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14):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题组一Fe及其化合物1.判断正误(1)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目的是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2010·江苏-10B)(2)相同条件下,溶液中Fe3+、Cu2+、Zn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2010·江苏-8D)(3)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4H2O()(2010·北京理综-10C)(4)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3+===Cu2++2Fe2+()(2010·天津理综-5A)(5)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理综-9B) 2.(2010·安徽理综,12)下图是三种稀酸对Fe-C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B.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6HNO3(稀)===Fe(NO3)3+3NO2↑+3H2O C.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D.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3.(2010·全国理综Ⅰ,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题组二Fe2+、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4.(2010·福建理综,25改编)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6.0 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甲同学认为X中除含Fe3+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溶液c.浓氨水d.酸性KMnO4溶液题组三铜及其化合物5.(2010·北京理综,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6.(2010·课标全国卷,26)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
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__、G________;(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________,阴极物质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铁及其化合物1.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硫酸盐的信息,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铝热剂就是单指Fe2O3和铝粉的混合物B.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C.分别还原a mol Fe2O3所需H2、Al、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3D.明矾属硫酸盐,含结晶水,是纯净物2.(2011·广州模拟)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1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题组二Fe2+、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3.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案对A盐的水解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D溶液中存在Fe(SCN)3B.滤液中有Fe3+C.B为AgBrD.A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24.FeCl3可通过多种途径转化成FeCl2。
(1)在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氢碘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无水FeCl3在氮气作保护气下加热至300~350℃,通入干燥H2而制得FeCl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另一种制备FeCl 2的方法是:将无水的FeCl 3与适量氯苯(C 6H 5Cl),在130℃持续加热约3小时,可发生如下反应:2FeCl 3+C 6H 5Cl ――→130℃2FeCl 2+C 6H 4Cl 2+HCl根据有机反应规律,该反应中氯苯发生的是________(填有机反应类型)。
(4)根据上述三个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1)中,氢碘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还原性 ②反应(3)中,HCl 为氧化产物③上述三个反应中,FeCl 2均为还原产物(5)请另写一个FeCl 3转化成FeCl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三 铜及其化合物 5.(2010·深圳期末)下列实验中,金属或固体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 .在H 2O 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 2粉末B .镀锌铁皮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C .1 mol 铜片与含2 mol H 2SO 4的浓硫酸共热D .常温下,1 mol 铜片投入含4 mol HNO 3的浓硝酸中6.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 2、N 2O 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 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1 NaOH 溶液至Cu 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 .60 mLB .45 mLC .30 mLD .15 mL 7.(2008·北京理综,28)由Fe 2O 3、Fe 、CuO 、C 、Al 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1)取少量溶液X ,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有沉淀生成。
取上层清液,通入CO 2,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__________。
(2)Z 为一种或两种气体:①若Z 只为一种气体,试剂a 为饱和NaHCO 3溶液,则反应I 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Z 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 为适量水,则Z 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向Y 中通入过量氯气,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Y 中的溶液,调pH 约为7,加入淀粉KI 溶液和H 2O 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当消耗2 mol I -时,共转移3 mol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 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
题组四 实验探究8.(2008·广东,21)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 HSO4、3% H2O2、6 mol·L-1 HNO3、0.01 mol·L-1 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 KI、220% 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