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ppt课件
.
三瓶引流装置
工作原理: 收集瓶收集引流液;水封瓶 类似于一个单通道阀门,确 保气体不会回流入胸腔;测 压瓶起到调压的作用,利用 瓶内液体高度来控制负压。 当接通负压吸引时,所产生 的负压值(厘米水柱)等于 测压瓶中通气管位于页面下 的长度(厘米)
.
.
• 1.积液腔 • 2.引流管 • 3.水封加液口 • 4.防倒流阀 • 5.连通管 • 6.控制旋塞 • 7.水封管 • 8.水封腔 • 9.调压腔
2.当胸腔为负压时,则将瓶中液体吸 回到水封管里
3cm
注意事项:
需保证水封瓶低于病人平面一定高
度,从而使水封管中液柱产生的静
水压将对抗胸腔负压,防止将瓶中
的水回. 吸到胸腔
单瓶引流装置
缺点:
当从胸膜腔排出的液体越来越多
时,水封瓶中液面越来越高,水
封管在液面下的部分越来越多,
促使胸腔内容物排出所需要的压
10.调压管 11.吊钩 12.旋转支架 13.漏斗(补水用) 14.三通连接管 (可同时连接2根胸引管)
.
1.积液腔2.引流管
.
.
.
.
.
.
.
.
.
.
.
.
活瓣引流装置
主要是单向活瓣,适用于气胸患者 优点:简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无需入院 如何连接:一端连接患者的胸腔引流管,另一端
.
术后并发症
5.胸腔感染和肺不张:
6.皮下气肿:引流管不通,气体无法引出,气体从胸 腔进入皮下组织;引流管与皮肤未紧密缝合,气体从 外界进入皮下组织
7.血气胸复发:原发病未根治。外伤后迟发性血胸, 运动时骨折断端刺破肋间血管、肺。若刺伤心脏有心 包填塞,大出血死亡可能。此外引流管拨除时机掌握 不当也可致血气胸复发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历史回顾
• Gotthar Bülau(1836-1900) 德国汉堡人 胸腔闭式引流的创始人
• “我始终相信虹吸引流的主要 优点在于降低了胸膜腔内的 压力,从而使肺能够复张。”
.
原理
• 利用负压吸引,把胸腔内的气体、液体等 吸引并排除体外,从而减轻胸腔压力的, 减轻对心肺组织的压迫 正常平静呼气时胸腔内压力为-3至-5厘米水柱, 平静吸气时胸腔内压力为-8至-10厘米水柱
力也逐渐增加,这样不利于充分
3cm
引流
双瓶引流装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双瓶引流装置
如何连接: 在引流管与水封瓶之
间,加入收集瓶 工作原理:
与单瓶引流装置相同, 可以通过收集瓶收集引
流 液,避免了单瓶引流装
置 的缺点
.
三瓶引流装置
如何连接: 分为三个部分:收集瓶、水 封瓶和测压瓶 收集瓶、水封瓶的连接与单 管、双管引流装置类似 测压瓶中放置了一根位于液 面下的通气管,通过连接负 压吸引,可以调节吸引器产 生的负压,从而达到更好的 引流效果
6.立即将胸引管顺止血钳进入胸膜腔,胸引 管深入胸腔10-12厘米
7.切口间断缝合,固定引流管 8.接胸引瓶,保证各个接口严密,防止漏气
.
操作注意事项
1.术前需确诊 2.保证操作部位准确无误 3.插管深度需提前标记 4.引流管应与皮肤垂直,避免压迫皮肤 5.插管成功后,应立即与水封瓶相连接,
并证实引流管通畅
• 我们的教材 锁骨中线第二、三肋间 腋中线第六、七肋间
.
操作步骤
1.患者取斜坡卧位。根据引流目的、术前胸 片等检查确定手术部位并标记
2.皮肤消毒,局部浸润麻醉 3.在确定手术部位做一大小约1-1.5cm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4.两把弯止血钳交替顿性分离胸壁肌层直达
肋骨上缘
.
操作步骤
5.于肋间穿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此时 可有明显突破感,同时切口可能有气体或 液体溢出
.
引流装置的分类
1.水封引流装置 (1)单瓶引流 (2)双瓶引流 (3)三瓶引流
2.活瓣引流装置
.
单瓶引流装置
如何连接:
1.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到一根 水封管,水封管下端约有3cm 位于水平面以下
2.引流瓶中的另一根管连通外
3cm
界空气或者吸引器
.
单瓶引流装置
工作原理:
1.当胸膜腔压力超过3cm水柱时,将 使胸腔中的空气或液体排出到瓶中
• 英国胸科协会指导原则:推荐放置胸腔引流管 的安全三角形区域为:背阔肌前缘,胸大肌侧 缘,及沿同侧乳头解剖位置的水平线
• 最常用的位置为该三角区内的腋中线 越往前,则增加穿过女性病人乳腺组织的危险性, 胳膊活动时越容易觉得不舒适 越靠后,病人越觉得不舒适,且易在仰卧位时使 引流管打折.Biblioteka 引流管的放置位置.
术后异常情况
1.引流不通畅: (1)临床表现:引流管在水封瓶内的液柱不再随呼 吸周期或咳嗽上下波动 (2)原因及处理方法: a.引流管某处打折,接触扭转即可 b.胸腔内引流管梗阻:先夹闭远端的引流管,用手 指由远端向近端挤压引流管,靠由此产生的正压将造 成梗阻的凝块排出 c.引流管内的梗阻:先在梗阻部分近端夹闭引流管, 再用手指由近端向远端挤压引流管,靠由此产生的正 压将造成梗阻的凝块挤出
.
目的
• 排出胸腔内的液体、气体,并预防其返流 • 重建胸腔内正常的负压,使肺复张 •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数量以及颜色 • 全肺切除术后,平衡胸腔压力,预防纵隔
移位及肺萎陷
.
适应症
• 自发性气胸,肺压缩大于30% • 外伤性血、气胸 • 胸腔积液 • 脓胸 • 乳糜胸 • 胸部手术术后引流
.
引流管的放置位置
连接引流袋 可收集气体以及少量的胸腔积液
.
术后并发症
1.出血:误伤肋间血管或进管过深损伤肺组织
2.漏气:在闭式引流术时引流管误入肺组织,或引流 管周缝合不紧密,引流瓶装置未闭合
3.引流装置误入腹腔:引流管放置过低或患者过胖, 膈肌过高,止血钳向下过深均可有误入腹腔可能
4. 肺水肿: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不高,一但发生若不 重视可有生命危险。一次引流积血积液不宜过多过快, 单次不超过1000毫升
.
术后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管密闭通畅,不使其受压、扭转,详细记 录每日引流的数量、颜色及性状
2.一次引流液体量不应超过1000ml,避免出现肺复张 后肺水肿
3.使用负压装置时,负压吸引不宜过大 4.引流瓶应低于胸壁置管处60-100cm 5.观察引流瓶中长管的水柱波动,正常情况应为4-
6cm 6.嘱咐患者每日变换体位,保证通畅引流 7.定期复查胸部X线片,了解肺膨胀及胸腔积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