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一、选题依据在近期, 关于幼儿园教学与游戏关系的研究成为了幼教界关注的核心。
我国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文件公布之后, 幼教界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方式的讨论热潮。
《规程》一文中强调指出, 幼儿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式,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之中。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的颁布, 再一次促进了社会对于幼儿教育问题的关注。
《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 进一步确立了游戏这一概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时至今日, 幼教界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已越来越关注于幼儿园中教学与游戏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实际中, 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的理念在实施时仍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和疑惑。
在长期的历史经验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我国幼儿教育阶段一直表现为重学习、轻游戏的现象。
那么目标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是怎样的?近代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一再向人们强调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 保障幼儿充分享受游戏, 快乐成长的理念也越来越被社会重视。
但受制于传统, 自由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仍旧没有得到一个应有的重要地位, 没有得到科学的运用。
在幼儿园中, 普遍表现为游戏的工具性地位, 处于从属位置。
在幼教界, 倡导将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很多, 而实本研究正是具体体察这种理论在开封市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真实情况。
从而分析教学与游戏的融合在开封市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中到底能否真实存在?开封市幼儿园里的教育者在每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迷惑?这一系列的疑问正是本文思索与探讨的重点。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本研究拟从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的反思引起理论层面对“教学活动应如何进行”的探究, 最终归结于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指导, 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意义。
1.理论意义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有助于推进游戏研究与幼儿园教学研究的进一步结合。
传统教育中对游戏的认识较为片面, 幼儿教育一向否定或忽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当今幼儿教育中游戏也往往游离于正式教育的视野之外。
游戏与幼儿教育、教学相融合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
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一方面可以丰富关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研究理论, 另一方面可以为游戏与幼儿教育、教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 更好的认识与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
2.实践意义一方面, 本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角度, 通过观察与访谈, 调查当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来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让更多的人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
另一方面, 本研究将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 提出教学游戏化价值实现的对策与建议, 以期能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效率,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热情, 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协调一致起到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活动的观察、对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访谈及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文本分析, 考察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的方式、价值与精神是否在幼儿园教学中得以应用与体现, 游戏与教学是否实现了融合或一体化等问题。
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有:教师是否认识到游戏的价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是否采用了游戏的方式?采用游戏方式的教学活动中仍存在哪些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师是否有相关关注与反思?从教育学的角度我们应如何审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教育对策?2.研究方法(1) 观察法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进行非参与式观察。
主要对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式方法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的总结评价等三个阶段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幼儿的行为与情感体验进行观察。
以发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中是否以及如何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与制约“游戏化”实现的因素?教师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对活动的总结评价是如何体现游戏化的特征的?(2) 访谈法访谈法可以进一步验证观察结论的可信性, 弥补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较偏于表面的不足, 补充说明观察调查中涉及问题的深层原因。
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访谈, 可以深入了解其对游戏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价值认同与态度, 在实施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有何问题、困惑或感想。
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进一步了解幼儿对于活动的主观体验、感受等。
(3) 文本分析法搜集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以及课后总结反思并对其进行文本分析,以期从中可以更为准确的把握教师在教学活动准备、组织与实施背后所持有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观;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及其反思内容的范畴、深度及意义等。
从而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行为表现做出更为客观的评析。
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在教育学界己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可。
2010年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然而, 在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将政策贯彻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依然面临着“如何做”的困境。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主张在幼儿园的“教”与“学”中融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要素、游戏的精神,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教育。
这就为“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 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 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访谈以及对教师教学反思的文本分析以发现和探寻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背后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以期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指导下的幼儿教师能够具有思想与行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倍尔, 创办了世界上首个“kindergarten”, 同时他还提出并且完善了幼儿园教育。
以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认识规律为立足点, 指出游戏的内部存在机制能够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也就是孩子们日常活动的特点为游戏, 孩子通过进行各种游戏, 将内在的活动生活变得独立自主且外向, 以此得到满足, 变得自由愉快, 使得内外平衡。
“孩子的游戏活动…既形成自身的未来生活的基础, 还形成了其未来生活的中心。
”孩子通过游戏得到各方面的内在满足。
福禄倍尔的论证奠定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设计了游戏所需的玩具或者教具, 并命名为“恩物”。
他认为相比孩子认识理解外部世界, 恩物对研究孩子发展过程也同样重要。
教具除了可作为孩子游戏学习的支持, 还是将孩子的全部生命现象和外界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中心。
福禄倍儿开始设计创造教具的时候, 他就遵循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
他认为教学工具不只是将儿童从具体到抽象, 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的思维原则体现出来, 尤其将由整体到部分和部分到整体、综合的方法去进行突出的表现。
福禄倍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 将游戏分为两类:分别是运动性游戏、精神性游戏。
运动性的游戏是为了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 训练感官并培养合作的意识, 并且培养出儿童对伙伴和师长的爱心。
精神性游戏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思考以及判断的能力, 让孩子能够够清楚的对外界事物的特点加以认识和掌握, 发展孩子的智力。
两者中精神性游戏利用了许多教具, 所以包含了更多的教育因素。
2.国内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伴随幼儿园课程的深入改革发展,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利、创造、主体的观点。
根据查阅文献和已有研究者的统计结果, 作者找到比较有特色和影响的研究成果有: (麻国均, 1990) 《中华传统游戏大全》, (周兢, 1991) 《中国民间儿童游戏》, (赵梅荪, 1992) 《活动中成长一一孩子游戏》, (林茅, 1992) 《儿童游戏》, (刘众, 1993) 《幼儿园游戏评价》, (吴也显, 1995) 《小学游戏教授学生论》, (黄人颂, 1995) 《幼儿园游戏》(郭浮溪, 1996, 《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北师大课题组, 1996) 《幼儿园游戏指引教导》, (汝小美、刘众《儿童、游戏、家庭》, 1997) , (华爱华, 1998) 《孩子游戏理论》, (刘众, 1998) 《幼儿园游戏教授学生论》, (曹中平) 《儿童游戏论一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 (丁海东, 2001) 《学前游戏论》, (华爱华, 2004) 《孩子游戏理论》, (刘众, 2004) 《儿童游戏通论》, (邱学青, 2005) 《学前儿童游戏》等。
通过分析我们国家幼儿园游戏性的教育, 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点:第一, 游戏创造的价值, 特别是游戏在教育中的价值己经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点;第二, 对于游戏性的教学己经呈现出相对完备教学模式, 和游戏相关的大致内容就包括游戏的实质以及游戏所能带来的价值, 还有游戏的开发利用分类还有游戏的指引教导组织, 以及游戏所用的材料, 进行的环境及其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等等;三, 还可以对游戏从生物、社会、文化、生态、现象等多角度进行解释;四, 研究游戏的过程从借鉴国外理论作品发展到重视本地域的民间游戏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并且在实际教育中就已经实现了;五, 幼儿园教育的游戏研究以及实施体制程度不断加大, 全面涵盖高校工作者、师范院校的理论工作者以及一线幼师和教育研究人员。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1.研究重点本研究的重点在于从不同阶段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做一个客观的展现, 对教学游戏化思想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的贯彻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2.研究难点由于研究者自身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有限, 本人始终担心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贯彻教学游戏化理念的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是否准确、深入, 教学游戏化的实现策略的提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等问题。
这必将成为本研究的难点所在。
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1.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后, 国内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讨论热潮。
《规程》中明确提出,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教育界做出响应, 于1998年12月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举行全国幼儿园游戏、课程与教学关系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 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了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