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来西亚地质及矿产资源

马来西亚地质及矿产资源

马来西亚地质及矿产资源馬來西亞面積330257平方公里。

马来西亚面积330257平方公里。

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

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

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

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

東馬位於加裏曼丹島北部,與印尼、菲律賓、汶萊相鄰。

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汶莱相邻。

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

全国海岸线总长4192公里。

目前人口2664萬(截至2006年底)。

目前人口2664万(截至2006年底)。

2006年其國內生產總值約為5427.66億林吉特(1美元約合3.5林吉特),比上年增長5.9%。

200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约为5427.66亿林吉特(1美元约合3.5林吉特),比上年增长5.9%。

一、地质和矿产资源馬來西亞總體位於縱貫緬泰馬的巽他褶皺帶的南部。

马来西亚总体位于纵贯缅泰马的巽他褶皱带的南部。

馬來半島主要由中、古生界和海西一印支期花崗岩組成,大致可分為西部的冒地槽帶和東部的優地槽帶。

马来半岛主要由中、古生界和海西一印支期花岗岩组成,大致可分为西部的冒地槽带和东部的优地槽带。

中央山脈大致相當於冒地槽的中央隆起帶。

中央山脉大致相当于冒地槽的中央隆起带。

東馬地區以盧帕河為界,可劃分出西婆羅基底和西北婆羅地斜兩個構造單元,顯現出不同的大地構造演化歷史。

东马地区以卢帕河为界,可划分出西婆罗基底和西北婆罗地斜两个构造单元,显现出不同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

馬來西亞探明礦產有30多種,錫礦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錫國”美稱。

马来西亚探明矿产有30多种,锡矿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锡国”美称。

除錫外,石油、天然氣資源也比較豐富。

除锡外,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

1.石油和天然气2006年全國石油剩餘探明儲量41100 萬噸,天然氣儲量21238億立方米。

2006年全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41100万吨,天然气储量21238亿立方米。

主要分佈在近海的三個儲油盆地:主要分布在近海的三个储油盆地:(1)马来盆地。

面積約22.4 萬平方公里,呈北西-南東走向,第三係厚達1萬米,主要為非海相地層,向東南海相地層漸發育。

面积约22.4万平方公里,呈北西-南东走向,第三系厚达1万米,主要为非海相地层,向东南海相地层渐发育。

北部以南北向斷層控制的斷塊及背斜為主,主要分佈一些氣田。

北部以南北向断层控制的断块及背斜为主,主要分布一些气田。

南部受中新世未構造運動的影響,形成一些背斜型油田。

南部受中新世未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一些背斜型油田。

含油氣層係主要為下一中中新統,埋深1500-3000 米。

含油气层系主要为下一中中新统,埋深1500-3000米。

主要油田包括杜蘭(Dulang)油田,塞利基油田(Seligi)等。

主要油田包括杜兰(Dulang)油田,塞利基油田(Seligi)等。

(2)沙捞越盆地。

面積22 萬平方公里,呈北東東向延展,第三係厚1 萬米以上,主要為沿海碎屑岩,向東北變為海相頁巖和灰岩。

面积22万平方公里,呈北东东向延展,第三系厚1万米以上,主要为沿海碎屑岩,向东北变为海相页岩和灰岩。

主要儲油層,在南部的巴蘭河三角洲地區為中新統三角洲砂岩體;在中央魯康尼亞為中中新統及上新統碳酸鹽灘及生物礁。

主要储油层,在南部的巴兰河三角洲地区为中新统三角洲砂岩体;在中央鲁康尼亚为中中新统及上新统碳酸盐滩及生物礁。

(3)沙巴盆地。

面積約3.4 萬平方公里,呈北東方向延伸。

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呈北东方向延伸。

第三係厚1 萬米以上,複雜變形的上第三係砂岩和頁巖不整合於緊密褶皺或部分變質的下第三係之上。

第三系厚1万米以上,复杂变形的上第三系砂岩和页岩不整合于紧密褶皱或部分变质的下第三系之上。

證實石油儲量10 億桶以上。

证实石油储量10亿桶以上。

主要油田構造為擠壓式背斜,儲油層為中-上新統濁積砂岩及三角洲砂岩。

主要油田构造为挤压式背斜,储油层为中-上新统浊积砂岩及三角洲砂岩。

2.煤2005年儲量為17億噸,主要分佈在沙撈越州、沙巴州、霹靂州、雪蘭莪州和玻璃市州,其中14億噸(約82%)位於沙澇越州。

2005年储量为17亿吨,主要分布在沙捞越州、沙巴州、霹雳州、雪兰莪州和玻璃市州,其中14亿吨(约82%)位于沙涝越州。

沙撈越州的美裏一皮拉煤田煤層厚1-3 米,為高揮發,中灰分、低硫次煙煤,資源量超過3.87 億噸。

沙捞越州的美里一皮拉煤田煤层厚1-3米,为高挥发,中灰分、低硫次烟煤,资源量超过3.87亿吨。

錫裏泰克煤田煤層厚約1 米,產自始一漸新統錫裏泰克組;賓土盧煤田蘊藏有2000萬噸低灰分,高揮發煙煤,熱值可達7000-7500 大卡/公斤,主要用作冶金用煤;沙巴州的煤田主要分佈在梅裏瑙盆地,至少有2 億噸煙煤。

锡里泰克煤田煤层厚约1米,产自始一渐新统锡里泰克组;宾土卢煤田蕴藏有2000万吨低灰分,高挥发烟煤,热值可达7000-7500大卡/公斤,主要用作冶金用煤;沙巴州的煤田主要分布在梅里瑙盆地,至少有2亿吨烟煤。

3.锡錫儲量100 萬噸(2005年資料),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

锡储量100万吨(2005年资料),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馬來半島11 個州中有9 個有錫礦,但以霹靂州和雪蘭莪州最多。

马来半岛11个州中有9个有锡矿,但以霹雳州和雪兰莪州最多。

礦石類型以砂礦為主,主要為沖積砂礦,如世界著名的堅打谷錫礦區和吉隆坡錫礦區,礦石礦物為錫石,伴有獨居石、鈦鐵礦和磷釔礦等,大多來自印支期花崗岩與志留-二疊紀碎屑岩和灰岩內外接觸帶附近的錫石一石英脈。

矿石类型以砂矿为主,主要为冲积砂矿,如世界著名的坚打谷锡矿区和吉隆坡锡矿区,矿石矿物为锡石,伴有独居石、钛铁矿和磷钇矿等,大多来自印支期花岗岩与志留-二叠纪碎屑岩和灰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锡石一石英脉。

原生錫礦佔次要地位,其成因類型有:(1)熱液型礦床。

原生锡矿占次要地位,其成因类型有:(1)热液型矿床。

多為錫石一石英脈型礦床,礦石分佈在泥質岩層的裂隙中。

多为锡石一石英脉型矿床,矿石分布在泥质岩层的裂隙中。

主要礦石礦物為錫石,伴生有黃鐵礦、黃銅礦、毒砂、黃玉、黃錫礦、閃鋅礦、石英和鉻鐵礦等。

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伴生有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黄玉、黄锡矿、闪锌矿、石英和铬铁矿等。

有的伴有強烈石英岩化。

有的伴有强烈石英岩化。

代表性礦床如雙溪林明錫礦。

代表性矿床如双溪林明锡矿。

(2)接觸交代(礦卡岩)型礦床。

(2)接触交代(矿卡岩)型矿床。

其特徵是錫石發育在花崗岩體與碳酸岩接觸處的礦卡岩帶中,錫礦化集中在斷裂交叉部位及交匯入,如馬樟薩塔洪、武吉伯西等礦體。

其特征是锡石发育在花岗岩体与碳酸岩接触处的矿卡岩带中,锡矿化集中在断裂交叉部位及交汇入,如马樟萨塔洪、武吉伯西等矿体。

(3)偉晶岩型礦床。

(3)伟晶岩型矿床。

規模一般較小,產于各類偉晶岩中,除錫石外,主要伴生礦物有電氣石、白雲母、规模一般较小,产于各类伟晶岩中,除锡石外,主要伴生矿物有电气石、白云母、黃玉、螢石和綠柱石等,如柔佛州的巴克裏礦床。

黄玉、萤石和绿柱石等。

4.铝土矿馬來西亞的鋁土礦資源主要分佈于沙澇越州的Bukit Batu、Bukit Gebong、Lundu-Semantan和Tanjung Seberang,沙巴州的Bukit Mengkabau 和Labuk Valley,和柔佛州的Bungai Rengit。

马来西亚的铝土矿资源主要分布于沙涝越州的Bukit Batu、Bukit Gebong、Lundu-Semantan和Tanjung Seberang,沙巴州的Bukit Mengkabau和Labuk Valley,和柔佛州的Bungai Rengit。

據1994年資料鋁土礦儲量1400 萬噸,概略儲量7530 萬噸。

据1994年资料铝土矿储量1400万吨,概略储量7530万吨。

5.铁矿石礦床規模均不大。

矿床规模均不大。

主要礦床有丁加奴州的武吉伯西、柔佛州的佩萊卡南和沙巴州塔瓦伊高原鐵礦。

主要矿床有丁加奴州的武吉伯西、柔佛州的佩莱卡南和沙巴州塔瓦伊高原铁矿。

武吉伯西和佩萊卡南鐵礦均為接觸交代礦床,與花崗質侵入岩有成因關係,主要礦石礦物為磁鐵礦,塔瓦伊鐵礦為殘余礦床,產于超基性岩風化層中,推測礦石儲量7500 萬噸,含Fe40-49%,含Ni0.4-0.55%,礦區面積約15 平方公里。

武吉伯西和佩莱卡南铁矿均为接触交代矿床,与花岗质侵入岩有成因关系,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塔瓦伊铁矿为残余矿床,产于超基性岩风化层中,推测矿石储量7500万吨,含Fe40-49%,含Ni0.4-0.55%,矿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6.钛儲量不大,主要為鈦鐵礦和金紅石。

储量不大,主要为钛铁矿和金红石。

鈦鐵礦通常與錫石伴生,賦存在沖積礦床中。

钛铁矿通常与锡石伴生,赋存在冲积矿床中。

丁加奴州的甘榜亞志鈦鐵礦為全國最大礦床,推測礦石儲量約210 萬噸。

丁加奴州的甘榜亚志钛铁矿为全国最大矿床,推测矿石储量约210万吨。

金紅石主要分佈在吉蘭丹北部的河床中,特別是在流經前二疊塔庫片岩的河流沉積物中。

金红石主要分布在吉兰丹北部的河床中,特别是在流经前二叠塔库片岩的河流沉积物中。

7.金主要分佈在半島中部金礦帶(包括彭亨、吉蘭丹、丁加奴等州)、沙撈越西部的巴烏和武吉涌、沙巴州的馬穆特及塞加馬河谷,多為砂礦。

主要分布在半岛中部金矿带(包括彭亨、吉兰丹、丁加奴等州)、沙捞越西部的巴乌和武吉涌、沙巴州的马穆特及塞加马河谷,多为砂矿。

吉蘭丹州南部的Sokor地區,主要為砂金,未發現原生金礦。

吉兰丹州南部的Sokor地区,主要为砂金,未发现原生金矿。

吉蘭丹州在60-70年代曾有聯邦政府開展過河流次生暈的化探測量工作,圈定了金成礦帶,具有一定金成礦前景,但沒有進一步的地質工作。

吉兰丹州在60-70年代曾有联邦政府开展过河流次生晕的化探测量工作,圈定了金成矿带,具有一定金成矿前景,但没有进一步的地质工作。

原生礦以巴烏金礦最大,礦區位於巴烏背斜與花崗二長斑岩侵入體的交界處,為硅化含金矽卡岩型礦床;武吉涌金礦的礦化局限于侏羅係硅化灰岩和頁巖與石英斑岩岩墻的接觸帶,礦體不規則,含金0.16 盎司/噸。

原生矿以巴乌金矿最大,矿区位于巴乌背斜与花岗二长斑岩侵入体的交界处,为硅化含金矽卡岩型矿床;武吉涌金矿的矿化局限于侏罗系硅化灰岩和页岩与石英斑岩岩墙的接触带,矿体不规则,含金0.16盎司/吨。

8.钨儲量不大,主要分佈在霹靂州的克拉馬特普萊和丁加奴州的鎮敦。

储量不大,主要分布在霹雳州的克拉马特普莱和丁加奴州的镇敦。

克拉馬特普萊為矽卡岩型礦床,礦石主要是白鎢礦,產在花崗岩體與古生代灰岩及黑雲母、角閃石片岩的接觸帶,最大露頭33 米長,產在灰岩中的礦體形態不規則,多為透鏡體,一般厚0.3-3 米,成礦期為晚三疊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