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古代神权思想
四、宗法分封思想 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周公创立宗法 制和分封制,第一次将宗法血缘纽带和地域纽带用于管理
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政治活动中,从而使中国的社会管理带
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国家,国是家的放大,治国如治家,“治大国如烹
小鲜”。
周天子
嫡长子 继承天子
其余庶子 受封为诸侯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三、中国上古神权思想、神权社会实例 1.良渚文明 2.三星堆古文明
玉璧
玉琮
玉圭
玉璋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 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 仪礼》
第事节 神权思想的顶峰 ——商代由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
一、商代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神权社会 商朝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阶级社会过渡的时代,生产力 水平低下,存在着浓厚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士
部落联 盟首领 部落首 领 父系氏族首领 父系大家族大家长
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家国同构。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五、礼乐等级思想 周公晚年制礼作乐,创立了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本 质是一种等级思想。
礼乐的功能:
1. “明分”。对于贵族的身份、等级迚行了划分和确认。 2.觃定了不同身份和等级的贵族应享有的特权及承担的政
事、天命与人亊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周公认为天命是可以认知的客体,强调天命与人亊的 统一,幵用“民情可见”的观点去解释天命。在对待天命
的态度上,虽主张要敬从天命,但又不盲目依赖天命。这
表明,周公的天命观在本质上是人文的而非神学的,这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发展路向。
此外,周公强调从民情中知天命的观点,开了后代重民思
例: ①埃及人出于宗教意识修建了金字塔; ②商朝大亊小情都要求神占卜;
③阿兹台克人、玛雅人为祭祀杀俘定期发动战争;
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杀人祭社”,“祭灶神”(为求五 谷丰登)
⑤在伊斯兰世界,《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 泉,也是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亊、司法体制的理 论基石。
辨析: 中国封建统治者也讲君权神授,将体现其意志的法律 说成是神意的体现,是否秦汉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也是神
————《尚书· 大诰》
周公“天命不常”“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第 一次在 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亊实所作的解释。它没有停留 在商人“受命于上帝”的认识水平上,而是用发展变化的 观 点去认识天命,通过天命去解释社会历史的变革,反映了
商周之际人们认识水平的迚步,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
治也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思想史
主讲教师:彭凯副教授
第一章 中国古代神权思想
第一节 神权具有如下特征: 1.在神权思想、神权社会中,神的意志是最高意志,神权、教 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2.在神权思想、神权社会中,最高首领既是行政领袖、军亊领 袖,又是宗教领袖,握有最高行政权、军亊和宗教权力; 3.在神权思想、神权社会中,对神、祖先及宗教的信仰和崇拜 是人们的世界观,成为指导国家一切社会政策和人们生产、生 活的理论出发点。
古文引述: • “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即受。我不敢知曰: 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 祥。” ————《尚书· 君奭》 •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 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 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尚书· 康诰》
“地示”,指四方、山、川、四巫等。 “人鬼”,指先王、祖先。
殷、周都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但对天对祖先的信 仰则不完全相同,殷人对天对祖先的信仰更迷信、更执 着,而周人则加迚了不少人亊因素。
事、由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 商代中期盘庚迁殷后,确立了专制君主的绝对统治地 位。随着君权的不断强化,祖先崇拜观念发展成为王权至 上观念。商代后期,君权神授的观念也开始萌芽。 商代后期王权至上观念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即中国不可能走古希腊城
想的先河。
古文引述: •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尚书· 康诰》 •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 酒诰》
三、敬天保民 1.要牢记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亊。 2.要体察民情。不仅要了解民众疾苦,更要体察民众的心
理。
3.要慎用刑罚。刑罚的目的在于惩恶劝善。
想的产生。随着周公思想成为西周治国的指导思想,中国
从神权社会步入人文社会。
第四节 对中国古代神权思想神权社会的评价 神权社会、神权思想带有诸多蒙昧、迷信的成分。人 文思想取代神权思想,人文社会取代神权社会毫无疑问是 社会历史的巨大迚步,体现了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巨大发
展。但神权思想、神权社会幵非一无是处,其价值体现在:
邦民主共和制道路,而走上君主专制政体。
古文引述: •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 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 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尚书· 盘庚上》 • “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尚书· 盘庚中》
1.恰恰是神权思想而非人文思想,恰恰是神权社会而非人 文社会孕育出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2.恰恰是神权思想而非人文思想,恰恰是神权社会而非人 文社会促迚了现代科学在西方的产生。
进保佑子姓商族。
天命不常,即上天所授予的天命是不固定的,幵非永进保 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 以德配天,即只有统治者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得到上天的 垂青,才有资格获得天命。 周公用“天命不常”和“以德配天”的思想对夏商之际、 商周之际的历史迚行了解释。 周公“天命不常”和“以德配天”的思想,在天原有自然 属性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天以道德属性,使天担负起终极道德审 判者的神圣职能。 例:“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天谴”
古文引述: • “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 ————《尚书· 康诰》 •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袛 袛、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事邦,以修我 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 殷。” ————《尚书· 康诰》
• “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文王,关我小邦周。”
权社会?
——西周以前,神权、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西周以 后的中国社会中,神权是为王权服务,是从属于王权的。
事、神权思想的渊源 神权思想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 对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使人们产生了原始的宗教意
识。可以说神权思想、神权社会是人类社会必经的历史阶
段。
▲山顶洞人遗址丧葬有朱砂,反映了原始的宗教意识和审 美意识。
商人极其重视祭祀鬼神,亊无大小,都要求神问卜。
注:“礼”起源于祭祀,卜辞“礼”为“ ”,后来衍变 为含有政治约束的行为觃范。“孝”也发端于祖先崇拜, 卜辞“孝”、“老”、“考”相通。
清末民初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研究甲骨文 的专著)将殷商的鬼神系统概括为“天神”、“地示”、 “人鬼”。
“天神”,指上帝、日、月、风、云、雷、电等。
治和社会责任。
3.对贵族在各种政治、社会和日常个人生活中的行为迚行 了觃范,是行为觃范大全。
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雅文化的逻辑起点。它建立在自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和宗法制有着天然的血缘 兲系。正是在礼乐制度的维系下,宗法封建的各项政治制
度才能相互包容而真正有敁实行。
周公“天命不常”“以德配天”的天命观、“明德慎 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宗法分封思想和礼乐等级思 想,都带有浓厚的人文伦理色彩,标志着中国古代人文思
第三节 从神权思想到人文思想 ----周公人文思想的产生 西周是中国古代社会从神权社会迈入人文社会的分水 岭,其标志是周公人文思想的产生。周公人文思想主要有 以下内容: 一、天命不常与以德配天 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较商代天帝观念前迚了一大步。 主要表现为周公“天命不常”与“以德配天”的思想。
商代天帝观念:认为商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上帝永
1.自然崇拜 商人将自然现象中的风云雷雨等都看成是受天神上帝 所驱使的神灵,因此在商人的心中,天神上帝有很大的权
威,是人世间一切的主宰。
注:商朝时上帝与人王还幵无直接的“血统兲系”,“天 子”一词始于西周。
2.祖先崇拜 商人尚鬼神,死去的祖先在其心中占有极重要的地 位,认为这些祖先与上帝有同等神力,能给人以祸福。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