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PPT精品课件
格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找准物与情的切合点,注意规范表述的技巧)
2021/3/1
11
此不遍秋菊 花是绕丛 开花篱绕花 尽中边舍 更偏日似元 无爱渐陶稹 花菊斜家 。,。,
2021/3/1
12
一、二句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什么内容?
通过描写,写作者爱菊。 “遍绕”、“日 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 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
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
的人格。
2021/3/1
7
了解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suí 蝉 虞世南① 垂绥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 为人正直,深得器重。 ②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
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 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2021/3/1
14
小松
抓哪些词语、炼字,
杜荀鹤
分析小松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刺”,准确勾勒出外
而今渐觉出蓬蒿。 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
时人不识凌云木,
生命力,出 字写出其锐 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把
• “体物肖形,传神 写意”“不沾不脱,
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不即不离”
2021/3/1
2
石灰吟 (明)于谦 爆竹(明)黎淳
千锤万凿出深山, 自怜结束小身材, 烈火焚烧若等闲。 一点芳心未肯灰。 粉身碎骨浑不怕, 时节到来寒焰发,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万人头上一声雷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是 咏物 诗。 (2)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蝉“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
(3)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诗人认为贤能高洁的人,并不需要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自得之情。
2021/3/1
8
了解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请总结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2021/3/1
10
掌握规范表述的技巧
完成骆宾王《蝉》的练习 咏蝉 骆宾王①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写这首诗时,本来担 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 贪赃罪名下狱。
②南冠:指囚徒。 (1)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2)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1/3/1
5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 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 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 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 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由于作者的 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 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 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写转入 议论。
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诗情?
外在特点: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
内在的神韵、品格:历尽风霜而后凋,“卓 为霜下杰”的坚贞品质。
2021/3/1
13
对菊花的赞美中寄寓作者的什么深意?
还表达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追求,是诗人 人格的写照。诗人借咏物以言志,将菊花 的自然特点加以拟人化处理,使之成为诗 人理想人格的象征。
咏 物 诗 鉴赏
2021/3/1
1
有关咏物诗
•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
《全唐诗》已存6021
首,初唐504首,盛唐
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
• “咏物隐然只是咏
•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 怀,盖个中有我
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 也。”——刘熙载
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 《艺概》
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 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 自己的感情。——这就
•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2021/3/1
4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 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 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 (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 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2021/3/1
6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 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
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
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
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
1.分 析 所 咏 之 物 的 特 点 , 从 而 分 析 诗人的感情志向。
2.结 合 诗 人 自 身 经 历 思 想 分 析 所 托 之情。
2021/3/1
9
掌握规范表述的技巧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0年北京春招题)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D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 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 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 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 艺术才能。
概念理解:
(1)咏物诗:
诗人理想、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志向、情
借描写 川河岳、花鸟草虫)的 或其所处的环境) 表达 怀
3
特点归纳: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 妙]
•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