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际明:2020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本周一下午的15:00-16:30,从事高中语文教学30余年,曾两次参加高考作文评卷的郭际明老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2020高考作文备考策略》的直播。
受疫情影响,直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正式开学。
按往常的情况,现在一模应该已经结束了。
如果今年高考不推迟,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做准备。
这种情况下,学生备考压力会比正常情况下大许多。
怎么帮助学生减轻压力、科学备考?郭际明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关于高考作文的备考策略。
关于出题方向
老话题,新思路
近几年,文化自信在我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高考试卷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这一块。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当代价值的结合点,这是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大方向。
从高中语文新课标,也可以做出预判:是否具有对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认同,是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硬性指标。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这种素养,就要通过作文来体现。
纵观这几年的命题,可以确定的是,今年审题的门槛会比去年更低。
因此在剩下两个月时间里,没有必要再在审题上折磨学生,练习题越直白,可能越对考生有好处。
有些老师可能会给学生准备好现成的一道或几道作文题,但万一实际的题目和押题内容相差太大,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不建议这样做。
关于评卷方式
谁在评,怎么评
近五年各省的阅卷人员主体大部分都是从高等院校抽调的。
这个思路其实很容易理解:高考就是要考大学,所以当然由高等院校老师来“面试”。
大学老师和高中语文教师之间在思路和审美上有巨大的差异。
因此考生要做到的,实际上就是打动这些比自己的老师眼界更高的人。
阅卷人员要面对的试卷数量十分巨大,可能五六秒就要看完一篇作文。
怎么在这五六秒里抓住阅卷人的注意,让他再多看几秒?
评卷人基本都特别看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品质。
独立思考,即有见地的立意;写作品质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周密的定义,但是大体上可以罗列几条构成要素:精准雅致的文字,高洁丰厚的意趣,及匠心独运的织文。
独到的见识,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精准简朴,立意和别人不一样但是和大题材切合,做到这几点,高考作文就很难不拿高分。
关于备考策略
备什么,怎么备
很多学生都会有一个素材积累本,这是很好的习惯,但是素材的选择非常值得注意。
有些老师会让学生背很多的古人名言,但是这些大家都在背,导致学生在作文中的引述如出一辙,很难显得出彩。
所以,无论名言引用还是举例子,都不要准备耳熟能详的素材,而要选择比较“高冷”的,很少被用到的,让阅卷老师看到别人没看出来的东西,拉进和阅卷老师的距离,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
高考作文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小时里把自己的见识有逻辑地、雅致地展现出来。
素材大家都知道,就看学生能不能结合自己对当代价值的判断,恰如其分地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地方去。
不要让学生在八百字的作文里做宏大叙事,无论遇到多大的主题,都要选择一个自己能驾驭得了的切入点。
备考时期可以拿一些语言非常雅致的文章给学生推敲,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有了足够的阅读和眼界积累,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