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师大二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师大二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师大二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1至8题每题3分,9至12题每题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分)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2.(3分)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方法,下列概念的建立不属于用到“等效替代”方法的是()A.“质点”B.“平均速度”C.“合力与分力”D.“总电阻”3.(3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一定为零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4.(3分)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基本单位?()A.m、kg、s B.kg、m/s2、s C.m、N、s D.kg、m/s、s 5.(3分)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在分解时()A.有无数组解B.有两组解C.有唯一解D.无解6.(3分)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从某一时刻起用水平恒力F推物体,则在该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A.立即产生加速度,但速度仍然为零B.立即同时产生加速度和速度C.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D.立即产生速度,但加速度仍然为零7.(3分)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 D.8.(3分)以30m/s的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4s末物体对抛出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50m,向上B.50m,向下C.40m,向上D.40m,向下9.(4分)有种自动扶梯,无人乘行时运转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正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则能正确反映该乘客在这两个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的是()A.B.C.D.10.(4分)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B.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C.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D.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11.(4分)如图,物体A在竖直力F的作用下静止。

物体A受力的个数为()A.2个B.3个C.2个或3个D.2个或4个12.(4分)如图所示,物体G用两根绳子悬挂,开始时绳OA水平,现将两绳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且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α不变(α>90°)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在旋转过程中,设绳OA的拉力为T1,绳OB的拉力为T2,则()A.T1先减小后增大B.T1先增大后减小C.T2先增大后减小D.T2先减小后增大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13.(4分)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该定律引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14.(4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3s内的位移为3m,第二个3s内的位移是6m,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和9s末的速度各为多大?15.(4分)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在t1和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在t 1到t 2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的,它的平均速度v(v1+v2)/2(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16.(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用轻绳连接后挂在三角劈的顶端斜面平行,劈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当劈水平向右匀加速加速度a1=时,球与斜面相对静止且细绳的拉力恰好为零;当劈以加速度a=2g向左匀加速运动时,绳的拉力T2=。

17.(4分)倾角为θ=30°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重为G的球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则水平力F的大小为;若将力F从水平方向逆时针转过某一角度α后,仍保持F的大小,且小球和斜面也仍旧保持静止,则此时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三、综合题(共40分)注意:第19、20题在列式计算、逻辑推理以及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要求给出必要放入图示、文字说明、公式、演算等.18.(10分)在“点力合成”实验中(1)图1是A、B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可以断定其中问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理由是。

(2)(单选)在上述实验中所说的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通过下列哪个方法实现的A.弹簧秤的弹簧被拉长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C.细线套受拉力产生形变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相同长度(3)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中已记录下结点O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如图2所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拉时力的方向,三个力F1、F2、F′的大小分别是 2.8N、3.4N、5.0N,请你用作图法帮这个同学完成该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19.(14分)如图所示,AC和BC两轻绳共同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若保持AC绳的方向不变,AC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为60°,改变BC绳的方向,试求:(1)如果θ=60°,AC绳中的拉力为多大?(2)物体能达到平衡时,θ角的取值范围;(3)θ在0~90°的范围内,求BC绳上拉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16分)如图,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受到平行斜面的拉力F=22N,从A点由静止出发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斜面足够长,斜面倾角θ=37°.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小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2)若F作用4s后撤去,小物块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 A;(3)上题中,若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物块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点上方8.35m的B点。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师大二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1至8题每题3分,9至12题每题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分)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分析】亚里士多德由生活实际中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例如小车受力才运动,一旦撤去力后,它会停止运动.然而直到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任何物体均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种性质.【解答】解: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提出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随后被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所推翻,从而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故选:B。

【点评】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只关注是表面上看得见的力,当撤去力后,物体之所以要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因此这正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2.(3分)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方法,下列概念的建立不属于用到“等效替代”方法的是()A.“质点”B.“平均速度”C.“合力与分力”D.“总电阻”【分析】等效替代法,物理学研究术语,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答】解:A、质点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把物体看做一个抽象的点,A不属于等效替代;B、平均速度是利用位移比时间的数值来替代运动过程中的速度,B属于等效替代;C、合力与分力是可以相互替代,C属于等效替代;D、总电阻是各个分电阻的和,D属于等效替代;故选:A。

【点评】等效替代的前提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替代,否则不能等效替代.3.(3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一定为零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答】解: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一定为零,故B错误。

C、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不是增加出来的速度,故C错误。

D、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大小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无关。

4.(3分)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基本单位?()A.m、kg、s B.kg、m/s2、s C.m、N、s D.kg、m/s、s【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

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

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他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

【解答】解: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为m、kg、s,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分别是谁,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

5.(3分)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在分解时()A.有无数组解B.有两组解C.有唯一解D.无解【分析】已知合力的大小为10N,一个分力的方向已知,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Fsin30°=5N,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分解的组数.【解答】解: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知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5N,而另一个分力大小大于5N小于10N,所以分解的组数有两组解。

如图。

故Fsin3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合力和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与三角形定则的实质是相同的.6.(3分)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从某一时刻起用水平恒力F推物体,则在该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A.立即产生加速度,但速度仍然为零B.立即同时产生加速度和速度C.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D.立即产生速度,但加速度仍然为零【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分析速度.【解答】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推力,合力等于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力F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如果没有加速度,则牛顿第二定律就不成立了;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v=v0+at,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为零;故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