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请将唯一的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一阶齐次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表示()。

A. 规模报酬不变B. 规模报酬递增C. 规模报酬递减D. 不确定2. 下列关于生产函数描述正确的是()。

A. 给出了各种要素完全投入时所生产的产品组合B. 给出了各种要素最优组合时生产出的产品数量C. 给出了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情况D. 给出了一个厂商生产出最大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使用不同要素的组合情况3.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意味着一国生产成本递增的产品是()。

A. 仅是商品XB. 仅是商品YC. 两种商品均是D. 两种商品均不是4. 以下哪项不是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

A. 国家之间技术不同B. 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C. 生产要素之间是不完全替代的D. 在所有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5. 下列关于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错误的是()。

A. 斜率为负B. 凸向原点C. 互不相交D. 不会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交6. X对Y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

A. 为保持无差异曲线不变,每多生产一单位的Y多必须放弃X的数量B. 为保持无差异曲线不变,每多生产一单位的X多必须放弃Y的数量C. 为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每多生产一单位的Y多必须放弃X的数量D. 为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每多生产一单位的X多必须放弃Y的数量7. 下列有关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正确的是()。

A. 社会无差异曲线和个人社会无差异曲线完全无关B. 社会无差异曲线互相相交,不能用作分析的工具C. 社会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D. 相交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补偿原则来解释8. 下面有关处于孤立均衡的国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此国的消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B.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C.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公切线斜率即相对商品价格D. X对Y的边际转换率等于X对Y的边际替代率,并且等于Px/Py9. 如果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甲国商品X和Y价格之比小于乙国,则()。

A. 甲国在商品Y上有比较优势B. 乙国在商品X上有比较优势C. 乙国在商品Y上有比较优势D. 无法判断10. 下列关于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自由贸易说法错误的是()。

A. 没有哪一国会进行完全分工B. 至少有一国的消费会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C. 小国会一直从贸易中获利D. 大国会一直从贸易中获利11. 下列关于贸易所得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国在贸易中的所得可以分为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B. 即使没有分工也会产生交易所得C. 即使没有交易也会产生分工所得D. 没有交易就不会产生分工所得12. 交易所得相对于分工所得总是()。

A. 大B. 小C. 相等D. 无法判断13. 互利贸易不会发生,如果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A. 相等但是偏好不同B. 不同但是偏好相同C. 不同但是偏好不同D. 相同而且偏好相同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所有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A. 每多生产一单位X所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B. X的机会成本C.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生产点上的绝对斜率D. Y的机会成本E. 以上均是2. 下列关于等产量线正确的描述为()。

A. 表示为生产某一产量的商品,所需要的两种要素的不同组合B. 较高的等产量线表示较大的产出C. 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均凸向原点D. 等产量线斜率为正E. 等产量线互不相交3. 甲国和乙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不同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A. 两国有不同的要素或资源禀赋B. 两国使用了不同的生产技术C. 两国面临不同的贸易政策D. 两国的劳动力数量不同E. 两国资本存量不同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产的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B. 边际替代率递减使得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C. 生产的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D. 边际替代率递减使得社会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E. 以上均不正确三、判断题1. 边际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

2. X对Y的边际转换率就是每多生产1单位X而少生产Y的数量。

3. 如果两个国家都使用相同的技术,则它们有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要禀赋。

4. 较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较高的社会满足程度,较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较低的社会满足程度。

5. 社会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斜率为负,而且互不相交。

6. 消费中的X对Y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1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7. 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特性是一国达到唯一均衡消费点的必须条件。

8. 无论一国贸易与否,其社会无差异曲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

9.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用无差异曲线来确定开展或扩大贸易是否增进了国家福利。

10. 如果一国贸易中的获利放在完全补偿了损失方的损失后仍比贸易前有所收益,则该国在贸易中是获利的。

11.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均衡状态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

12. 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就是在生产和消费相等那一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公切线的斜率。

13. 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两国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表现,但不构成互利贸易的基础。

14. 通过互利贸易,两国最终的消费水平不一定会大于不存在贸易时的消费水平。

15. 通过分工生产和贸易,每一国家都可消费在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的商品组合,而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消费的界限。

16. 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就是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绝对价格。

17. 无论成本固定还是递增,每个国家都完全分工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18. 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即使是小国也存在不完全分工。

19. 一国在贸易中的所得可以分为两部分:交易所的和分工所得。

20. 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如果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则两国之间不存在通过贸易共同获利的可能。

四、名词解释机会成本递增边际转换率社会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不完全分工分工所得贸易所得工业退化五、简答题1. 一国的需求偏好理论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提出该理论?2. 为什么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两种商品的生产是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代表什么?3.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有所不同?4.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什么含义?它有什么特征?其斜率表示什么?为什么?5. 贸易理论中使用社会无差异曲线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6. 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表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这个相对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它又是如何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的?7. 为什么国际分工只进行至某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相等的水平?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又是如何确定的?8. 为什么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会出现不完全分工(在小国也是如此)?固定成本和递增成本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何区别?9. 两国仅仅由于需求偏好不同就可以进行分工和互利贸易吗?这和通常的情况有什么区别?10. 两国仅仅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和/(或)生产技术不同就可以进行生产分工和互利贸易吗?为什么?六、图表分析题(1) 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中点开始,用箭头表示该国在生产更多的X和更多的Y时所发生的机会成本递增情况。

(2) 当生产更多的X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如何变化?若是生产更多的Y,其斜率又如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2. 在另一个坐标系内,画出三条社会无差异曲线,并令最高两条相交。

(1) 社会无差异曲线为什么是向下和负斜率的?(2) 曲线的斜率代表什么?为什么每条无差异曲线在较低点斜率较小?(3) 考虑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哪一条曲线显示了比交点右边更高的满足程度?为什么和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不一致,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3. 在一个坐标系内,画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较平坦的地方。

在另一个坐标系内,画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较陡直的地方。

(1) 画一条表示各国的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的直线(2) 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分别是什么?(3) 在什么情况下,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4. 在一坐标系内,画一条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其相切于平坦部分。

标出该国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记为Pa。

假设该曲线表示一小国,其对外贸易并不影响世界市场的相对价格Pw。

在图上标出生产专业化过程,贸易量和贸易所得。

5. 在两个坐标系中,画两条相同的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再作两条分别于其相切的不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1) 指出各国孤立均衡的相对价格。

(2) 指出生产分工的过程及互利贸易的过程。

七、论述题1. 在20世纪90年代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一些反对派认为,由于墨西哥的工资水平比美国低很多,所以美国将会丧失大量的工作岗位,这一推理正确吗?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