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爱留守儿童ppt

关爱留守儿童ppt

不一样。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 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才能因人施教。
一、努力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成绩
1. 班主任应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 2. 培养孩子一丝不苟,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
二、努力驱除留守儿童心理阴影
• 1.充分肯定,让心灵闪光 • 2.开展活动,唤起爱心 • 3. 注重疏导,提高能力
案例:
河北邯郸市邱县镇边村疑难案件。两个1112岁的留守儿童,夜晚从镇内的黑网吧出来看 到村里一户独身老太太的房后窗灯亮着,好奇 地从房侧夹道潜入院内,想偷点东西,被老人 发现,两人残忍地把老人杀害。经心理测试技 术鉴定,两个孩子供认不讳。
分析: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 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 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的关注和正确的教导, 极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差,因而会使一些人 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学生有家的存在,却没有家的温暖;需要父母的关爱,他们 却远在天边;在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却少了亲情;在学习上 进的时候,却缺少关照和监护;他们生活上孤独,学习上无助; 这样的成长环境, 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学生的健 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首先,必须对这些留守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2、学习问题
(1)家庭教育环境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贫困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且,大部分留守学生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在家 管理的家长要么年事已高,要么文化水平低,除照顾孩 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 从而造成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影响孩 子的学习。
(2)学习上 留守儿童由于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的帮助,并且 在这个年龄阶段本身就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方法 不科学,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加上思念父母、担心 受歧视等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 乐观,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的处于中等偏下。
3、厌学心理
留守儿童有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 重。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 和刻苦精神;这些都是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 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 趋严重。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 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75℅以上;高年级 “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 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林头镇隐龙小学 胡家胜
尽管是在很贫困的学校, 但出现一位懂得关心学生的 老师,他的出现就像一把金 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心里最 深沉的渴望。
资料调查
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 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 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 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 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 监护。
(四) 安全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多数留守儿童住家偏 僻,步行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 身安全隐患较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数留 守儿童在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 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遇到 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 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4、逆反心理和行为偏差
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
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对人际交往不信任。这种 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老师、亲友的批 评管教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 虚”“恶作剧”等。 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 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赌博、打麻 将,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 的人交往……同时,这些孩子缺少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 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 守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 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 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 误思想
让我们给留守儿童多一点关爱吧!把他们平日缺少的那份母爱、父爱为他们补 上,让每个留守儿童沐浴浓浓的亲情,看到灿烂的明天!让他们在爱的心路上健 康成人、成才!
谢谢!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这类留守儿童
在家里明显缺少亲情关爱和正确的领导,没 有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独来独往,与同
学交流少、同学关系冷淡。
一个人只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重视,就会拥有 自尊、自信、进而自强。因此,班主任教师应 始终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这些学生。在学习、 生活中,经常有意识的把获得成功的机会给他 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了 解学生的心理,及时进行疏导,不断增强他们 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化自卑为自信。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分为:
1、生活状况
2、学习方面 3、道德行为 4、人生安全
1、生活状况
(1)饮食 大部分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农村老人们的 勤俭节约和家庭经济状况限制,他们的营养跟不上。基本停在有 啥吃啥、粗放喂养的阶段。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影响他 们一生的健康。而且,孩子们在发育阶段,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 式必需的,这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茁壮成长。但是,在农村 这些合理的营养搭配根本得不到实现。 (2)管理 有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是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 有的是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 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 为”。留守儿童也就变得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 惮。
3、道德行为
.
道德意志薄弱,行为出现偏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不起各种诱 惑,拿着父母的钱去网吧、买零食、买奢侈品与同学 攀比等等。还有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家 不听从管教,在校不遵守纪律,并出现旷课、逃学、 打架等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些恶习,不加管教 他们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调查表明:“各 地公安系统对未成年人盗窃、抢劫类犯罪统计,有些 县城中甚至有60%以上的案件是留守儿童作案”。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使孩子变得孤 僻、抑郁,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独、 甚至有被遗弃之感,又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 边没有人给孩子正确的教导,孩子容易养成 不好的习惯,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茬又一茬的留守学生等待着我们用真情、热情、激情去呵护,惟有爱,方能抚 慰孤独寂寞的心灵;惟有爱,才能绽开灿烂的花朵。爱,是沟通彼此的桥梁; 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方蓝天,爱,为留守儿童带来希望。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师应该在学生中树立各
种各样的典型,表彰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引起学生
“见贤思齐”,从而改变自以为是,目无一切的坏思想。
(二)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养成
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 要从学生的点滴养成教育抓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定期为学生解决思想上、生活上的一 系列问题,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和自我矫正能力。同时,还应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心 理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 力,防止产生不健康心理。
三、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榜样示范,促其进步
其次,应多多关注这些留守子女的学习完成和变化情 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 的问题和困难。
再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 师的鼓励变为对这些孩子学习内在的监督和动力。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 育工作的基础。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所处的生活
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每个班主任所要面对的学生都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自卑心理 2、孤僻心理与交往障碍 3、厌学心理
4、叛逆心理和行为偏差
1、自卑心理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觉得自己 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他们自惭形秽,怕被 别人瞧不起。因此,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 父母把孩子托给亲属,孩子有种寄人篱下的感 觉,认为自己不是这家庭中的一员,觉得自己 比这个家庭中的人低一等,说话小心翼翼,做 事思前想后,怕做错或做不好招别人责备,这 很容易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
2、孤僻心理与交往障碍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内心烦恼与 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 乏信任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 害怕与人交往,逃避各种活动,这种情感欠缺严 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周宗奎等研究发 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现一定的自 我封闭性,不敢参加集体活动,部分孩子在父母 外出后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一段时间不爱说 话、不愿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心理孤僻抑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