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七章 卤代烷
双氯芬酸钠
5-氟尿嘧啶
盐酸三氟拉嗪
O F N HN
诺氟沙星
O COOH F N CH3 HN
环丙沙星
COOH N
CF3
N
CF3
血防846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 一、亲核取代反应 • (1)SN2: 双分子取代 构型翻转(瓦尔登转化、伞型翻转)
H3C HO C2H5 C H Br HO C2H5 CH3 C H Br HO CH3 C C H + 2 5 H
CHCl3
Chloroform 氯仿
CHI3
Iodoform 碘仿
二、结构
X C X=F, Cl, Br, I
• 诱导效应(-I):吸电子
三、物理性质
• 气体:四碳以下氟代烷、两碳以下氯代烷、溴甲烷 • 密度较高,一般比水重 • 稳定性
四、化学反应:亲核取代、消除反应、生成有机金属
一、亲核取代反应
鉴别
RONO2 + AgX RI + NaCl
二、消除反应
CH3CHCH3 Br H H3C C CH2 Br Br C2H5OH KOH, heat CH3CH CH2 + KBr
KOH/C2H5OH or NaNH2
H3C C CH
Br
C2H5OH KOH
(一)区域选择性反应-Zaitsev规则 消除反应取向
R-2-丁醇
Br
S-2-溴丁烷
SN2反应是一个动力学二级反应。其反应速率 与溴甲烷和碱的浓度成正比。
H HO + H H C
H HO
Br
δ
H
δ
C H H
Br
HO
C
H H
+
Br
HO 从离去基团溴原子的 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受溴原 子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 响最小。
中心碳原子与五个 其他原子或基团相连接, 由于较为拥挤,导致其 热力学稳定性差,易于 断键,使中心碳原子恢 复 sp 杂化。
• 扎衣采夫规则:优先产物是双键上连有较多烷基的烯烃
CH3 H3C C CH2CH3 Br NaOC2H5 C2H5OH H3C C CHCH3 + CH3 70% H2C C CH2CH3 CH3 30%
R2C CR2 > R2C CHR > R2C CH2 >RHC CHR > RHC CH2 > H2C CH2
• 亲核试剂(nucleophile,Nu):OH-、RO-、HS-、RS-、CN-、 X-、C-(离子);NH3、HOH、ROH(有孤对电子中性分子)
Nu Nu
+ R X + R X
底物
R Nu + R Nu +
产物
X X
离去基团
(二)、常见亲核取代反应
RX + RX + RX + RX + RX + RCl + NaOR NaCN NaSH RSNa AgNO3 NaI ROR + RCN + RSH RSR + + NaX NaX X X
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强,则对亲核取代反应有 利(无论SN1还是SN2);但对SN1影响更大
相同烃基,不同卤素:
RI>RBr>RCl>RF
在反应中,当离去基团的碱性大于亲核试剂的 碱性时,反应就不易发生。
(3)试剂亲核性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
试剂亲核性的强弱对SN1反应不重要; 试剂亲核性越强,对SN2反应越有利 碱 性:试剂对质子的亲合能力
CH3
-
OSO2
-
OSO2
NO2
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越强,对SN1和SN2反应越有利。
键能越弱,越易离去
卤代烷 CH3F CH3Cl 949.77 CH3Br 915 CH3I 887.01
离解能(kJ/mol)1071.10
离去基团碱性越弱,越易离去
HF < HCl < HBr < HI, 碱性: F- > Cl- > Br - > I-
E1
-
CH 3 CCH 2 CH 3 OC 2 H 5 (2)
(3)
亲核试剂强,SN2;亲核试剂弱,溶剂极性强,SN1
(2)离去基团(Leaving group)的影响
不好的离去基团有 F-, HO-, RO-, -NH2, -NHR, -CN 好的离去基团有 Cl- Br - H2O I -
OSO2
(4)溶剂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
溶剂的分类:质子溶剂、偶极、非极性溶剂 质子性溶剂都是极性的溶剂
极性(偶极)溶剂
非质子性溶剂
非极性溶剂
_ δ O C H δ+ N(CH3)2
_ δ O S + CH H3C δ 3 CH3CH2 _ Oδ
+ δ H
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极性质子性溶剂
溶剂对反应影响的规律 极性溶剂对SN1反应有利,对SN2反应多数情况不利。
中心原子不同,但同周期并有相同电荷时,亲核性与碱性顺序也一致
R3C― 碳负离子 碱性大 亲核性大
R2N― 胺负离子
RO― 烷氧基负 离子
F― 氟离子 碱性小 亲核性小
可极化性:可极化性越强,亲核性越强
中心原子不同,但处于周期表同一族时,受溶剂影响。
在质子溶剂中,亲核性和碱性强弱顺序相反。
I
(二)命名
CH3 H Br CH2CH3
(S)-sec-butyl bromide (S)-溴代仲丁烷
H Cl H Br
(1R,2S)-1-bromo-2-chlorocyclohexane (1R,2S)-1-溴-2-氯环己烷
CH2
H CH C CH2Cl CH3
3-methyl-4-chlorobutaene 3-甲基-4-氯-1-丁烯
R Mg CH3CH2 O CH2 H2C CH3 CH3 O CH2CH3 X
卤代烷的反应活性是 RI>RBr>RCl
伯卤代烷最合适,仲卤代烷也可 以,但叔卤代烷在碱金属镁的作 用下,主要发生消除反应,故难 以制成格氏试剂
五、多卤代烷与氟代烷
O O S Cl H N O Cl ONa HN N H F .2 HCl N CF3 CH2CH2CH2 N N CH3
慢
(CH3)3C Br (CH3)3C + OH
(CH3)3C
Br
(CH3)3C OH
+ Br
(CH3)3C
快
(CH3)3COH
SN1反应是动力学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只与卤代烷的 浓度有关。
由于经历sp2平面构型的C+离子历程,亲核试 剂将从两边机会均等的进攻C+离子的两侧。
C
Nu
当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时,将得到外消旋化合物。
亲核性:一个试剂在形成过渡态时对碳原子的亲合能力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由两种因素决定 试剂的给电子能力 试剂的可极化性
给电子能力强,可极化性大,试剂亲核性强
决定亲核性因素
碱性(给出电子的能力):碱性越强,亲核性越强 中心原子相同时:亲核性与碱性顺序一致
亲核性大小顺序 CH3O― > HO― > PhO― > CH3COO― > NO― > CH3OH 共轭酸的pKa 15.9 15.7 9.89 4.8 -1.3 -1.7
C2H5O C2H5OH
C2H5O C2H5OH
C2H5O CH3 CH3
CH3 CH3OC2H5
CH3 C CH CH3 + CH3 C CH CH3
CH3 CH3 C CH CH3 CH3OC2H5
(SN2)
(SN1)
C2H5O C2H5OH
CH3 CH3
CH3
+
CH3 C CH CH3
重排
CH3 C CH CH3 CH3
> 2o RX > 3o RX
(CH3)3 C 0.001
RI + Br (CH3)2 CH 0.01
V相对
烷基结构对SN1的影响 卤代烷SN1反应的活性: 3o RX
>
2o RX
>
1o RX
>
CH3X
H Nu H H X Nu H
CH3 X H
伯卤代烷
卤代甲烷
CH3 Nu H3C CH3
叔卤代烷
(二)消除反应卤代烷活性 • 叔 >仲 > 伯
三、还原反应
RX + H2 catalyst RH + HX
H H3C C CH2CH3 Br
Zn
H2 H3C C CH2CH3
n-C8H17Br + LiAlH4
THF reflux
n-C8H18
四、有机金属化合物形成 • 格林雅(Grignard):亲核试剂
第七章 卤代烷 Alkylhalide
通式:
RX
X=F, Cl, Br, I
O O Cl ONa H N O Cl HN N H F
天然卤代烷: 海洋生物;抗菌、抗肿瘤
药物:
一、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 卤素种类、卤素多少 • 碳原子类型(伯、仲、叔)
R CH X R RR C X R
RCH2X
SN1反应的这些特点(外消旋化、重排等)是由于 反应中生成了碳正离子中间体,研究SN1反应首先要掌握 碳正离子的结构和特性。
二、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1)烷基结构的影响 (2)离去基团的影响 (3)溶剂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 (4)试剂亲核性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
(1)烷基结构的影响
烷基结构对SN2的影响 卤代烷SN2反应的活性: CH3X > 1o RX R-Br + IR: CH3 150 CH3CH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