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导学案(4)时间:3.23 选编:汪立成审编:彭玉玲第Ⅰ卷(共25题,总分50分)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
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
据此完成1-4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
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93%B.23%C.7%D.60%2.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从原始型走向传统型B.传统型走向过渡型C.过渡型走向现代型D.各省区全部进入现代型3.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联合实施一项“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人认为对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理由是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B.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C.人口众多,民族众多D.基因研究处世界顶尖水平下图反映了目前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字母分别表示欧洲、北美(不包括墨西哥)、亚洲和非洲。
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B.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C.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D.非洲、北美洲、亚洲、欧洲5.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D.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6.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对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B.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C.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D.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10.关于目前对全球人口环境容量的几种估计不正确的是()A.出现了悲观,乐观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三各种不同的观点B.乐观派认为只要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人口数量就可解决问题C.认为现今世界人口已大大超出地球环境承载量是悲观派的观点D.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所公布的报告认为,地球能够容纳110亿或略多一点的人口并能使其合理健康生活11.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与人口迁移规模、范围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出量;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D. 人口身体素质与自然环境条件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过渡型13.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影响下图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南方“阳光地带”的迁移示意图(1955-1960年)A.西部土地充足,土地生产潜力大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15.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开发而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城市是①开罗②伯明翰③巴西利亚④悉尼⑤攀枝花⑥新德里⑦大庆A.①③⑥B.②⑤⑦C.②③④D.①④⑦16.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是逐水草而居,决定其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太阳辐射B.矿产资源C.淡水分布D.地形1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2-14题。
18.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B.②C.③D.④19.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20.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ⅠB.Ⅰ和ⅡC.ⅡD.Ⅲ2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哪两个变化原因(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②人口的出生率③人口的死亡率④人口迁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人口的增长与迁移对人类社会影响较大,据此回答19-21题。
22.东晋建立初,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面,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东晋采取抵抗政策,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军队南下B.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C.世族与庶族之间的矛盾缓和D.统治者注意缓和胡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23.1910年到1939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达396人,占总注册数的83.7%,导致此时乡民出国谋生数量大增的原因有( )①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或军阀混战) ②一战期间大量华工出国③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④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和平等交往加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4.下列国家中,因政治中心的改变引发人口迁移的是A.美国、加拿大B.中国、俄罗斯C.埃及、意大利D.巴西、巴基斯坦2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第Ⅱ卷(共5题,总分50分)26.下图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为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型,判断的依据是人口的数量大,人口增长速度。
(4分)(2) 右图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型,判断的依据是人口的绝对数量,增长速度,甚至出现增长。
(4分)(3) 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左图岁以下人口比重大,说明人口数字大。
(2分)(4) 右图人口的年龄结构呈型,理由是。
(2分)27.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0.6%)相似的是国。
(3分)(2) 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 (1分)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3)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二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1分)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年龄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国家A国50 45 5B国17 65 18(4)分析图一和图二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和等。
(2分)(5)图三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3分)28.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B、C代表的是。
(1分)⑵图中发生迁移现象的箭头是和;虽然有人口流动,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有,原因是。
(4分)⑶按地理范围划分,人口迁移可以划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
(2分)⑷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2分)29.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下图并分析回答:⑴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将一个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2分)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⑵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6分)(3)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2分)A.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B.东南部劳动力不足C.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D.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参考答案第Ⅰ卷(共25题,总分50分)1---3 解析:次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和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相关内容。
三角坐标的判读:第一步找坐标0一侧的纵轴,第二步平行与纵坐标读横坐标。
中国人口多、民族多是人类基因研究的一大优势。
答案:1.B 2.C 3.C4---5 解析:传统型的表现是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和较低增长率,此类型仅见于少数发展中国家;过度型的表现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现代型的表现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
答案:4 D 5 C6:解析:生育率的变化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死亡率既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污染是由于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均消费水平等决定的;人口的增长、人口数量要同社会环境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案:D10.解析: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有不同的认识。
悲观者认为现在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出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乐观者认为未来的世界人口不会超过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观点是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答案:B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间的辩证关系。
一般情况下,人口出生率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高;另外,交通、通讯越发达,人口迁移规模、范围也越大,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出和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成负相关。
答案:C12 (解析) 本题以当今热点人口问题为背景,具体考查了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
图示三个区域特征明显,判断难度不大。
本题考查了图表判断能力与知识再认再现能力。
分析图可知:a区域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符合传统型的特点;而b区域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符合过渡型的特点。
答案 D13.解析:c区域人口增长类型是现代型,其特点表现为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全、水平高,再加上教育水平高,受教育时间长,养育子女成本较高,因此生育意愿较低。
答案 B14.答案:D15.答案:B16.解析:早期人们逐水草而居说明了人们对天然淡水分布状况的依赖较强。
答案:C17.解析: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答案:C18-20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和城市的基础知识以及读图、析图的能力。
第18题要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数量增加;等于零时,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极值;小于零时,人口开始下降。
第19题则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人口出现负增长,最典型的为四个国家之一的德国。
第20题由城市人口比重知其城市化处于第三阶段。
答案:18.D 19.C 20.D21.解析: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人口迁移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