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文言文实词(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仰望)B.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②自幼学属.文(连缀、连接)C.①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②善.万物之得时(喜好,羡慕)D.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超脱)②塞上长城空自许.(答应)C(偃仰,俯仰。
所以,用来……的方法(依据)。
许,期望)2.对下列各句中的“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①且放白鹿青崖间.(中间,之间)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⑥石错出其间.,如林立(之间、中间)A.③⑤⑥B.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⑥D(③参与,⑤抄小路)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A.①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②野芳发.而幽香③舜发.于畎亩之中B.①既克,公问其故.②广故.数言欲亡③故.为之说C.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帝感其诚.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D.①勿以.善小而不为②不以.物喜③扶苏以.数谏故D(表原因,因为。
A项,征发、征调/开放/崛起。
B项,原因/故意/所以。
C项,的确、确实/忠诚/如果)4.下列各组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①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①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②儿之.成,则可待乎D.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②宋何罪之.有?A(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B项,代指象笏/定后标。
C项,结构助词,的/取独。
D 项,音助/宾前标)5.对下列句子中虚词“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舍生而.取义者也④吾尝终日而.思矣⑤学而.不思则罔⑥择其善者而.从之⑦人而.不信,何以为言⑧蟹六跪而.二螯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④/③/⑥⑧/⑦B(表转折/表递进/表并列/表修饰/表顺承/表假设)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②今乃.亡赵走燕B.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①岂上之.人无可援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A.副词,才/副词,竟、反而。
B.语气助词/兼词,于此。
C.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均为代词,代自己)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泣.孤舟之嫠妇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 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B(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数量作动词)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侣.鱼虾而友麋鹿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A(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9.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D(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10.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甚矣,汝之不惠②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④梁,吾仇也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其势弱于秦⑦痛哉斯言⑧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⑨何以谓之文也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⑨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A(主谓颠倒/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二、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
(21分)姚敬恒先生事略[清] 全祖望《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
姚氏,故杭之右姓。
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
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
”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
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
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
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
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
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
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
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
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
然敬恒卒以贫死。
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
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
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
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
③时:通“伺”。
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
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恒皇恐,长跪谢谢:感谢B.访以海上事访:询问C.闽督肃然颔之颔:点头同意D.遂以此落其家落:使……衰败11.A(谢,道歉)12.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
12.A(“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错,根据最后一段中“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可知他“名声未彰”不是因为“是商贾而非士大夫”。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能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13.D(本文主要选取人物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主要采用传神的语言描写)【参考译文】《李二曲集》中另外辑录前代讲学的各位士人,有出身于农工商贾,一共写成一卷,来勉励学习的人。
根据我最近所听到的,近来应潜斋的高徒有叫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的,都是从父亲离世、无所荫庇,能成为儒家风范的人中选拔出来的。
凌嘉印、沈文则的名声更高,在沈端恪公所写的传记中能见到。
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姚敬恒,名宏任,别字思诚,是杭州钱塘人。
姚氏,是杭州以前的大姓。
姚敬恒早年失去父亲,他的母亲是一个贤德的妇人。
姚敬恒不参加科举考试,隐没在集市店铺之中,渐渐地靠经营收取十分之一利息的职业来养家糊口。
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说:“你也做出这等丑恶的行径吗?我没希望了。
”姚敬恒非常惶恐,长久地跪着(向母亲)道歉,愿意改正以前的不好品行。
于是在应潜斋先生那里接受学业,每天朗诵《大学》一遍,潜斋先生很喜欢他。
一言一行,姚敬恒服从老师的教诲,淡泊而韬光养晦,凡事必宽厚仁道。
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姚敬恒问他说:“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应潜斋感慨叹息说:“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
”姚敬恒说:“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
”(沈甸华的)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
应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另人的东西,只有对姚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
”然而姚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
潜斋死后,姚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
姚江有个叫黄晦木的先生,很少有人能够符合他的心意,唯独见到姚敬恒而称许他,说:“这是一个像《后汉书〃独行传》中的人物一样的人。
”曾经在闽游学,闽都督姚公盛情招待他,拿平定台湾的事情向他询问。
敬恒回答说:“郑氏政权不久就被平定了。
只是闽中的民力消耗尽了,您应当拿什么来使它恢复元气呢?”闽都督恭敬地点头同意。
然而敬恒因为学习儒家学说的缘故,收取十分之一利息的职业所取得的收入没怎么增加却勤于布施,财力渐渐不支,于是因这这使家道衰败了。
晚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中。
宪使到牢狱中检阅囚犯,敬恒正在诵读《大学》,宪使认为他与众不同,进入他的牢室之中,看见他的桌子上都是二程(程颢、程颐)、张载的书,招呼他一起坐下和他谈论,大吃一惊,当天就释放了他。
然而姚敬恒最终因为贫穷离世了。
他平生凡事亲力亲为,不写文章,因此很少有知道他的人。
我已经在《潜斋墓表》中附了一篇志,又搜集了他的一些事情来为他作传,来匹配凌嘉印、沈文则两人,将等待后世有像李二曲这样的人。
可惜寻访他母亲的姓氏,最终没有得到。
1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