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为推动我市应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升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X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X政办发〔201X〕43号)文件精神和省、X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提出201X年工作要点。
一、加强应急值守工作
1、严格执行各项值班制度。
坚持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首办负责、督察通报、记录归档等各项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值守标准和规范,推进政府系统应急值守标准化建设,确保应急值守高效规范运转。
2、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
强化首报意识,坚持即接即报,边接边报,边核边报。
遇有IV级及以上突发事件或可能演化成突发事件的情况,各乡镇、办事处要立即报告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科学研判后,电话报告市政府办,并在30分钟内形成书面报告。
信息报送要做到“三快一清”,即快接报、快研判、快上报、主要情况必须清楚,内容真实、翔实,杜绝突发事件信息迟报、瞒报情况发生。
应急处置短时间不能完成的,要确定专人续报信息。
同时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注意掌握和上报预警性、行动性和苗头性信息。
涉密信息按照有关保密规定报送。
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还要加强应急工作动态信息报送,报送内容包括:应急会议、应急演练、宣传培训等应急工作动态。
每个单位的信息报送每月不少于1期。
3.改善应急值守条件和水平。
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要落实值班室、值班人员,配齐必要的值班设施设备,加强值班员日常管理和值班培训教育,不断提升提高应急值守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应急预案修编和演练
4.编制应急预案规划目录。
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在认真研究本辖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查缺补漏、统筹规划,编制本辖区、本部门应急预案规划目录,构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5.加快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
对市级应急预案目录中尚未编制的预案,今年要完成编制任务;对已制定实施3年以上或预案主要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预案及时进行修订。
各乡镇、办事处,各村要加快乡、村两级预案的修编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6.加快推进预案精编化和手册化编制工作。
对于今年我市新修编的专项预案,各预案牵头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专门人员,按照实战化、易操作、方便查的原则编制专项应急预案精编本,要求10月底前完成。
7.提升预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严格按照《X省突发事件预案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和程序,进行预案编制、审核、发布、修订工作,提
高应急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规范应急预案档案管理制度,完成存档要件,力争建立一案一档、要素齐全、格式规范的预案档案管理体系。
8、加大应急演练力度。
推进应急演练常态化、规范化、实战化,大力推广“双盲”演练。
专项预案原则上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新修编的预案当年要进行一次演练,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煤矿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多发易发突发事件预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三、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9.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完善公安、消防、卫生等政府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强化森林火灾、矿山事故等重点领域和大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志愿者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救援能力。
10.发挥专家队伍作用。
各专项应急预案的主管部门要组建相应的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科学化水平。
1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和重点企业要根据各自职责和应急救援需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救援设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12.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联动机制,加强信息通报,做好应急处置的协调配合工作。
要加
大与周边乡镇的联动力度,在信息沟通、应急队伍和物资调配方面加强合作,提高跨区域突发事件协调、处置能力。
13.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在搞好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乡村两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符合条件的乡村广场、公园、学校、操场要纳入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并完善标志设置和功能建设。
四、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14.推进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启动市政府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先期建设视频传送系统和配备单兵图传设备,逐步实现应急联动单位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应急平台移动终端实时调度等主体功能。
15.加快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
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要对本领域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应急救援队伍、专家组队伍、主要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建设情况等基础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和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支撑。
16.加强应急动态栏目建设。
依托政府网站,进一步完善《应急动态》版块,及时更新内容,更好发挥经验交流、宣传教育的信息平台作用。
五、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17.分类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各乡镇、办事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应急管理综合培训,对党政干部和应急工作骨干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18.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
积极扩大应急宣传覆盖面,开展应急管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深入开展防震减灾日、世界环境日、消防日等专项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传媒等多种形式开展应急宣传,提高全社会应急意识和应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