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ppt版
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 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 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 况。
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 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 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 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 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意见》不仅强化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 措施,更提出了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的长 远目标,是“标本兼治”。
18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五大措施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1 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外出务工要尽量携子女一起,或委托亲属照顾,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 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父母要与留守子女常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委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 诫、制止;情节严重要依法追究责任。
心理 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 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 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 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6
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
家庭 原因
家庭的贫困,使孩子 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 村到城市务工;
社会 原因
11
问题二:监护不力
监护人能力限制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 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较低的 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能力限制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 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 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 缺乏沟通。
2 落实县、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职责
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制定关爱保护政策措施, 组织开展关爱保护行动,确保覆盖区域内所有留守儿童。
村(居)委会要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 并向上级报告;为他们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 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精准施策;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 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4 发挥群团组织关爱服务优势
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 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提供生活照料、课后辅导、身体 健康、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
5 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加快孵化培育社工机构、公益组织等,民政等部门要通过购买服务 等方式支持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 专业服务。
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 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 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和能 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7
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
产生 原因
1
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 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
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 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
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 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
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
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8
2
留守儿童的主要
问题
超高比例 心理问题
监护不力 学习问题
缺乏抚慰 生活问题
六个主要问题
自卑心理障碍
2 父母不在身边,就像失去了依靠和保护,因此容易产生自卑的
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心理 问题
孤独无靠心理
3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
动和抑郁等问题。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4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
此产生怨恨心理,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关爱留守儿童
给孩子们本应该有的快乐
中建广西分公司安全监督部-董力豪
1 留守儿童现状及产生原因 2 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3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 4 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
1
留守儿童现状及
产生原因
什么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
什么是留守儿童?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 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 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 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 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
5
留守儿童的现状
产生 背景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 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积分入 学政策,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 “留守儿童”问题。
缺少 关怀
留守儿童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 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 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 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
16
3
留守儿童问题的
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健全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留守儿童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
2016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从家庭监护、政府责任、 教育任务、群团组织、财政投入五个维度着手,建立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
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13
问题四: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非父母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家 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主要表现如下:
性格柔弱内向
1
留守儿童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祖辈亲人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 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柔弱内向。
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2 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
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 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 的倾向。
3
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 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依托学校社区举办农村留守儿童 托管服务机构,财税部门要依法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4 关爱留守儿童 让我们一起行动
给孩子们本应该有的快乐
感谢聆听
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 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 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 越远。
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 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15
问题六:生活问题
生活贫困
留守儿童之所以被留守家中,都是为了生活不得已,所以生活困难 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
10
问题一:超高比例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14岁以下的
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 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 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 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 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 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监护不力
2 祖辈或亲友监护效果和照 顾都相对较差
心理问题
4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易出 现各种心理问题
生活问题
生活通常处于贫寒状态,极大的
6
影响健康和成长
1 超高比例 留守儿童人数多,比例较高
3 缺乏抚慰 情感缺失,感情得不到疏通。
5
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
大大减少,极大影响学习积极性。
后果
导至学习问题
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 学、辍学现象。学习成绩、在学率都低 于正常家庭儿童。
容易受到伤害 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 害的对象。如被拐卖和遭到性侵害,在不 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时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12
问题三:缺乏抚慰
1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 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
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留守儿童得 到妥善照料。
3 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公安机关协助中小学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教育,增强防范安全的意识。
中小学要与留守儿童家长加强沟通,帮助他们掌握子女学习情况;
营养不良
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很难跟上,营养不良 是常态。
缺医少药
留守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 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过早参加体力劳动
农村优秀的劳动力缺失,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要承担各 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 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4
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数量
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