《青春期》>>
“装饰艺术”运动
• “装饰艺术”运动以立体主义 绘画为核心,综合了各种现 代艺术流派,将装饰图形几 何化和平面化处理,采用大 量曲折线、棱角面和抽象的 色彩构成,使画面更加明快 和简洁。
第二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超现实主义,“一战”后, 由于人们普遍对社会产生 一种悲观和茫然情绪,因 而出现强烈的虚无主义思 想,超现实主义既是在这 样的背景下在欧洲出现的 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 术运动。超现实主义对现 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于对 人类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 方面的,为日后现代主义 在观念表现上有创造性的 启迪作用。
第一个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现代编排设计在不断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体系, 主要以“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德国“青 年风格”运动以及“装饰艺术”运动为代表。 • 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20世纪现代艺术对编排 设计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 维也纳“分离派” • 德国“青年风格”、“装饰艺术”运动 • 20世纪初欧美现代艺术运动。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达 达主义的影响最为显著。它无论从思想方法、表现形式, 还是从创作手段或表达媒介上均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 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和彻底的颠覆。
• 达达主义强调自我、荒诞、怪诞、 杂乱无章和混乱,它对编排设计 最大的影响在于利用拼贴方法设 计版面以及版面编排上的无规律 和自由化。达达主义把文字、插 图等版面视觉因素进行非常随意 的近乎பைடு நூலகம்戏般的编排,将追求视 觉效果完全凌驾于表达实质意义 之上,甚至造成大部分版面难以 通读。但是,达达主义对于偶然 性、机会性在编排设计中的强调, 对于传统版面设计原则的革命性 突破均对后来的编排设计具有重 大影响。
包豪斯
• 德国“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 成立的以建筑为主,包括纺织、陶瓷、 金工、玻璃、印刷、舞台美术及壁画 等众多专业在内的现代设计学院,其 创始人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格洛佩斯。 “包豪斯”作为世界公认的现代设计 教育发源地。 • 包豪斯在现代设计史上的伟大意义首 先在于对设计教育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它首创了通过训练建立理性视觉规律 的“基础课”,把对平面和立体的构 成研究、材料研究和色彩研究三方面 独立起来,使之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现代设计 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奠定了现代设 计教学的结构基础。
现代编排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德国 “青年风格”运动及“装饰艺术”运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 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和德 国“包豪斯”为核心的代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风 靡全球。 四、 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延续至今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有 可笼统分为“新浪潮”设计、意大利“孟菲斯”设计和美国“里特罗”设 计等设计类型。
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
• 风格多元化的趋势
• 自由版式设计趋势 • 多学科的融合趋势 • 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发展趋势
• 创意优先性 • 形式独特性
• 情趣攻心性 • 数码特技行
三、读图时代的编排设计
• 20世纪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信息的高度膨胀,电影、电视、网络等突 破纸质局限的视觉新媒介的纷繁频出,带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也促进 了以视觉阅读为主要诉求点的“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前获取知识的方 式主要依赖于文字,现在图像和符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 方式,图像已经成为人们感知事物和认识事物的常见方式。
三、编排设计的作用
编排设计的源流与发展
一、编排设计的溯源
• • • • • “设计之父”——英国古典主义大师威廉-莫里斯,现代编排设计的奠基人; 构成主义创始人——俄国李捷斯基。 现代设计新纪元——1919年德国人格罗佩斯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现代设计 史和现代编排设计史的一座里程碑。 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瑞士的网格设计给编排设计的带来了科学性、严谨性、 高效性的依据。
DESIGN OF LAYOUT
编排设计
32课时(4周)
一、编排设计的概述、历史、风格和发展趋势 *中外优秀编排设计作品分析;文字编辑练习;名片设计 二、三、编排设计的形式原理
*对页版文艺期刊编排设计;图版设计练习、编排设计练习图 表练习
四、编排设计的版面视觉流程
1、形象性导向视觉流程:文字、符合、图形; 2、骨架性性导向视觉流程:连续、渐变、近似重复、聚散; 3、常用视觉传达设计媒体的编排设计:报纸杂志、书籍、各 类广告、网页设计、展示设计。 *版面视觉流程练习
•
•
•
二、数字技术对编排设计的影响
• • 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编排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 不仅体现在设计的表现技法层面,同时也表现为设计创作观念的一次 升华和洗礼。 电脑带给了平面设计师更高的工作效率、更精良的表现效果以及更广 阔的创意空间。传统工艺背景下的艺人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书写文 字、绘制插图,这些工作现在只需在电脑上轻轻敲击即可完成。设计 师借助电脑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他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设计 构想并迅速制板刷印刷。电脑编排设计作品不仅初稿快速、修改方便, 而且通过设计和制作方面的标准化处理,全球领域的设计作品制作和 储存格式已经达成共识,这对全球人类文明的重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50年代 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 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 计风格”。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 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 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 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直至今日,“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 依然长盛不衰,仍是当代平面设计中最重 要的设计风格之一。 “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力图通过规整的网 格结构(骨骼排版法)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 公式,有效地对字体、插图、照片等平面 视觉因素进行编排,使之达到设计的视觉 统一。 国际主义风格的核心部分是无饰线字体和 非对称的排版方式形成了国际主义编排设 计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式化的设计效果, 凸显出机械时代的高度理性、简约的视觉 特点。国际主义在形式上以“少则多”的 减少主义的特征为宗旨,其特点是高度的 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
第三阶段 “二战”后“国际 主义”
•
第四个阶段 “后现代主义”设 计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战后各国经济、
科技的全面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充分满足,社会 生活与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风靡全球的“国际 主义”设计风格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逐渐被 取代,“国际主义”日益凸显出的单调、缺乏人 情味、冷漠、刻板的特质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审 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诉求,导致“国际主义”日 渐衰退。 “后现代主义”强调设计的历史延续性,通过挖 掘电脑技术的潜能,开发创新的造型手法,在讲 究人情味以及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将各种历史装 饰与现代的符号加以折中处理,即采用非传统的 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造型词汇及象征、隐 喻等设计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 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设计风格。 提倡设计的个性自由和对艺术的自我宣泄,采用 开玩笑的方式进行装饰设计。 “后现代主义”可分为:“新浪潮”设计、意大 利“孟菲斯”设计和美国“里特罗”设计等设计 类型,它们虽同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范畴, 但在具体设计手段、表现手法和版面效果上,不
立体主义
• 立体主义起源于法国印象 派大师保罗· 塞尚对绘画的 探索,以1907年西班牙画 家毕加索的作品《亚维农 少女》的绘制完成标志展 开。立体主义主张完全不 模仿客观对象,重视艺术 家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作 为一场运动,立体主义运 动从1908年开始,一直延 续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 它直接导致了达达主义、 未来主义等形式的抽象艺 术的诞生,是20世纪初期 现代艺术运动的核心和源 泉。胡安-立体主义>>
编排设计概述
一、编排设计的定义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根据一定的信息内容,将 各种视觉元素(如图形、文字)按照功能和审美需 要进行选择和组合。同时,运用编排原理和创意进 行设计,形成版式规律和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编排方 式。
二、编排设计的基本内容
编排设计,LAYOUT,意思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和调 度。既有平面设计的概念,也有建筑、展示等方面 的设计内涵。因此,编排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 范畴,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有米罗、达利、 恩斯特、马格里特、伊夫· 唐吉、 保尔.德尔沃、马森· 克利等人。 )
• 第二个阶段以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兴起的俄国“构成 主义”、荷兰“风格派” 和德国“包豪斯”为核心。
构成主义
• 俄国“构成主义”代表 人物李西斯基的编排设 计简单明确讲究理性规 则,仅以简单的几何图 形和纵横结构组成版面 装饰的基础,字体全部 为无装饰线体,从形式 到内容均紧紧围绕革命, 主题鲜明突出。
风格派
• 荷兰“风格派”是与俄国 “构成主义”并架齐驱的 重要现代主义设计流派之 一。它形成于1917年,是 由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 家、建筑师成立的较为松 散的设计组织,不具有完 整的结构和宣言。“风格 派”的思想和形式均源于 蒙德里安在绘画方面的探 索。由主要发起人和精神 领袖杜斯伯格编辑的“风 格”杂志集荷兰“风格派” 编排设计特征之大成。(代 表人物)
未来主义
巴拉-未来主义“参战宣言”>
巴拉-未来主义>>
• 未来主义反对任何传 统艺术的形式,以表 现对象的速度和运动, 歌颂艺术之美和速度 之美为根本出发点。 未来主义形式上的特 殊性以及对传统势不 两立的态度,为设计 提供了高度自由的借 鉴。
翁贝特· 波丘尼-未来主义>>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恩斯特《波兰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