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学时:102学时课堂讲授:68学时学分:6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指示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在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开设的公共必修基础理论课。
二、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本门课程为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本科必修课,且为考研重点课程,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是为了落实国家教委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任务,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唱响学校精神生活的主旋律,真正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教学要求:本门课的教学,就是要完整、准确地向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
注重学生对理论的系统性以及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程学时分布、学分本课程课内总学时68 ,实践学时34,详细分布见下表。
四、教学媒体的运用1 、文字教材本课程以全国普通高校“两课”示范教材、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基本教材。
2 、 CAI 课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将该课程的相关文本、音像资料等整合为 CAI 课件,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掌握其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明确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本章重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
本章难点:邓小平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邓小平继承、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四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一、“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本章重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本章难点: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四、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本章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本章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过程和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本章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本章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过程;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明确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本章重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及其意义。
本章难点: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解以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过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以及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掌握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意义。
本章重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本章难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和掌握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的原因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性;明确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本章重点: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和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
本章难点: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节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三节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掌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主要特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性。
本章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本章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主要特征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统筹区域发展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历程;理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论断;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明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本章重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章难点: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人民民主专政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明确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