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热电式传感器
第五章 热电式传感器
§5-1 热电偶 §5-2 热电阻 §5-3 晶体管和集成温度传感器
§5-1 热电偶
热电偶是利用热电效应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势的。 【特点】 (1) 结构简单(两根焊接在一起不同金属丝); (2) 精度高(铂铑10─铂,t≤500оС时,误差为 〒2.4оС); (3) 有一定热惯性(惰性级别为Ⅰ,上升53.2%所 需时间≤20ms); (4) 存在传热误差; (5) 受冷端温度(环境温度)影响。
第五章 热电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
5.1 热电偶 5.2 热电阻 5.3 晶体管和集成温度传感器
第五章 热电式传感器
本章要求:
1. 掌握热电偶工作原理,热电偶的三个基本定 律。掌握热电偶冷端处理方法及处理电路; 2. 掌握热电阻三线制、四线制接法的工作原理; 3. 掌握PN结测温原理; 4. 掌握热敏电阻的基本特性、热敏电阻测温电 路工作原理。了解热敏电阻的用途。
§5-1 热电偶
三、热电偶的结构、材料及分类
快速反应薄膜热电偶
用真空蒸镀等方法使两种热电极材料蒸镀到绝缘板上而形成薄 膜装热电偶。其热接点极薄(0.01~0.lμm)。特别适用于对壁 面温度的快速测量。反应时间仅为几ms。
§5-1 热电偶
三、热电偶的结构、材料及分类
热电偶实物图
三、热电偶的结构、材料及分类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3)标准电极定律
当接点温度为T 和T0 时,用导体A、B组成的热 电偶的热电势等于A、C和C、B组成热电偶热电 势的代数和。即:,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3)标准电极定律
推导: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3)标准电极定律
应用:
该定律大大简化了热电偶的选配工作。只要知道了电 极与标准电极的配对的热电势,即可求出任何两种电 极配对的热电势而不需要测定。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1)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 等,接入中间导体后,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电势 没有影响。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1)中间导体定律
推导:回路总电势为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1)中间导体定律
于是有:
KT n A KT0 n B E ABC (T , T0 ) ln ln e nB e nA
一、热电效应
(2)温差电势
温差电势表达式
式中: ──汤姆逊系数。表示导体A两端的温 度差为1℃时所产生的温差电动势。 T、T0──高、低温端的绝对温度;
一、热电效应
(3)回路总电势
一、热电效应
由于在金属中自由电子数目很多,温度对自由 电子密度的影响很小,故温差电动势可以忽略 不计,在热电偶回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接触电 动势。于是有:
一、金属热电阻
三线制 电桥平衡时
取 ,则式中 项完全消 去, 对桥路平衡没有影响。
一、金属热电阻
四线制 E为恒流源。由于电位差 计的输入阻抗很高,电位 差计测得的电压即是热电 阻两端的电压不受导线电 阻影响,于是
一、金属热电阻
金属热电阻与热电偶相比有以下特点:
1. 同样温度下输出信号较大,易于测量;
§5-1 热电偶 四、热电偶冷端补偿热电偶偿
(3)补偿导线法
利用补偿导线,将热电偶的冷端延伸到温度恒定的 场所(如仪表室)。
根据中间导体定律,只要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分别 与两补偿导线的接点温度一致,就不会影响热电动
势的输出。
§5-1 热电偶 四、热电偶冷端补偿
(4)计算修正法
若冷端温度恒定,但并非0℃,要使测出的热电动势 反映热端的实际温度,则必须对温度进行修正。根据 中间温度定律,修正公式如下:
§5-2 热电阻
一、金属热电阻
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式中 ——电阻温度系数(1/ oC)。 由于 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温度的函数,所以 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近似也视为一个 常数。
一、金属热电阻
常用的金属材料 铂热电阻:分度号BA,-200—850 oC,在0 oC以 上,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近似线性关 系,性能稳定,常作标准温计。 铜 电 阻:分度号Cu,-50—180 oC,灵敏度高, 价格便宜。
§5-1 热电偶 四、热电偶冷端补偿
(1) 冰点槽法
将热电偶的冷端臵于冰点槽内(冰水混合物),使冷端 温度处于0℃,如图所示。为了避免冰水导电引起两 个连接点短路,必须把连接点分别臵于两个玻璃试管 里,浸入同一冰点槽,使相互绝缘。这种装臵通常用
于实验室或精密的温度测量。
§5-1 热电偶 四、热电偶冷端补偿
例:已知
EAC(1084.5,0)=13.967(mV) EBC(1084.5,0)=8.354(mV) EAB(1084.5,0)=13.967-8.354(mV)=5.613(mV)
§5-1 热电偶
三、热电偶的结构、材料及分类
1、热电偶的结构 热电偶结构简单,由热电极金属材料丝、绝 缘材料、保护材料及接线部分组成,热电偶的 感受部分是工作端结点,结点是焊接面成,一 般有三种。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2)中间温度定律
推导:回路总电势为
即: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2)中间温度定律
在上式中,只要:
则有: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2)中间温度定律
由此可见,只要金属A与金属B的电子密度之比 与金属A’和金属B’的电子密度比相同,则热 电势只与温度 有关,与中间接点温度 无关。 应用:
§5-1 热电偶
一、热电效应 两种不同导体A和B串接成一闭合回路,如果两结 合点1和2出现温差,则在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一、热电效应
(1)接触电势
各种导体中都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不同金属 中的自由电子密度是不同的,当互相接触时, 密度大的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向密度小的金属中 扩散,最后达到平衡,结果失去电子的金属带 正电,获得电子的金属带负电,形成接触电势
是工业上运用补偿导线进行温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是制定热电偶分度表的理论基础。即只要求得参考 端温度为零时的“热电势—温度”关系,即可根据 定律得到参考端温度不为零时的热电势。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2)中间温度定律
例:
已知:用S型(铂铑10-铂)热电偶去测量1020℃高温
求:冷端温度为25℃(即室温)时热电偶的热电势? 解:根据中间温度定律 EAB(1020,0℃)= EAB(1020,25℃)+ EAB(25,0℃) EAB(1020,0℃)= 9.816mv (从分度表中查得) EAB(25,0℃)= (0.113+0.173)/2 = 0.143mv ∴ EAB(1020,25℃)= EAB(1020,0℃)-EAB(25,0℃) = 9.816-0.143=9.673mv
§5-1 热电偶
四、热电偶冷端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热电势与两结点的温度有关,因 此,在测温过程中,只有保持冷端温度不变, 才能准确地测量热端温度。但在实际测量过程 中,环境温度是变化的,这就导致了测量误差, 必须采取修正或补偿措施。
1、冷端温度修正法 热电偶的分度表是在冷端温度为0oC的条件下测 得的,如果冷端温度不为0,但保持恒定不变, 则可采用修正法。
2、热电极材料及分类
2.热电偶材料 一般金属:镍铬─镍硅,铜─康铜, 镍铬─镍铝,镍铬─铐铜等。 贵 金 属:铂铑10─铂,铂铑30─铂铑5, 铱铑50─铱等。 难熔金属:铂铑30─铂铑5,钨铼5─铂铑5等。
三、热电偶的结构、材料及分类
2、热电极材料及分类
3.热电偶分类
分类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按100oC时产生的热电 势的大小(mv)来分,这种方法称为分度法。
()冰点槽法示意图
§5-1 热电偶 四、热电偶冷端补偿
(2)恒温器法
将热电偶的冷端臵于各种恒温器内,使之保持温度恒 定,避免由于环境温度的波动而引入误差。这类恒温
器可以是盛有变压器油的容器,利用变压器油的热惰 性恒温;也可以是电加热的恒温器。这类恒温器的温 度不是0℃,所以最后还需对热电偶进行冷端温度修 正。
一、热电效应
(1)接触电势
接触电势的大小用下式表示:
式中
──波尔兹曼常数 e ──电子电荷 ─金属材料A、B的电子密度。
一、热电效应
(2)温差电势
对于同一根均质的金属导体,如果两端温差 不同,则高温端的自由电子具有较大的动能, 因而高温度端向低温端扩散,结果高温因失去 电子而带正电,低温端因获得自由电子而带负 电,形成温差电势。
E AB (T , T0 )
应用:
可以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电气测量仪表而不影响测 量结果; 允许使用任何焊接方法焊接热电偶。
三、热电偶基本定律
(2)中间温度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如果热电偶分别与热电极 A’、B’相连接,接点温度分别为:T、Tn、T0, 则总热电势只与温度T、T0有关,与温度Tn无关。
§5-1 热电偶 四、热电偶冷端补偿
(5)电桥补偿法
回路输出电压为: U= E(T,T0)+(UT-U3)
只要能满足下式即可达到自动补偿的目的 如果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变化范围为0——+50℃,热电偶选用铂铑10铂。查分度表得出△E为0.299mV,因此补偿电阻Rt的阻值可以根据 下式求出。
§5-1 热电偶 四、热电偶冷端补偿
在标定热电偶时,一般使T0为常数,则有
§5-1 热电偶
二、热电偶基本性质
① 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动势只与组成热电偶的材 料及两端接点的温度有关;与热电偶的长度、 粗细、形状无关。 ② 只有用不同性质的材料才能组合成热电偶, 相同材料不会产生热电动势。因为当A、B两种 导体是同一种材料时, ln(NA/NB)=0,所以EAB(T,T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