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支模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3.8米)

高支模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3.8米)

某NO.2009G51地块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双楼建设集团2011年6月1日.. .. ..目录目录 (1)1.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2 编制容和原则 (2)2、工程概况及模板支撑的构造要求 (1)3、高支模工程 (3)3.1施工方法 (3)3.2计算书 (4)3.3施工图示意 (4)3.4高支模顶架搭设 (4)4.模板工程质量及进度控制 (4)4.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4)4.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 (5)4.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5)4.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5)4.5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 (5)4.6漏浆的预防措施 (6)4.7拆模时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 (6)4.8模板支撑系统质量保证措施与控制程序 (6)4.9.模板及高支模施工管理架构 (8)5.混凝土浇捣方法 (8)6.高支模满堂红顶架搭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9)7.高支模文明施工措施与管理 (11)8.高支模监测 (11)9.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2)9.1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 (12)9.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12)9.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3)9.4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3)9.5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物资: (15)附件: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16)梁侧模板计算书 (28)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23)某NO.2009G51地块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根据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和住房与建设部《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及某市《某市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实施意见》宁建工字〔2009〕104号文,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构件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的要求,特编制以下方案。

1.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本方案根据业主所提供施工图和施工布置。

1.1编制依据1.1.1某NO.2009G51地块06栋工程施工图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2 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规程和标准、品茗建筑安全计算软件等《中华人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GB/T5032-2006)《工程测量规》(GB50206-9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13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某市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实施意见》宁建工字〔2009〕104号文1.1.3 我公司现有人、机、料及加工品等实际生产供应能力和装备情况。

1.1.4 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等。

2 工程概况:2.1 某NO.2009G51地块地处月安街与苍山路交汇处,某置业投资建设,某某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设计,某某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监理,某某建设集团承建,工程共8栋。

其中幼儿园为三层框架结构,01、03、07栋为1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02、04、05、06栋为2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01~07栋含各栋之间车库,在±0.000以下地下室部分均设为一层连通的整体地下室结构,地下室呈不规则形状,建设用地面积约41277.96m2,建筑总面积约12.28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95832.99 m2,地下总建筑面积27050.57 m²。

±0.000以上01、03、07栋为挑高式公寓楼,02、04、05、06栋为住宅楼。

本施工方案所述容处于:06栋20-26/B-K轴,平面形状呈多边形,共有4层,每层层高2.9m,每层梁截面尺寸均为200*550,四层顶面现浇板厚度为120mm,地库顶板为-0.80m,合计最高部位支模高度为12.23米。

2.2支撑的构造要求2.2.1梁模板高支撑采用梁底1根承重立杆;2.2.2立杆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中足够的设计刚度;2.2.3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

2.3立杆步距的设计2.3.1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2.3.2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2.4整体性构造层设计2.4.1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3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并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数的1/3;2.4.2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5米设置,四周和中部每5米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2.4.3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2.4.4支撑必须与周边的已浇注砼柱连接。

2.5剪刀撑设计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剪刀撑,支架中部按要求设置剪刀撑。

2.6顶部支撑点的设计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进行抗滑验算,满足不了要求时用双扣件。

2.7支撑架搭设的要求2.7.1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2.7.2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要求;2.7.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够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或生锈的;2.8施工使用的要求2.8.1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注方法;2.8.2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2.8.3浇注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2.9安全技术措施工2.9.1在搭设支撑时必须搭设操作平台;2.9.2搭设阶段必须加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或技术校正;2.9.3搭设阶段严格控制使用荷载,不得超载;2.9.4加强检查、验收,加强监督。

3、高支模工程本工程中间部分全高12.23m属高支模,拟采用钢管支撑系统,最大梁截面为200*550㎜。

模板底楞木和顶撑间距为250mm,侧模板立档间距为300mm ,以下为施工方法和计算书。

3.1施工方法1、采用φ48钢管满堂红顶架作为垂直支撑钢件。

2、梁底模采用15㎜厚胶木板;梁侧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5mm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40×90mm的木枋、顶托ф48*3.0钢管。

3、主梁(截面200×550)支撑系统采用ф48*3.0钢管,梁两侧立杆间距800㎜;纵向间距800㎜,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支托纵向采用40×90×2000松木枋叠放交错搭接,木枋必须均匀布置,支托两边的空隙位置用相应木楔固定,使叠木枋保证均匀承重。

楼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ф48*3.0钢管,纵横向间距和排距均为800㎜。

4、设ф48*3.0钢管纵横扫地杆一道(高出地面200㎜)。

同时纵横设置ф48*3.0水平连结钢管@800;保证整体稳定。

5、梁高550mm,设一道φ14@400mm穿梁对拉螺栓。

6、为了施工安全,所有架体必须落在地下室顶板上。

详见计算书及图示说明。

7、高支模施工过程检查严格按照规执行,具体如下:(1)、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是否结合实际情况;(2)、立柱、支架间距是否满足规及方案要求;(3)、水平柱、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规要求;(4)、作业环境是否满足规要求。

(5)、支架使用的各种周转材材质是否满足施工规要求。

3.2计算书见后附件3.3施工图示意见后附件3.4高支模顶架搭设1、作好木工技术交底工作和培训工作,安全设备、设施齐备后开始搭设。

2、在支承面稳固后,开始搭设竖向支架。

在安装过程中,各立架之间进行临时拉固。

3、跨度大于4m时,模板起拱统一按3/1000。

4、模板与砼的接触面涂隔离剂。

5、模板面完成后,按下列标准检查验收:(1)模板接缝宽度≤1.5mm。

(2)板模板上漏涂隔离剂面积≤1000cm2(3)梁柱模板上漏涂隔离剂面积≤400cm24.模板工程质量及进度控制4.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

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

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

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

4.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

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

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

单根柱高度不超过3m时,宜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

边柱要求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

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

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

4.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

4.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

柱边中部加拉螺栓。

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

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

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

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

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