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马太效应分析及其规避对策_欧旭理
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马太效应分析及其规避对策_欧旭理
(四)建立科学的奖学金评定机制 积极建立科学的大学生人才评价体系。评价 体系在强调学习成绩在评价考核中的作用的同 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 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的协调发展,逐步实施“知 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评价考核体系,设置多 样性的评价指标。具体而言,一是加强量化考核, 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加强合作,积极构建学 生综合信息评价网络体系,量化各项评价指标,极 力避免人情因素的干扰。二是成立奖学金评定委 员会,委员由学校、学院老师及学生代表组成,委 员会通过民主评议,客观、公正地进行奖学金评 定。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在每年奖学金评定完以 后,就奖学金评定依据、评审程序、存在问题和改 进措施等方面对有关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回访, 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三)合理设置奖学金类别和金额 在奖励机制中进一步增加单项奖、进步奖、鼓 励奖、发明奖、创新奖、活动奖等奖项的比重,把国
家下拨的有限经费尽可能地用到更多的学生身上, 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进一步改革高校现行的奖学金评定制度,依 照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修订评优条件,从学生成 长需求的角度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优条款,将 更多的学生纳入到评优、评先进、评奖学金的行列 中来,充分调动校园中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观。
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 评价不够科学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分化效应。分化
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 效应是指由于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人或物分
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 流,走向两个极端,产生分化。学生因非自身原因
和奖励。学校相关部门在各种场合都喜欢提及已 的智育成绩被过分看重和评价不够科学等因素的
评多元综合评价模式,但奖学金评定实际操作主 的“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在学习、思想、生活上
要还是以加权平均分为基准,评价较为单一且不 产生隔阂、分化甚至对立。
108
2011 年 08 月 第 08 期 总第 197 期
学生事务
(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很多有特长的 学生的能力被忽视,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对他们 的个性和心理造成伤害,导致一些有潜能、有创新 精神的人才被埋没。其次,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满或 自卑心理,缺乏努力的动力。由于奖学金过于偏向 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往往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部 分学生自负自傲,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因成绩不好 而自信心不足,自己的努力得不到重视,上进心减 弱,使得少数学生成为精神“贵族”,多数学生成了 受冷落的“被弃者”,造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 心理环境。
[ 关键词] 高校;奖学金评定;马太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5707(201 1)08-01 07-03
奖学金作为高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 常规性工作,是我国“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对调 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自身潜力有着重要意义。 [1]目前,我国高校的奖学金评定工作基本上能较好 地发挥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但奖学金 在评定过程中也存在“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 削弱了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因此,正视“马太 效应”,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规避对 策,是目前完善高校奖学金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
榜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 分之七十,德育、体育共占百分之三十,附加分为额
之一,旨在学生中挖掘、树立榜样,以期发挥朋伴 外的增减分。智育分计分公式为当年所修课程各科
激励教育的功效。通过树立学习榜样,设置各种奖 成绩乘以相对应的学分之和除以各科学分之和。
学金,使优秀学生成为他人努力的目标。然而,榜
由于每门课程的得分性质不同, 学生擅长的、
样教育长期存在也容易导致权威效应。权威效应 喜欢的科目得分点就高,但有时该科目所占学分
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 不高,总得分也就不高,因此具有不可比和不可加
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 性。加之,在现实操作中有人情因素干扰总体排名
成晕轮效应,这是奖学金评审过程中出现“马太效 绩论英雄”。这在客观上助长了部分大学生过分注
应”的又一诱因。
重对分数的追逐,容易导致学生群体中考试作弊、
(四)评价不科学产生分化效应
贿赂老师、诽谤同学和拉帮结派等不良风气的出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测 现。同时,奖励资源配置的差别也使得学生中所谓
一、高校奖学金评定中“马太效应”的基 本内涵及其成因分析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有 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 要夺过来。”美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 发现了这种现象,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即对做过 贡献并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过多;而对 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取得的成绩、获得的成果 不予承认或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将这种在奖励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形成好或者坏的印象之后,人
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4]教师
(一)不能有效地发挥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
对学生的印象很容易产生晕轮效应。虽然中国高
奖学金应该发挥其激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
等教育正从精英培养转向大众培养模式,但精英 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现实评选过程中,受
教育的思维根深蒂固,教师还是比较喜爱品学兼 “马太效应”的影响,有的学生集多奖于一身,甚至
本文为 2009 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心理效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项目编 号 :09B02) 阶 段 成 果
107
学生事务
2011 年 08 月 第 08 期 总第 197 期
要原因。
够科学。如有的高校学生学年总成绩由智育分、德
(二)榜样教育产生权威效应
育分、体育分和附加分四部组成,其中智育分占百
参考文献: [1 ] 刘洁予.奖学助学工作绩效评估研究[J]﹒思想教育
研究,2009,(6). [2] 周卫东﹒谨防“马太效应”,平等对待学生[J]﹒教育与
职业,2003,(1 0). [3] 高 闰 青. 教育 需 要 人 文 精 神 滋 养 [N]. 光 明 日 报 ,
201 0- 1 0- 28. [4] [ 苏] 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社会学
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为“马太效应”。“马太 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 中送炭”,这将是对后继人才的一种扼杀。[2]马太效 应在高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奖学金评定方面,班 级获奖学金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甚至出现有的学 生一年获几万元奖学金的现象,其成因主要有以 下几点。
(一)教育的功利倾向产生暗示效应 教育的功利主义取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影响极为深远,正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所 说:“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 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 学,功利主义盛行。”[3]功利教育导致高校片面追求 教育的眼前效果,忽视其恒久的社会价值,产生暗 示效应。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老师会产生一种期 望,尽快培养出杰出人才来获得物质或精神的满 足。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成绩 好的“优秀生”身上,不仅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这 些学生身上,而且也倾向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 因此,在评奖学金时,老师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学 生,这是奖学金评审过程中出现“马太效应”的重
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 的客观性,尤其是占智育成绩百分之三十的平时
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 成绩、德育成绩和附加分,从而不能科学地判定每
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 名学生成绩在全班中的相对位置,使奖学金评定
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 工作容易背离公正、公平的原则。以上对学生综合
2011 年 08 月 第 08 期 总第 197 期
思想教育研究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学生事务
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马太效应分析 及, 湖南 长沙 410083)
[ 摘 要] 高校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奖学金的激励导 向作用。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教育的功利倾向、榜样教育、精英教育和评价不科学等 方面,其规避对策是认识“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奖学金、合理设置奖学金 和建立科学的奖学金评定机制。
经树立的学生榜样,榜样一经树立,各种奖励荣誉 影响而分流,时间一长,学生中逐渐分化出奖学金
就会纷至沓来,“一好百好”也是“马太效应”的一 群体和非奖学金群体,这也是奖学金评审过程中
个诱因。
出现“马太效应”的重要诱因。
(三)精英教育产生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
二、 “马太效应”产生的消极影响
系,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 984:1 30.
[责任编辑 沈崴]
109
三、高校奖学金评定工作中“马太效应” 的规避对策
(一)认识“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 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 思想和行为。“马太效应”是一种人类集体无意识 的流露,普遍存在于集体活动之中,随着时间的发 展,在高校奖学金评定过程中“马太效应”也开始 显现出来。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客观认识“马太效 应”的存在及其消极影响,及时发现奖学金评定工 作中的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观念,针对其可能产 生的消极影响及时做好规避措施。 (二)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奖学金
他良好品质,当然在评定奖学金时也会偏向他们。 向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由于“中等生”学习成绩一般,一些教师便认为他
(二)容易诱发学生群体间的不良风气
们是平庸之辈;由于“后进生”学习成绩不好,一些
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学生认为有了好的
教师便人为地赋予他们许多不好的品质,因此形 学习成绩,就能拿到奖学金和各项荣誉,造成“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