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
单元目标:
1、会写2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
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5、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
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单元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不断实践,养成积累的习惯。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1 观潮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
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
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3 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24* 火烧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
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
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
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展开的。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在这组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通过这次交际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习作的要求是写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3.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2.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重难点:积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