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德育课件

教育学德育课件


【例题·选择题】[2010年真题]
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 )
是关键。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D
【例题·选择题】
第八章 德育




事件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90年某日报道了一个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兰 州军区某部连指导员张某在随部参加军区的一次军事演习后,刚回到驻地就接到“父病危 速归”的加急电报。此时他想,部队刚结束军事演习,接下来就是总结评比工作,作为指 导员,这时怎能为了自己家中私事而影响连队工作呢?于是,他把电报悄悄藏了起来。过 了几天,他又收到一封同样内容的电报,但他仍然没有声张。直到总结工作结束,他才告 假返家,但此时他的父亲已经下葬了。他在父亲坟前痛哭了一场,感到很对不起父亲。对 此,他的兄弟姊妹非常生气,很不理解他,说父亲去世前很想见他一面,最后是呼着他的 小名闭眼的。 事件二:1991年,在联合国部队加紧准备攻打伊拉克之前,形势异常紧张,时任美国 国务卿的舒尔茨频繁前往中东地区穿梭访问、斡旋,力图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迫使伊拉克 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一次,舒尔茨刚抵达中东某国,获悉90高龄的老母突然去世,舒尔 茨当即中断访问,回国向母亲告别。之后,又迅即返回中东。试想,舒尔茨当时担负着什 么责任?他的访问和斡旋关系到一场战争能否避免,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但时间毕竟 还没紧急到他不能回国数小时,因此美国人民并不会就此指责舒尔茨,如果他不回国为生 他养他的老母奔丧,反而可能引来非议。 这就是价值观的不同。相比之下,我们所提倡的那位连指导员道德价值观似乎并不可 取,因为事情远未紧急到他不能请假去为即将去世的父亲告别,他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远未冲突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当时部队并不没有特别紧急的任务,如战备、抢险等,不就 是一个连队总结吗?还有连长、副连长和副指导员等,完全可以临时代替他的工作。 我们的道德教育缺乏追求自我利益与自我幸福(即善待自己)的维度。
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韵经验将德育工作 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 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第二节 德育过程
①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其中,“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
德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对道德
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
【例题·填空题】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
为_____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
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
步确立科学的_____ 、 _____ ,并不断提高社
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 够成长为坚定的 _____ 。” 【答案】爱国、人生观、世界观、共产主义者
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③德育过程具有针对性。
【例题·选择题】[2009年真题]
学生( )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 【答案】B 知、情、意、行是构成德育的四个基 本因素,四者的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占分值高,除了以选择、填空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掌
握外,几乎每年都会考一个论述或案例题,难度较 大,要求同学们在理解德育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 运用,需要大家重点复习。
三、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 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 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包括家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
理特征。
【例题·选择题】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答案】 C
【例题·选择题】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
【例题·选择题】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 )。
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答案】 D
【例题·简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案】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 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总结
在历年考试中,本节所占的分值不高,比较重
要的知识点有:德育、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
概念和德育的意义,常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考
查对知识点的识记,需要大家清晰记忆,但难
度普遍不高。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 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
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例题·多项选择题】[2009年真题]
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 )。
A.通识教育
C.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BCDE根据1988年、1994年和1996年 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规定,我国学校德育主要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 康教育。统ຫໍສະໝຸດ 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
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
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例题·填空题】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______”地统一过程。 【答案】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1、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 要素的组合方式。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1)政治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
国主义教育。
(2)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
方面的教育.
(3)道德教育:注重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帮助学 生形成热情、诚实、谦虚、勇敢的优良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
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
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
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 共同性、历史继承性。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四)德育内容
1、德育内容的概念: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
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
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2、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目标,它决定了德育内容。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 容的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 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制约 作用。
【例题·选择题】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 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 有______。 【答案】继承性
【例题·选择题】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答案】错误。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 道德教育的总称 ,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 治教育的代名词。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例题·选择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
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答案】 C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
要素。
• “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格的、生命的、完 整生活质量的教育,不能把德育从活生生的完整生 活中抽离出来,也不能把德育从其他诸育中抽离出 来,否则就是形而上学。” ——朱小曼
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
容、德育过程、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
法以及德育模式。
二、考点指南
识记: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内容和途径。 领会: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德育的方法。 应用:1、运用德育模式展开德育实践活动。 2、运用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的基本原则分 析解决现实问题。 在历年考试中,本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所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
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第二节 德育过程
2、德育过程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 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
要素之间的矛盾等。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
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
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