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三舞步的障碍解析
慢三舞步的基本舞步结构,是由前进(或后退)、横移、并脚三步构成一个基本旋回。
这样,第一个旋回和第二个旋回,就要出现必然的换脚变化。
这是初学者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障碍。
在练习中,要逐步养成这样一种概念:重心是在两脚之间依次交换的,即使是并脚的舞步,重心落在双脚上的时间也是极短暂的,它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交换重心的形式而已,这种特殊形式是为了造成“不露痕迹的交换重心的形态”。
但主观上的换脚意图却是丝毫也没有变化的。
只要保持这种意图的连续性发展,就可以很容易的越过这个障碍。
第二个问题是脚跟、脚掌、脚尖的运动程序及其方法的问题。
前面已经介绍了基本运步方法,现在遇到的是在升降中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无论前进还是后退,在第一步重心转移完成后,都应把重心点移向前脚掌。
尽管此时膝部还未伸直,但脚跟却应微微离地。
向第二步发展的动力,就是由脚距离地而产生的脚掌推力引发的。
第二步的横移,是运步的特殊形式,它既不是先落脚跟,也不是先落脚尖,而是近似于全脚的前掌落地,并伴随着反向的倾斜(即左横移时右倾斜,右横移时左倾斜)。
此外还应注意,并脚动作井非从第三拍才开始,而是在第二拍的后半拍就伴随着身体的上挺和倾斜。
开始向并脚发展(靠拢)。
此时的重心完全处在横移脚的前半脚掌上。
第三拍的并脚是在完全没有重心的状态下到位的,而且直到第三拍的前半拍,重心都还在横移脚的前掌上上升,直至极限状态,并拢的脚掌才开始不露痕迹地支撑重心。
这种双脚重心状态只不过是一刹那的表现。
从第三拍的后半拍开始,脚跟开始下降,而下降的重心,则主要由并拢那只脚的脚掌支撑。
换言之,横移脚的脚掌完成着推动脚跟上升的重心支撑任务,而脚掌下降的重心则落在并拢脚的脚掌上。
上升和下降的转折点,就是重心不露痕迹地交换时间。
这些要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太困难了。
但假如你想跳出优美的舞步,这第二个障碍也是必须越过的。
第三个障碍是侧身与倾斜。
倾斜乃是通过侧身动作的延伸,也就是肩部引导来实现的。
再进一步深入地说,这一系列的上身动作,都产生于腰部的力量,而不是某一个局部的单独运动。
这虽然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但却必须从一开始就引起注意。
否则一旦形成局部性用力的毛病改起来就不容易了。
上述三个障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基础较差的初学者,可以在练习基本步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解决;有一定基础的交谊舞爱好者,则可以用这些规范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假如你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自娱性交谊舞跳怯的爱好者,懒得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也可在越过第一个障碍后,完全可以将后两个问题置之不理,而不会影响你往下学习。
不过当你的舞技进展到相当的程度后,肯定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那时候再来从头练习也无妨碍。
规范化社交舞系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第一位国际标准舞硕士研究生伏宇军首创。
伏宇军曾在北京电视台教授舞蹈。
有鉴于群众牲社交舞跳得五花八门,他特地创造这套规范化社交舞。
规范化社交舞是以国际标准舞的基本要来规范一般社交舞的动作。
使社交舞跳得规范一些,美好一些。
但不像国际标准舞要求得那么严格,为社交舞爱好者进一步学习国际标准舞打下基础。
自电视台播出后,深受舞蹈爱好者的欢迎。
规范化社交舞是由浅入深,由基础步花样组合和套路组合,逐步将国际标准舞的花步加入进去。
规范化社交舞系列,目前有Waltz(华尔兹),Tango(探戈), Bluse(布鲁斯 - 慢四),Rumba(伦巴),Quick Step(快步),维也纳华尔兹(快三),及杨艺首创的北京平四等等。
社交舞,一般来讲为台湾式探戈、恰恰恰、华尔滋、三步或六步吉鲁巴、伦巴、迪斯科及勃鲁斯。
社交舞着重花式的变化,只要把基本步法稍加记忆、勤于练习,两三个月即可轻松上路,享受舞蹈的乐趣。
由于社交舞简单、容易上手的特性,舞动之间犹有余力和舞友产生言语交流及互动,英文叫做Social Dance,顾名思义,就是一边跳舞,欣赏中国最新流行音乐,一边互相交流;既达到运动强身效果,又可增进人际关系。
而国际标准舞,简称标准舞或国标舞,则是把社交舞加以规范,加入漂亮的形状、优美的技巧、扎实的基础、配上国际知名优美音乐,因为困难度稍高,让您舞动之余还要认真思考,动手脚也动头脑,休闲、运动外加学习,一举三得让您不得不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