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1 绪论1.1 目的与任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进一步查明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 135号)文件的精神,对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的地质类型进行调查,提交本报告。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一、调查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的程度;二、调查研究煤层赋存情况,确定煤层稳定性;三、调查测定矿井瓦斯含量,确定矿井瓦斯类型;四、调查研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地质类型;五、调查了解矿井煤层顶底板、煤层倾角以及其他特殊地质条件,对矿井地质类型进行划分并提出矿井防灾措施。

1.2 报告编写依据1.2.1 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4)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 135号);(5)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6)《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8号令;(7)《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8)福建煤监局、省经信委、省安监局《关于贯彻落实<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做好煤矿水害防治等有关工作的通知》(闽煤安监监察[2014]11号);(9)《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4]47号)1.2.2技术资料(1)2003年3月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提交的《福建省连城县黄坊井田新兴煤矿储量核实报告》;(2)2007年8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福建省连城县黄坊井田揭乐乡新兴煤矿生产勘探地质报告》;(3)2009年12月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编制提供的《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水患调查与分析报告》;(4)福建省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2013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1.3 煤矿概况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位于连城县城28.5°方向,直距8公里处,地理坐标:东经116°47′19″~116°47′44″、北纬25°46′04″~25°46′37″,矿区面积0.48平方公里,隶属连城县揭乐乡黄坊村管辖。

矿区内有矿山公路与205国道相通,距连城县县城仅10公里,距永安市117公里,连城至塘前公路从矿区南侧通过,交通便利。

矿区属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

主要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山顶多呈浑圆状,坡度一般为25°~30°。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东部,标高为487.7米,最低点为矿区东南部及北部,标高约350米,相对高差达137.7米。

区内沟谷水大都顺着沟谷自然排泄于区外。

文川河位于矿区东侧外围。

矿区分布一小溪一上山坑溪,自西向东流经矿区东部,并从矿区东部4~5线之间流出,而后注入文川河。

上山坑溪横穿煤系地层,溪床底部标+335m,最高洪水位+340m,水量较大时测得最大流量为15.4 m3/h,最小流量为6.5 m3/h。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湿多雨,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90.5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2559.1毫米(1975年),最小年降雨量1118.2毫米(1961年);日最大降水量207.5毫米;年均气温18.9℃,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5.6℃。

雨季多集中于3~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4%,11月至翌年2月为旱季,偶尔有霜冻现象出现。

新兴煤矿是各种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

证照号码分别为:采矿许可证号:C3500002010121120099476;安全生产许可证号:(闽)MK安许证字[2006]F179 ;工商营业执照:350000100008906 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矿区范围由以下7个拐点坐标圈定(8 0坐标)1、X=2852146.931,Y=39479150.946;2、X=2852146.933,Y=39479450.949;3、X=2851546.925,Y=39479450.953;4、X=2851146.917,Y=39478950.950;5、X=2851146.916, Y=39478750.947;6、X=2851846.924,Y=39478750.943;7、X=2851846.927,Y=39479150.948;开采标高:+500m一 +150m:面积:0.48 km²。

新兴煤矿位于连城产煤区中部,北临连城县林伯矿业有限公司林伯煤矿,东与黄坊煤矿相隔超过100米,均无上下关系。

其他周边暂无生产矿井及勘探区。

区内废弃封闭老硐有2个,即位于西部的原1 0号井及位于西北的原9号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排水方式为平硐自流排水,现两处老窑均已关闭,两处老窑废弃巷道未发现坍塌冒落、排水沟排水顺畅,未发现积水区。

矿区自1993年6月开始开采,2006年3月福建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批准生产能力为40 kt/a。

2012年3月新兴煤矿申请改扩建,由原煤炭生产许可证批准的40 kt/a扩建为60 kt/a。

2014年5月改扩建申请延期。

现有主斜井(X:2852135,Y:39479357,Z:+353m),担负矿井进风、行人、排水和提升等任务,风井(X:2851631,Y:39479317,+395m),担负矿井回风、安全出口、铺设管路等任务;现技改施工水平为+190m和+230m,投产后主要开采4#、5#、6#煤层。

1.4 以往地质工作(1)1980年4月至1983年12月,福建省196煤田地质勘探队在本区进行普查地质工作,并提交《福建省连城黄坊井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获得B+C+D储量351万吨,其中B级储量48万吨,C级储量175万吨,D级储量128万吨。

(2)2003年3月,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对连城县揭乐乡新兴煤矿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核实,并提交了《福建省连城县黄坊井田新兴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2003年5月经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通过,评审结论是:截止2002年底,保有表内无烟煤资源储量122b类23.9万吨。

(3)2007年7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组织人员对新兴煤矿的石门、煤巷、采区进行了地质调查编录,对井巷进行了测量,且在煤巷中每20米量取一个煤厚。

2007年8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福建省连城县黄坊井田揭乐乡新兴煤矿生产勘探地质报告》,求得矿区范围内资源储量122b类79.6万吨。

(4)2008年8月,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编制提供的《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水患调查与分析报告》,结论是本次调查认为新兴煤矿无水害威胁。

(5)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2009年12月编制《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水患调查与分析报告》,结论是本次调查确认新兴煤矿无水害威胁。

2 地层构造2.1 地层和含煤地层2.1.1地层及含煤性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童子岩组第一段、童子岩组第二段、童子岩组第三段;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

其特征分别如下:(1)、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分布于矿区西侧及东北角,由深灰色—灰黑色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少量浅灰色泥质砂岩组成,地表风化后一般呈紫红色—灰白色,厚度大于200m。

(2)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为一套海陆相交互相含煤沉积,为本区主要含煤层。

因受F4、F8断层和花岗岩体侵入的影响,造成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地层走向上不连续,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童子岩组分为三个段(即P1t1、P1t2、P1t3),现分述如下:a、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出露在矿区的中部,控制厚大于127m,为一套中—薄层状泥质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煤线。

b、童子岩组第二段(P1t2)分布在矿区的中部和北部,厚度60m。

岩性以浅海相的砂质泥岩,泥质砂岩为主夹细砂岩。

为不含煤段。

c、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及中部、北部,厚度289m。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灰—浅灰色泥质砂岩、浅灰—灰白色砂岩及煤层所组成,含3、4、5、6煤层或煤线,其中本矿4、5、6煤层可采。

地层总体呈轴部走向为北西的背斜产出,两翼地层倾角30°- 80°。

(3)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分布于矿区南东部,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夹泥质砂岩、泥岩、煤线等。

厚度大于200米。

2.2 构造2.2.1褶皱该区位于闽西南拗陷带的西部,清流罗口—武平宁洋次一级拗陷内,属清流罗口—连城肖坑复式向斜,矿区地层总体呈轴部走向北西向的背斜产出,倾角30°- 80°。

地层沿走向、倾向均有波状起伏。

2.2.2断层矿区断裂发育,其中规模较大的和对区内煤层影响较大的断层有F1、F4、F6、F8、F9,分述如下:F1断层:分布于矿区西侧,走向北北西或近南北,倾向西,倾角60°,上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下盘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二、第三段(P1t2、P1t3),落差大于150米,为逆断层。

F4断层:分布于矿区北侧,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70°,上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及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地层,下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及童子岩组第二段、三段(P1t2、P1t3)地层,落差约80米,为正断层。

F6断层:分布于矿区南东侧,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0°- 70°。

上盘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下盘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3),落差50-60m,为正断层。

F8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走向近东西,倾向近北,倾角62°。

上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及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地层,下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及童子岩组第二段、三段(P1t2、P1t3)地层,落差70-150m,为正断层。

F9断层:分布于矿区东侧,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50°。

上下盘均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地层,落差65m,为正断层。

上述5条断层破坏了矿区地层的完整性,此外,区内小断层较为发育,但规模较小,对矿区煤层破坏不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