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
作文备考是高考语文复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现介绍几种策略,以期对考生有所助益。

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也是如此。

一名考生无论其写作才能如何,倘若没有积累一定数量的写作素材,要想写出一篇深刻、丰富、有见地的文章来,恐怕也是白日做梦。

因此,作为考生,要想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上取胜,首先要做的工作不是在技巧上争胜、在语言上出新,而是在素材的积累、运用上多下功夫。

这方面的工作做扎实了,文章自会出新、自会出巧、自会更上层楼。

积累素材常用的方法有四:
1、摘抄法。

即将阅读过程中随时读到的有借鉴、有启发意义的人、事、物、句随手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时使用。

2、剪贴法。

即从自己订阅的、已读过的报刊杂志中剪贴有用的资料粘贴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3、心得法。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感悟、有想法,即可执笔成文,一吐为快。

字数可多可少,篇幅可长可短。

4、消化法。

只积不读,不消化,所积素材也难为我所用。

因此素材积累,一方面要坚持做好“积”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经常阅读,不断消化。

只有这样,所积素材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任我取用。

消化的基本途径有:常读、常使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经常地读读自己所积素材,用用自己所积素材,天长日久,自然就会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境
界。

二、要掌握常见常用的结构方式
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讲,要想写出一篇像样、规范、乃至优秀的考试作文来,掌握常见常用的文章结构方式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考试作文常见常用的结构方式有三种:“风头·猪肚·豹尾”式、总分总式、杂文式。

“风头·猪肚·豹尾”式。

这是元代文人乔梦符在谈到乐府的章法时对乐府章法结构的一种比喻性的说法。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风头”者,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要美;“猪肚”者,就是文章的中间应该写的内容充实、丰富多彩;“豹尾”者,就是指结尾应当像豹子的尾巴一样,刚劲有力,表现力强。

乔梦符的这个看法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讲,符合所有文章的结构。

不过,从考生对文章常见常用的结构方式的把握上来讲,过于宽泛的理解不但无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而有害。

因此,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通常将这种结构方式定位于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常见常用的结构方式,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学生在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时,最关键的部分是“猪肚”。

只要学生把“猪肚”写得充实丰富,多姿多彩,即使开头结尾略有欠缺,这篇文章也是一篇成功的文章。

“猪肚”的写法多种多样,这里介绍三种常见易用的技法,供考生参考。

一线串珠法。

即中间部分叙写二到三件事情,这些事情或用时间为线索串联,或用情感为线索串联,或用某种特殊物品做线索串联,等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老课文,文章在表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度时选用了三则材料: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这三个材料依时间顺序安排,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形象。

中心事件铺陈法。

选择一则事件,在叙述过程中恰当地融入描写和抒情,从而使所述事件显得丰满、厚实、形象、感人。

在这个方面,朱自清的《背影》堪称典型。

文章只择取了父亲车站送我时的一个特殊镜头——父亲的背影——来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及自己对父亲的愧疚。

由于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描写与抒情,从而把这件极其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渲染得极为动人,《背影》也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

多角度选材法。

顾名思义,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选择多个材料来表达某种情感的一种写法。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全面、准确、深刻、形象地展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作者选择了三则材料: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人、防空洞里的谈话。

这三则材料并列排列,分别从三个方面完美地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读来回味无穷,深刻感人。

总分总式。

这是写作议论文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同前述的“风头·猪肚·豹尾”式的结构方式一样,使用这种结构方式,关键依然是写好中间部分。

中间部分的“分”也有多种写法,梳理一下,常用且学生容易掌握的有四种:并列式分解、递进式分解、对比式分解和辩证式分解。

并列式分解,即将中间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分解成二到三个分论点来论证,这二到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递进式分解即将中间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分解成二到三个呈递进式关系的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

对比式分解常见的是正反对比,凸显中心。

辩证式分解就是围绕中心论点辩证
的来思考论题,既要指出论题好的一面,也要指出论题的弊端;既要阐明论题“正”的一面,也要阐明论题“反”的一面。

这样论证,中心论点才不会走偏,才会让人信服。

杂文式。

即开头从生活中常见的某种现象或试题所涉及的某个特定话题说起,引发议论,进入正文。

正文部分的写法亦是多种多样;或层层剖析,或正反对比,或横向列举,或联系现实。

总之,只要写得丰富厚实、多姿多彩,就是成功的文章。

2013年天津卷高考优秀作文《?而知之》采用的就是“杂文式”写法。

考生先从命题人所给的题目特点谈起,引入正文,正文部分依次论述了“学而知之”、“乐而知之”、“思而知之”、“行而知之”,最好回扣开头。

纵观全文,写得摇曳多姿,不蔓不枝,内容充实,杂文味浓。

三、要掌握常见常用的写作技巧
掌握常见常用的写作技巧是考生作文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在备考阶段必须掌握的作文技巧有:拟题的技巧、开头的技巧、结尾的技巧、设置分论点的技巧、巧用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的技巧等等。

这些技巧考生在备考阶段就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时分段逐一训练,逐一掌握。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一篇中规中矩且可能优秀的考试作文来。

四、要阅读一定数量的满分作文
常言道:能读千赋则善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熟语形象地道出了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考生在作文备考阶段,应该结合相关技法、技巧的训练,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公开出版的高考满分作文,这对于提升考生对考试作
文的认识,提升考生的考试作文的写作水平,作用巨大。

五、要坚持一周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前面介绍的四种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质是吸收、是储存。

要想把吸收、储存的东西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中间环节就是有规律的写作实践。

因此,作为一名高三的学子,勤于动笔就成了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关键一环。

那么,如何去勤?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呢?从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文能力形成的特点上来看,笔者以为最低限度应该坚持每周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并对照训练的目的多做修改。

常言道:常读口里顺,常写手不生。

高三一年,只要你能坚持下来,成功即在眼前。

六、写好高考作文需要的能力
整个高中阶段我们都在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条条大路通罗马,许多训练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到了冲刺阶段,我们如何备考呢?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这里只提最要紧的两条。

第一,重视思辨能力
写了三年的作文,到了高考之前务必学会总结。

人生底色看语文老师的多年教学经验,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作文是凭着感觉写的,在更大范围的选拔性考试中,光凭感觉是难以胜出的,必须有着比同龄人更深刻的思辨能力,对问题有着更深刻的看法。

所谓的创新,首先要有科学的思维,要有常规思维,也要有非常规的思维。

一篇作文表面看是文字,其实背后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逆向思维,横向思维,辩证思维,比较思维,如果运用的好,
都可以使我们的作文在审题立意上胜一筹。

第二,例子鲜活观念不过时
如何体现我们对时代精神的关注这里面略说两个技巧,高考的时候素材要新,也就是我们举的例子要有时代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一些当下的政策方针有所把握。

仅从功利的角度考虑,跳动着鲜活时代脉搏的作文,常常更容易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