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1

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1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 斯不止一次提到,他和马克思从 巴尔扎克老人那里比从法国历史 学家那里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再 现了法国革命一个阶级取代另一 个阶级的复杂社会面貌。《人间 喜剧》是文学作品,但它却是法 国革命时期的重要史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 》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 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 里特· 比彻· 斯托(斯托夫人)于 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
史料应用
感悟真实历史
——浅谈史料教学
2015年11月23日
何炳松《历史教授法》
教师的口讲,是历史教授法上最重要的一 部分,亦是最困难的一部分。口讲的东西往 往不免模糊影响,而且随便使用空泛的形容 词,使学生听了,莫名其妙。要救济这个毛 病,就是应该预备详尽的资料为说明之用。 ――何炳松《历史教授法》
广东湛江湿花生平均亩产达1075斤
发布日期: 2013-7-17 浏览次数: 2435 信息发布: 中国花生信息网
1958年《人民日报》经常出现的一句话: “地的产量是由人的胆量决定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为推动南方花生种业上新台阶,实 现花生纯种高产,今年3月,省农 科院与农垦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 育种技术和机器,在广前国家级农 业示范区旱薄地试种花生200亩, 经14日下午测产,湿花生平均亩产 达1075斤,干花生达500斤,比传 统种植的产量高出2倍,且损失率 低。 记者在收获现场看到,试种的 花生个头比当地品种大,品种包括 粤油45号、粤油7号、航花2号及粤 油13号。‚这些品种高产、高油、 抗病,并已通过国家花生品种审 定。‛省农科院梁博士介绍道。
案例1
日军砍杀南京青年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将中国青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
新闻报道。如,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 《纽约时报》关于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 报道。
电 文 、 照 片 等 原 始 资 料
历史题材的诗歌。如,《长征》诗、 《炮子歌》、《红军歌谣》等
历史歌曲。如,反映‚九一八‛事变的 《松花江上》、反映‚七七‛事变的 《卢沟桥歌》等
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
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体现不够 ◆新课改对史料研习的能力要求
◆史料分析是近年来中考高考命题改革的重
要的能力考察目标
◆史料是历史思辨能力的主要途径
史料是历史思辨能力的主要途径
• •历史学的研究主要就是依据史料进 行的, 史料是历史思辨能力的主要途 径。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 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历史知识为依托的历史教学如果 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把史料作为 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
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体现不够 ◆新课改对史料研习的能力要求
◆史料分析是近年来中考高考命题改革的重
要的能力考察目标
史料分析是中考高考能力考察目标
在近年来的中考高考中,运用史料创 设情境,考查史料题越来越多。近几 年来的中考高考命题改革,史料作为 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 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将越来越显著 。几乎可以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 ”。
动态影像资料
2.史料类别
(3)从资料价值上看—— 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同代人述同 代事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那个时 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
《蒋介石日记》图片1
《蒋介石日记》图片2
杨天石先生研究蒋介石日记

P86
P125
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
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
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体现不够 ◆新课改对史料研习的能力要求
新课改对史料研习的能力要求
•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更加凸现了史料研习的能力要 求: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历史 的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 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 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提出通过 收集资料、构建论据来学习历史;《普通高中历 史课程标准》就能力方面更是提出具体要求:“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 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 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这就需要进行史料教学。提出了历史 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 合”。这就对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 更高的要求。
“大跃进”时期的新闻报道
日照网9月13日讯(记者:栋梁)2013年9月12日,岚山区巨峰镇沟洼 村村民陈永宏获得了一个‚花生大王‛的称号,今年陈永宏家一片花生 达到了亩产855斤花生米的产量。
1959年各地报道水稻 亩产情况—— 6月30日报道5103斤 1月9日报道2000斤 7月25日报道9195斤 9月25日报道130434斤 “大跃进”中各地报道的农产量纪录: 一颗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 水稻亩产13万斤,土豆亩产120万斤
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 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 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 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 引用。
2.史料类别
(2)从表现形式上看—— 第一类:文献史料:史书;甲骨文 第二类:实物史料:各类历史文化遗存(遗 址;遗物等) 第三类:口传或口述史料:远古神话传说; 根据当事人口头回忆整理的文字资料等。 第四类:动态影像资料包括近代兴起的电影、 电视(影视片、纪实片)等一切动态影像资料பைடு நூலகம் 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 对象。
贾英华认为,‚他为口述史研究做出了独特贡 献‛。他说:‚尤其是在抗战史方面,崔永元 突破了以往历史研究的束缚,不仅把一个湮埋 多年的国共抗战史实摆在世人面前,更重要的 是,让大众知道‘口碑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 作用。他功莫大焉。‛ 口述历史 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该类历史资料源 自人的记忆,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 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让学者文字 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 之后,作为日后学 术分析,在这些原始记录中,抽取有关的史料,再 与其他历史文献比对,让历史更加全面补充、更加 接近具体的历史事件真实。
论史料 ——《历史研究法》第四讲 载《漆侠全集.第10卷》
傅斯年先生的论述
(丁)“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远人记载多半是传闻之词。 (戊)“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不经意的记载,或者更进一步说无意的 记载,其史料之真实性实为值得重视! (己)“本事对旁涉‛。‚看来像是本事最要,旁涉则相干处少,然而有时候事 实恰恰与此相反。因为本事经意,旁涉不经意,于是旁涉有时露马脚‛。‚史学 家应该最忌孤证,因为某个孤证若是来源有问题,岂不是全套议论都入了东洋大 海呢?” (庚)“直说与隐喻‛。‚凡事之不便直说,而作者偏又不能忘情不说者,则用 隐喻以暗示后人‛。 (辛)“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很多文字史料是从传说史料来的。《金史 》的《世纪》记载女真先代从始祖函普至完颜阿骨打。金建国后才有文字,这一 段一定是追述的,但没有别的史料可代替论,还是可信的,是金建国前最宝贵的 材料。 论史料 ——《历史研究法》第四讲 载《漆侠全集.第10卷》
2.史料类别
(1)史料留存者目的为标准
有意史料
古人有意记录的历史书籍,叫作有意史料,是官府或私人 的有意识记载的史料,这种记载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是我们系统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
杜维运(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说: “影响史料内容最大者,为史料记载 人;史料内部考证的重点之一,为 研究史料记载人的为人。……研究 史料记载人的为人,最重要者是其 信用程度。”
秦始皇兵马俑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半坡博物馆
古代的传说中有时也会包括一部分 历史信息。
口述历史博物馆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将提供一座约8000平米 的独立大楼,用于建立‚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 历史研究中心和口述历史博物馆‛,该中心的主要 职能是口述历史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等。
崔永元团队的采访对象里,有最普通的无名抗日 老兵,也有改革开放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柳传志、 刘东华、刘永好、俞敏洪、王中军、冯军、夏华 等的讲述,都在崔永元团队的努力下,变成‚公 众记忆‛,成为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群, 传承自己存在过的那段历史,让后来人透过一个 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面孔,回望20至21世纪的 中国。
即使没有文字,一刀一剑、一石器一木器,也都反映该时代物质 生产的某些情况,以从古人生活时留下来的日用品、遗址等猜出 古人生活的情景,所以这些都是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 交 河 故 城
周原遗址出土的陶范
古代妇女用的铜镜
战国时期 魏国的错 金银马首 形铜辕饰
实物史料也只是展现历史的一个碎片,不能展示历史 的全貌。实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二者相 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就有可能做出接 近历史原貌的解释。
教学中如何应用史料
◆ ◆
史料教学应以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为主
史料教学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史料教学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 教材中的史料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所以很有限。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适当地给予添加。 • 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进行教学。一可以让学生 开阔视野,二可以让课堂丰满。这些史料可以来 自老师,也可以来自学生。
这种史料常常经过取舍、剪裁、 凸显乃至隐讳、歪曲、篡改。
无意史料
当时具有另外的实用目的,例如账册、契约、田亩册、 户籍、官私文书、犯人的口供、遗风遗俗、俗语,乃至 报纸的广告、寺观的签文、信函、便条、日记以及古代 遗址的瓦片、居室、墙壁、墓葬等等
居延汉简
陈寅恪先生,他提出了‚以史证 诗‛、‚以诗证史‛的方法,并 写出了《元白诗笺证稿》、《柳 如是别传》(原题《钱柳因缘诗释 证稿》)等诗史互证的代表著作, 使史和诗的理解和认识都更上了 一层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