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河北滦南二中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a B)(1)原始阶段:基本的种植经营方式是,时期的南方仍采取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农业发过的地区采用工具和技术,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在这一时期形成。
(秦国“以牛田”)(3)汉朝:技术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增加,出现了便于中耕的锄、便于收获的和播种工具东汉时期:开始取代二牛抬扛的犁,这种先进的耕作技术便于牛耕的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它可以控制耕土的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工程,使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郑国主持的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一带的干旱地区.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耕织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a B)新石器时代: 丝织技术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和。
商朝:出现了织机,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相当重要。
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例如: A、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和起绒锦等。
B、汉代丝织品经之路,远销到以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中国因此被称为国唐代:(1)纺织作坊兴起;(2)官营纺织业规模相当大宋代: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元代:创造了新式纺车. 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代:丝织业中出现了手工工场和劳动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商、周的青铜器铸造(a b)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广泛,生产规模 ,工艺水平 .例如商代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工艺水平高;青铜器大多作为的象征,代表和;3、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a冶铁开始使用做燃料;b供风形式:竖炉冶铁由自然通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蓄力马排鼓风----到鼓风。
c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________。
4、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唐朝: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主要有:(1)的青瓷,(2)邢窑、景德镇、大邑的瓷;(3)长沙铜官窑首创,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4)美术陶制品“唐三彩”“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赞美的是浙江越窑的。
邢窑的“天下无贵贱通行之”。
唐宋以来:河北、河南、江西镇窑、浙江、陕西窑等闻名天下。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b c)1.秦代: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相当;有9处正式的“市”。
3.南北朝:“”形成。
性质:集市特征: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自然形成、设“”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1)“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中心;(2)“”比较繁荣;(3)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5.宋代:(1)“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市分散于,形成繁荣的(2)原来不允许设置“市”的,也出现了“市”。
(3)商业活动不再受的直接监管。
(4)“草市”已具备比较完备的设施。
(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以(今河南开封)为典型,《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
6、明清:都市中的相当繁华。
出现了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和同地域结成的,其中商和商最为强大。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而限制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时期的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主要目的: 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②维护专制主义政权的基础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影响: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受到了压抑,,而新的和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扼杀了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处于状态下,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
延缓了中国发展的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_____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解体的标志:以后,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开始解体的影响:自然经济的逐步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市场。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2、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①产生的时间:_______________;②地点:主要是________地区的上海、广东、天津。
③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买办、、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另一种是原来的部分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著名企业:A、年方举赞、孙英德在创办的B、年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缫丝厂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条件:①甲战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商品,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某些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呼吁“”“”③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实业家:①晚清状元在江苏南通创办的②在江苏无锡创办的影响:虽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但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
4、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时间: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1912-1919年)(状况:__________)(2)原因:内因:(1)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3)、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外因:(4)欧洲列强忙于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发展情况: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其中,以_______和______的发展最快。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江苏南通的(创办大生纱厂)。
(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
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行业分布:不全面,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体系力量对比:在一此工业部门,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所占比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少,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发展艰难:在和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状况: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① __________滥发纸币,导致致命打击)②________压迫民族企业③繁重的负担④的经济侵略(1946年《_______________条约》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理解三大改造(1)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巩固。
(2)时间:1953——1956年。
(3)过程: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
①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_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_________;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的高潮。
(4)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____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
2.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在北京召开八大。
(1)主要内容:①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 b)开展:年,在和片面强调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和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
危害:使以高指标、瞎指挥、和“”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
导致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b)①“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受“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有,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
5.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的主要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_重重_____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 ______上来,以_ ______为中心,(3)实行_____ __的战略决策。
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c)(1)背景: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2)实行:1978年开始,______、______率先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3)内容:“包”“包”(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4)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和。
推动了改革.7、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给企业松绑)分开、适当分离的原则。
8、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b)①首先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_____、_______、厦门;1988年,________。
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的试验田。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浙江的、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③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将三角洲、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的重要标志。
(5)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到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9、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1、内容:(1)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年,动摇不得;(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3)关于判断事物的标准。
三个“是否有利于”:是否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4)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