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东省自学考试《现代人事管理学》第三章职位分类
广东省自学考试《现代人事管理学》第三章职位分类
第四,职位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 着职位结构和组织职能、职位工作的变化而 变化;
第五,职位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 人事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三、职位分类的起因 1.实行同工同酬的需要 2.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3.进行有效考核的需要 4.适应专业分工的需要
四、职位分类的产生 职位分类是一种新兴的人事分类制度,最早出现于
(2)品位的发展
在世界各国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历史阶
段中,品位分类这种人事分类方法逐渐演变, 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 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有必要指出,封建 君主专制国家的品位分类呈现出一个共同 点——官员的管理过于注重身份、地位、等 级、名份等背景条件。执政者个人的意志在 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等方面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以上发展说明.职位分类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是 员工公平分配意识的产物.是对传统人事分类方法的一个 挑战。
(二)职位分类的发展
职位分类产生之后,其应用愈益广泛, 具体的分类、分等、分级情况时有调整。以美 国为例.职位分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不同 的阶段:1978年以前为第一阶段.1978年之后 为第二阶段。
1896年和1903年,联邦公务员委员会两次向政府书面 建议实行职位分类制度。
1912年,芝加哥市文官事务委员会逐步制定了职位分 类的原则和方案。芝加哥市议会采纳了市文官事务委员会 提出的职位分类方案.制定和实施了职位分类法。
1923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职位分类法并成立了人 事分类委员会,规定了联邦政府各部门及华盛顿特区政府 各单位实行职位分类的具体方案。这标志着职应分类制度 的正式成立。
英国是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典型 国家。英国政府的分类制度经历了初 建、发展和改革几个时期,并经历了 若干次重要的结构性改革。
1.初建时期,1854~1870年。 2.发展时期,1870~1971年。 3.改革和改革后时期,1971年以后。
第二节 职位分类
一、职位分类的含义
所谓职位分类,就是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按 照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 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二、品味分类的特点 第一,品位分类建立的是以“人”
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第二,品位分类强调公职人员的综
合管理能力。 第三,职责划分简单。 第四,官位和等级职位可以分离。
三、品位分类的产生与发展
(1)品位分类的产生 我国的夏、商、周时代,亲贵合一、家国相通
的国家组织原则虽然仍无改变,无论是诸候、国君 还是卿大夫都是世袭制,但是,品位分类的特征已 日渐明显,官职官位的没置已愈益增多,大小官职 的排列次序已愈益受到重视。
1.第一阶段(1978年以前) 在第一阶段中,职位分类呈现出日益规范 化、度量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 面:
(1)职类与职等的划分日趋合理。 (2)职位分类标准趋于量化。
2.第二阶段(1978年以后)
在职位分类发展的第二阶段中.明显 地呈现出引入灵活性管理机制、简化职 类和职系,扩大主管部门和主管人员权 限,注重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发展趋 势。
(四)职位分类使考核、奖惩有了客观公正、 科学合理的标准。
(五)职位分类为职业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职位众类有利于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和工 作效率的提高。
(七)职位分类有利于精简机构和合理定编。
(八)实行职位分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退休退 职制度。
第四节 职位分类的原则与功能
一、职位分类的原则 职位分类的总原则是“因事设职”,具
体原则主要有系统原则、最低职位数量原则、 整分合原则和能级原则。
二、职位分类的功能 (一)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管理的起点和
基础。 (二)职位分类提供了“因事求才”的用
人标准。
(三)职位分类是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基础 和依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中内政、邮政、海军、陆军 等五个部门所雇佣的336名办事员要求得到合理的工资待 遇,向国会请愿,引起了国会的极大关注。
1838年,参议院通过一项决议,正式向各部门首长 提出办事员分类的问题,要求按照每个级别人员的工作 性质、职责、资格条件和为公众提供的价值等项内容进 行比较和分类,以期解决他们的同工同酬问题。
1881年,工程师弗列德里克·泰罗提出了著名的工作 分析制度,要求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职位按照其工作性质、 内容、任务、责任、所需资格条件、技术与环境条件等 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准确地描述和记载,以保证定员的合 理、工作人员的高质量和实现同工同酬。
1883年,国会正式通过《公务员法》明确提出的将全 部工作人员划分为事务人员和政务人员两大类。
现代人事管理学
第三章 职位分类
第一节 品位分类 第二节 职位分类 第三节 职位分类的原则与功能 第四节 职位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节 品位分类
一、品位分类的含义
品位分类,是英文Rank classifition的中 文译名。“Rank”一词的涵义是指高低大小 排列而成的等级,因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以 “品”来标志官等官级,所以译为品位分类。 所谓品位分类制度,就是主要以个人的资历 条件(如学历、工作经历)和身份(如家庭背景) 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制度。它比较强调 个人的条件。
二、职位分类的特点
第一,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 遵循“因事择人”的原则,分类的对象是职位, 而不是职位上的人;
第二,职位分类所依据的基本标准要素是职 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 条件;
第三,职位分类不是解决某一个职位具 体应该干什么,而是对各个职位所干的事进 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由此确定每一个职位在 职位分类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达到分类管理 的目的;
到了公元前221年,我国笫一个统一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建立。虽然皇帝仍总揽全国 军事、政治、经济、司法等一切大权,“天下之事 无大小皆决于上”,所有官吏均由皇帝任免.但是 过去执政的贵族已逐渐被全国范围内的官僚所取代, 郡县制代替了封国制。同时,文武百官已有了级别 和爵号之分。这说明,这时的品位分类已经基本形 成。品位分类这种人事分类方法已经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