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这个系统有一大关键:直觉的来源问题!
直觉的来源问题
直觉——见到一个事物,心中只领会那事物的形象 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 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活动,叫做直觉。
但是,“事物的形象”这个概念已经肯定了物质世 界的存在。但是,克罗齐抛弃了康德的二元论,把 康德的“物自体”也抛弃了,这就是说,他否定了 “物质”的存在。所以克罗齐的词汇里,“物质” 只有“材料”一个意义,而这个“材料”在克罗齐 的“一元论”里并不来自物质世界,因为物质世界 根本不存在,而是来自精神世界或心灵活动所产生 的“情感”。由此可知,直觉的来源还在心灵活动 本身,直觉的来源是“情感”。
依照“直觉即表现”的原理,克罗齐认为艺术同样 是一种直觉,因而也是内在情感的表现。他认为, 艺术作为表现与直觉作为表现,区别只是在量上, 而不是在性质上。“有些人本领较大,用力较勤, 能把心灵中复杂状态尽量表现出来,这些人通常叫 做艺术家。有些很复杂而艰巨的表现品不是寻常人 所能成就的,这些就叫做艺术品”。
4
二、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1、直觉就是抒情的表 现2、直觉即艺术3、直觉与艺术的统一还包含创 造与欣赏的统一4、直觉即表现的定义还包含着 美即成功的表现一个等式5、直觉即表现的定义 还肯定了语言就是艺术,而语言学也就是美学。
克罗齐提出了五个著名的否定结论:1、艺术不 是物理事实 2、艺术不是功利活动3、艺术不是 道德活动 4、艺术不是概念活动或逻辑活动 5、 艺术不可分类。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一、引言
表现主义美学是在西方现代美学思潮中出现较早 (20世纪初)、影响较大的美学流派 创始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美学家科林伍德 又称“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说”
表现主义美学基本观点:以情感表现为核心构建 美学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是克罗齐以“直觉”为 核心,提出“直觉即表现,艺术即直觉”的基本 命题,构建起一整套表现主义美学体系。
直觉即表现
情感在未经直觉时(在直觉界限以下)还是无形式的,一旦经过直觉, 它才为心灵活动掌握,得到形式,亦即转化为意象“对象化”了。所 以,在这个过程中,直觉相当于“心灵综合作用”,直觉不但表现了 情感,同时还创造了表现情感的意象。 “心灵的综合作用”是“表现”
艺术即直觉
“事物触到感官(感觉),心里抓住它的完整的形 象(直觉),这完整形象的形成即是表现,即是直 觉,亦即是艺术。”艺术的直觉是抒情的直觉“艺 术永远是抒情的”,“一切艺术都是音乐”
美是一种“成功的表现”
心灵的综合作用
成功—美—整一—快感—正价值 不成功—丑—杂多—痛感—反价值
对克罗齐美学的评价
贡献:1、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
2、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
错误:艺术即直觉说是非理性的,是从他的主观唯 心主义哲学思想派生出来的。只强调精神是唯一的 实在,直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否认人能凭借感觉、 理性和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这一观点彻底割裂了 艺术同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联系。他把单纯感觉 式的直觉混为艺术形象思维式的直觉,把直觉和抽 象思维的分别加以绝对化,过分强调直觉为心灵活 动,把艺术的表现媒介和传达技巧看成和艺术没有直 接的关系。
二、克罗齐美学的基本命题 “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克罗齐,“直觉说”的最大代表,被称为“世俗 的教父”。
克罗齐认为,美是直觉创造的价值。一切现象均 是心灵的创造,心灵即存在。直觉是心灵赋予情 感形式和唯一的审美功能。只有直觉可以把握事 物、把握美。直觉与表现、艺术、欣赏、美完全 等同,或者说直觉即表现、即艺术、即欣赏。美 即成功的表现。
康德美学
康德明确界定美是主观的,审美判断是 超功利的与审美主体的欲念无关, 提出了艺术的自主独立性。
康德假定了“物自体”,假定了物质世 界的存在,不过康德以为物质只是 现象方面可知,本体却不可知;而 对于现象的认识则是心灵依据“先 验范畴”赋予形式于物质的活动, 即“先验综合”论。克罗齐部分地 采用了康德的心灵因赋予形式而铸 造现象世界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论点, 他的“无形式的物质”借心灵综合 作用而得到形式,实际上是康德的 “先经验的综合”说的变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精 神 哲克 学罗 ”齐 或的 “全 心部 灵哲 的学 哲 学 ”
在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中,存在就是精神,精神世界就是整个现实, 否定人以外的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 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两度四阶 段”。人的想象力和美学符合第一阶段,理解能力和逻辑学符合第二阶段, 人的愿望和经济学符合第三阶段,人的意志和伦理学符合第四阶段。他的 全部美学观点都是从“直觉即表现”这一个基本概念生发出来的,认为美学 是研究直觉或表现的科学。
表现主义美学的思想渊源
生命本体论美学
以生命为本体来界定世界的本 原和基质,贬低理性、高扬直觉 体验,把直觉体验作为认识和把 握生命本体的一种方式。
柏格森给直觉下的界定就是本能 的最佳状态,他说:“我所说的 直觉是指那种已经成为无私的、 自意识的、能够静思自己的对象 并能将该对象无限扩大的本能。 直觉体验不从任何‘观点’出发, 本能地直接与客体对象合而为一, 直接观照生命本体,只有依靠直 觉体验才能穿透人与意识绵延之 间悬挂着的一道无际的帷幕,直 接把握生命或生命活动本身。”
三、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
科林伍德继承与发展了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他全 盘接受了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的基本命题。他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想象与表现 的同一”加以补充和解释,尤其探讨情感、表现、 想象的关系。
在他的《艺术原理》中,“直觉”这一美学范畴 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审美情感”和“想象” 这两个概念,提出了“艺术是想象性经验”的著 名论断。
美学应以艺术为对象,艺术是在想象中不自觉的情 感的表现,艺术家是欣赏者心灵的代言人。
“艺术是想象性经验”
想象性经验——特殊性的感官经验 艺术是通过想象性经验或活动来表现自我情感的 心灵活动。“想象是思维活动与单纯的感觉心理活 动接触的交点。”想象不是单纯的感觉,不是纯粹 心理经验的未加工的感觉,是受到意识修正而且被 转化为观念的那些感觉。简单讲,就是审美主体把 感觉通过意识的加工改造转变为想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