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

第四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


四、倍散
倍散是在小剂量的毒剧药物中添加一定量的填 充剂制成的稀释散,以利于下一步的配制。稀释倍 数由剂量而定:剂量0.1‾0.01g可配成10倍散(即9 份稀释剂与1份药物均匀混合的散剂), 0.01‾0.001g配成100倍散, 0.001g以下应配成 1000倍散。配制1000倍散时应采用逐级稀释法。 常用的稀释剂有乳糖、糖粉、淀粉、糊精、沉降碳 酸钙、磷酸钙、白陶土等惰性物质,一般采用配研 法制备,称量时应正确选用天平。为便于观察混合 是否均匀,可加入少量色素。
二、盐酸四环素胶囊
处方: 10万粒 盐酸四环素 25.6kg 硬脂酸镁 0.4kg 制法: ① 配料:按处方量称取主药与硬脂酸镁,先将少量盐酸四环素与硬 脂酸镁以1:1拌和,过20~30目筛一次,用等量递升法将其余原 料拌和均匀,过20~30目筛二次,再混匀,贮于双层塑料袋的 铁桶内密闭备用。 ② 填充:填充室内应有空调装置,一般为RH60%~70%,温度 20~24℃,自动填充机填充开始后1min内即称取胶囊的装量, 调节装量为260mg,每2h检查一次,剔除不合格品,防止空胶囊 混入成品中。 ③ 拭粉及检查:填充后胶囊外残粉用纱布拭去,剔除有破裂、皱 皮、畸形、不完整或有黑点、异物等质量缺陷的胶囊,抽样检 验。 ④ 包装:将检验合格的胶囊再拭一次,然后根据不同要求装入玻璃 容器或双层塑料袋的铁听或水泡眼铝塑包装即为成品。
制法: ① 药液配制:将烟酸与部分亚油酸乙酯混匀,经胶体磨研细后过 100目筛;另将一部分亚油酸乙酯与维生素C、肌醇、橙皮甙、 维生素B6 、维生素E混匀,经胶体磨研细后过100目筛;将上述 物料充分混匀,检验合格后备用。
② 溶胶:先将尼泊金乙酯溶于95%乙醇中,加Fe2O3至6倍量 的蒸馏水中,用球磨机研磨约24h备用。称取明胶、甘油、 蒸馏水置不锈钢夹层锅内密闭,在真空下搅拌,待混匀后, 用75℃左右热水循环加热,使锅内明胶熔化。缓缓放去锅内 真空,在连续搅拌下加入Fe2O3浆液、尼泊金乙酯醇液与回 收胶,待熔化均匀后减压浓缩至规定水分。关闭真空泵,放 出胶液用纱布袋滤过,置保温桶中,取样测定水分及粘度, 检验合格后待用。 ③ 制丸:本法采用旋转压模法生产。胶液经涂胶机箱、冷却鼓 轮制成胶带,在接触模子的一面涂上润滑油,然后输送至转 动模子,药液由楔形注入器定量注入二层胶带之间,同时模 孔凸缘使胶带包裹药液轧压成胶丸,用剥丸棒将胶丸剥落, 分离,收集胶丸,用石油醚洗去胶丸外油质后,置转动干燥 器内干燥4h,再在30℃、相对湿度40%的烘房内干燥,剔 除不合格品,抽样检验合格后,移置打光机中,喷入巧克力 香精(每10kg胶丸加香精10ml)转动10min后包装。 注:压丸及包装均应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40%~50% 的条件下进行。
第四节 胶囊剂(capsules)
一、概述
1、定义:将药物装入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 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2、特点:① 掩味 ② 提高稳定性 ③ 提高生物利用度 ④ 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 ⑤ 定时、定位释放 3、分类 硬胶囊剂(hard capsules) 软胶囊剂(soft capsules)
实例
三、含低共熔物成分的散剂—— 痱子粉 处方: 滑石粉 67.7%,水杨酸1.4%,氧化锌6.0%, 硼酸8.5%,升华硫4.0%, 麝香草酚0.6%, 薄荷0.6%, 薄荷油0.6%,樟脑0.6%,淀粉10% 制法:先将麝香草酚、薄荷和樟脑研磨形成低共熔物,与 薄荷油混匀,另将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淀 粉、滑石粉 共置球磨机内混合粉碎成细粉,过100~ 200目筛。将此细粉置混合筒内(附有喷雾设备的混合 机),喷入含有薄荷油的上述低共熔物,混匀,过筛, 即得。 注:本品有吸湿、止痒及收敛作用,适用于汗疹、痱子 等。
第三节 颗粒剂(granules)
一、概述 (一)定义 :指以药物提取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 颗粒状和块状冲剂,分为可溶性、混悬性及泡腾性制剂。 (二)特点(同散剂比较) 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小; 2、体积小,服用方便,味道好; 3、必要时可对颗粒包衣,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 肠溶性等,生物利用度高; 缺点:多种颗粒的混合物,可能因颗粒大小或粒密度差 异较大产生离析现象,导致剂量不准确; 含糖量高,易吸潮。
4、制备 (1)压制法——有缝胶丸 明胶液 胶带 加入药物,凹型模子中挤压
(2)滴制法——无缝胶丸
5、质量检查
外观、崩解时间、含水量
实例
处方
一、硝苯地平胶囊
硝苯地平 共制成 5g 聚乙二醇400 200g 1000个 每个内含主药 5mg
本品硝苯地平遇光不稳定,故制成软胶囊剂,但剂量 小,需加稀释剂。硝苯地平在植物中不溶,故选用 PEG400为溶剂,PEG400易吸湿可使胶囊壁硬化,故 制得的软胶囊在干燥后,其囊壁仍应保留约5%的水 分。本品操作时应避光。 本品是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和高血压的有效药,亦可用于 左心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
球磨机示意图
流能磨示意图
冲击式粉碎机
㈢过筛
一般散剂—六号筛;煮散剂—二号筛; 儿科或外科用散剂—七号筛;眼用散剂—九号筛。
“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一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孔径大小常用微米表示。
筛分设备
筛分用的药筛分冲眼筛和编织筛两种。 按运动方式,振动筛分为摇动筛和振荡筛。
二、制备
辅料 物料 粉碎 过筛 混合 制软材 制粒
干燥
整粒
质量检查
分剂量
颗粒剂
三、质量检查 外观、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等。
四、实例 一
处方: 板蓝根 500g
板蓝根颗粒剂
蔗糖 适量 糊精适量
制法:将板蓝根碎成小段,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 匀,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33(80℃)的清膏。按清膏1份,蔗糖2份,糊精1.3份配 比,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第四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与丸剂
本章要求:
1、掌握药物从固体剂型中释放的理论;散剂、颗 粒剂、胶囊剂以及各类丸剂的概念、特点和制 备,影响质量的因素,载体或赋形剂的选用。 2、熟悉散剂的吸湿,粉末粗细对药物性质的影 响;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与各类丸剂的质量检 查、包装储存。
第一节 概述
常用的固体剂型: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 等。 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㈣ 混合:将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混匀的操作。 目的:使药物各组分在散剂中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以保证含量准确,对含毒、剧药或贵重药物的 散剂尤为重要。 方法:研磨混合 搅拌混合 过筛混合
混合器械示意图
搅拌槽式混合机
卧式混合机
㈤ 分剂量:混合均匀的散剂,按需要的剂量分成等重 的份数的过程。 方法:目测法(估分法) 重量法:慢、准、不适用于工业生产 容量法:快、不准,但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适用于工业生产。 ㈥ 质检 包括:均匀度、重量差异、含水量、粒度等
(二)制备 1、内容物 ① 疏水性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 润湿性 ②轻质、流动性差:制粒 流动性 ③ 液状药物:吸收剂、稀释剂 固体化 ④肠溶性、缓释性:颗粒包衣 2、充填
体帽分离 充填 套合
(三)质检与包装 外观、水分、装量差异、崩解度与溶出度等。
实例
处方
一、吲哚美辛胶囊
吲哚美辛 25g 淀粉 约250g 共制成 1000个 每个内含主药 25mg 制法:先将淀粉进行干燥,过120目筛,然后与吲哚美辛 均匀混合,过两次120目筛,充分混匀,送检合格后, 分装填入空胶囊中,即得。 本品为消炎镇痛药,常用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症。 肾功能不全,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及孕妇禁用,小儿 慎用。
四、速效感冒胶囊p155
三、软胶囊剂
1、定义:一定量的药液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
其囊材由明胶、甘油或其他适宜的药用材料制成。
2、囊壳的组成
明胶:增塑剂:水 1 0.4‾0.6 1 3、内容物 油类、混悬液等 要求:① 溶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PEG400 ② 水分≯50% ③ 混悬液加助悬剂 油性—油蜡混合物 非油性—PEG4000或6000
药物 粉碎 过筛 混合 散剂 造粒 颗粒剂 压片 片剂
胶囊剂
固体制剂的吸收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固体制剂 胃肠道 溶解 生理膜 血液循环
片剂 胶囊 散剂 溶液 速效:溶出速度 长效:溶出速度 难溶性药物—固体分散体 缓释、控释丸
口服吸收快慢: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第二节 散剂(Powders)

感冒颗粒剂 p111

复方羊角冲剂
白芷100g 制川乌75g
处方: 羊角300g 川芎100g
制法:取羊角刨片水煎二次,每次煮沸3h,滤过,浓缩成稠膏 (每ml相当于原药材5g),备用。另取川芎,白芷,制川乌 三味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渗漉,将收得漉液加入羊角稠 膏中,搅拌静置沉淀,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约 115ml,另加糖粉345g,糊精145g,制成颗粒。干燥、过筛、 分装。 本品平肝、镇痛。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和紧张性头痛,也可用于 神经痛。 温开水冲服,每次服8g,一日2‾3次。
二、脉通(复方亚油酸乙酯)胶丸
处方: 胶液 明胶 50kg 甘油 15~17.5kg 尼泊金乙酯 0.05kg 95%乙醇 250ml 三氧化二铁 0.75kg 回收胶 约180kg 蒸馏水 约37kg 药液 亚油酸乙酯 30kg 烟酸 2.5kg 维生素C 2.5kg 肌醇 1kg 橙皮甙 700g 维生素B6 500g 维生素E 200g
二、硬胶囊剂
(一)胶囊壳 1、组成 ① 明胶(A型、B型) ② 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 ③ 防腐剂(尼泊金类、苯甲酸) ④ 遮光剂(TiO2) ⑤ 矫味剂、着色剂 2、制备 3、规格 000 00 0 1 2 3 4 5 ml 0.75 0.55 0.40 0.30 0.25 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