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180)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180)

章末检测试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H3B.甲烷分子的空间充填模型:C.羟基的电子式:D.葡萄糖的最简式:C6H12O6答案B解析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A项错误;羟基的电子式为,C项错误;葡萄糖的最简式为CH2O,D项错误。

2.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答案C解析狼毫的主要原料为动物毛,故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墨条由炭黑制成;宣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多糖;砚石的主要成分为无机盐。

3.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D.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答案A解析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4.(2019·泰安高一检测)轮烷是一种分子机器的“轮子”,合成轮烷的基本原料有CH2Cl2、丙烯、戊醇、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H2Cl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丙烯能使溴水褪色C.戊醇与乙醇都含有羟基D.苯()与足量氢气在镍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答案A解析CH4是正四面体结构,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发生了加成反应,故B正确;戊醇与乙醇都含有羟基,故C正确;在镍催化作用下苯与足量氢气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D正确。

5.下列各组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①聚乙烯和乙烯②乙酸和葡萄糖③淀粉和纤维素④蔗糖和麦芽糖⑤聚乙烯和聚氯乙烯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

最简式相同的有①②③④四组,其中④中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6.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B.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答案B解析乙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A项正确;蔗糖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C项正确;乙醇与饱和Na2CO3溶液互溶,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混合会出现分层现象,乙酸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会生成气体,D项正确。

7.用括号中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物质中的杂质,正确的是()A.甲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C.乙醇中的水(CaO,蒸馏)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浓硫酸和过量乙醇并加热)答案C解析乙烯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会引入新杂质,A 错误;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溶于水、乙醇与之不分层,B 错误;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即使乙醇过量,也不能将乙酸除尽,且引入新杂质,D 错误。

8.(2018·全国卷Ⅱ,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答案D解析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CH 4+Cl 2――→光照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照CH 2Cl 2+HCl ,CH 2Cl 2+Cl 2――→光照CHCl 3+HCl ,CHCl 3+Cl 2――→光照CCl 4+HCl 。

黄绿色的氯气参加了反应,逐渐减少,生成无色的气体,因此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反应生成的HCl 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因此试管内液面上升;生成的CH 2Cl 2、CHCl 3、CCl 4均为无色油状液体,附着在试管壁上,因此试管壁上出现油状液滴;生成的HCl 气体遇到水蒸气溶解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因此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综合上述现象,答案选D 项。

9.下列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错误的是()A .+HNO 3―――→浓硫酸△+H 2O ;取代反应B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加成反应C .2CH 3CH 2OH +O 2――→Cu△2CH 3CHO +2H 2O ;取代反应D .CH 3COOH +CH 3CH 2OH 浓硫酸△CH 3COOCH 2CH 3+H 2O ;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答案C解析C 项中的反应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10.由—CH 2CH 3、—OH 、三种基团中的两种组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A.2种B.3种C.1种D.0种答案C解析三种基团两两组合能组成三种化合物,CH3CH2OH是乙醇,其水溶液显中性;CH3CH2COOH为丙酸,其水溶液显酸性;为碳酸,其水溶液显酸性,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但为无机物。

11.(2019·重庆高一检测)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6O5B.1mol该物质能与4mol Na发生反应C.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答案B解析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7H10O5,需要注意不存在苯环,故A错误;1mol该物质有3mol羟基和1mol羧基,能与4mol钠反应,故B正确;由结构可知有三种官能团:羧基、羟基、碳碳双键,故C错误;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H+,羟基不能发生电离,故D错误。

12.向有机物X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以加热)可以检验其官能团。

下列关于有机物X中所含官能团的判断不正确的是()选项试剂现象结论A金属钠有气体产生X含羟基、羧基或羟基和羧基B银氨溶液产生银镜X可能含有醛基C碳酸氢钠溶液产生气泡X含有羟基D溴水溶液褪色X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答案C解析钠与醇或羧酸反应产生氢气,A正确;羧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有机物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D项正确。

13.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答案B解析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CO2,A项正确;蛋白质和油脂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硝酸生成硝基苯的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项正确;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中不含碳碳双键,苯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项正确。

14.(2019·济南高一检测)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B.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己烷和CCl4C.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区分蔗糖和葡萄糖D.用KI溶液区分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答案D解析甲烷由于含碳量低,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且不明亮,而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故可区分;酸性KMnO4溶液加入己烷中,溶液明显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而酸性KMnO4溶液加入CCl4中,溶液也分层,下层为油状液体,故可区分;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共热,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无此现象,故可区分;KI溶液遇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均无明显的现象,故不能区分两种物质。

15.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A.钠和乙醇反应的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相同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证明有葡萄糖生成C.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麦芽糖溶液并加热,能证明麦芽糖具有还原性D.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红热的铜丝,能证明醇氧化成醛答案C解析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和且钠沉在乙醇下面;在淀粉水解后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在乙醇溶液中反复插入红热的铜丝多次后,才能闻到乙醛的气味。

16.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A探究甲烷与溴能发生取代反应将甲烷通入溴水中B探究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次C 探究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不都是烷烃将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D探究淀粉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取少量淀粉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15分钟后,加入NaOH 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答案A解析甲烷和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和溴水不反应;故不会成功,A 符合题意;B 项中,铜丝首先被氧化为黑色CuO ,立即伸入乙醇中,铜丝表面又变红,反复几次,可闻到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产生,B 可以证明;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含烯烃或其他不饱和烃,C 可以证明;向稀H 2SO 4作催化剂的淀粉水解液中加入NaOH 溶液,水解液由酸性转化为碱性,新制的Cu(OH)2能发挥检验淀粉水解出的葡萄糖的作用,D 可以证明。

17.(2018·全国卷Ⅰ,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 .二氯化物超过两种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 .生成1mol C 5H 12至少需要2mol H 2答案C解析中每个碳原子都形成4个共价单键,这4个键呈四面体状分布,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 项错误;环戊烯的结构简式为,与分子式相同且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 项正确;如、、都是螺[2.2]戊烷的二氯代物,B 项正确;螺[2.2]戊烷的分子式是C 5H 8,在理论上,1mol C 5H 8与2mol H 2反应,生成1mol C 5H 12,D 项正确。

18.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

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 .1mol 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答案B解析A项,分子中含有羧基、碳碳双键、羟基、醚键共4种官能团,错误;B项,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的羧基、羟基可分别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正确;C项,只有羧基可与NaOH 反应,故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错误;D项,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碳碳双键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