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课程大纲教材和教辅:Hindriks, J. and Myles, G. D. 2006. Intermediate Public Economics. The MIT Press.Gruber, J. 2011. 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Policy. Worth Publishers.Hyman, D. N. 2011. Public Finance, 10th ed. South-Western Cengage Learning.Rosen, H. S. and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Leach, J. 2004. A Course in Public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参考文献:Auerbach, A. J. and Feldstein, M. ed. 1985.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1.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Auerbach, A. J. and Feldstein, M. ed. 1985.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2.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Auerbach, A. J. and Feldstein, M. ed. 2002.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3.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Auerbach, A. J. and Feldstein, M. ed. 2002.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4.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Buchanan, J. M. and Tullock, G. 1962.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中译本:[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著,陈光金译:《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美]戈登·塔洛克著,李政军、杨蕾译,孙宽平审校:《论投票——一个公共选择的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澳]黄有光(Y.-K. Ng)著,张清津译:《福祉经济学:一个趋于更全面分析的尝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美]肯尼思·约瑟夫·阿罗著,钱晓敏、孟岳良译:《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Mueller, Dennis C. 2003. Public Choice I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著,楼承曜译:《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Stiglitz, J. E. 2001. In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e paradigm in economics. Prize Lecture.[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纪沫、严焱、陈工文译:《公共财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第2版。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赵新树:《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批判》(增订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2版。
关于F·A·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美】艾伯斯坦著,秋风译:《哈耶克传》,中信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邓正来选译哈耶克论文集(共三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又译《自由宪章》)《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美】罗斯巴德著,张凤林等译:《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的·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第1版。
【美】罗斯巴德著,张凤林等译:《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的·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第1版。
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与财政学(Public Finance)是一脉相承的。
以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进入古典时代,财政问题和财政学就始终是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长和分配的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但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著名财政学家们就更愿意把财政学这门学科称为公共经济学。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更名问题,它反映了对这一学科研究范围、考察重点和分析方法的扩大、发展与更新。
财政学主要研究财政收支、特别是财政收入问题,它不足以解释、分析和解决范围广泛的与政府和公共问题有关的许多经济现象和问题,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财政收支和政府的其它政策和活动对经济的影响,诸如关于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非对称信息的问题和理论等,构成了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和如何实施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诸如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宪法理论、官僚政治理论、公共资产定价、成本-收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稳定等问题和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之内,开拓了经济学与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现代经济分析的多种概念和方法,如模型方法、博弈论、跨代分析和经济计量等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对个人理性的精确定义,都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中被有效地运用,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公共经济问题的理解。
总之,因为财政学所处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们关心更广泛、更多层次的政府经济行为,本学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也改变了,所以导致公共财政向公共经济学的转变成为必然。
按照马斯格雷夫(Richard A. Musgrave)的概括,公共经济决策或者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能有三大块:公共产品的供应、实现分配的正义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本课程就是在这样的基本背景下,教授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一个全景式的、理论性的学习和掌握,使得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学导言;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定理;公共部门统计;关于公共部门的理论;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和地方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非对称信息;投票和公共选择理论;寻租;最优性和可比性;不平等与贫穷;商品税;所得税;税收逃避;财政联邦主义;财政竞争;跨时有效性;社会保障;经济增长。
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是,探讨从个人理性选择出发,到社会的或集体的决策的诸多理论课题,同时也是对政府的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问。
第一部分公共经济学和经济效率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对公共经济学的说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
David Ricardo,John Stuart Mill,见《手册》第一章。
从政治经济学出发,经由税收分析的公共财政传统到公共经济学,现在又回到了它的根,新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从经济学成为科学的一个学科开始,公共经济学就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分支之一。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总是为实际的政策分析提供基础,尽管所面对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都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演变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我们所讨论的一个个理论和模型,是为我们所关心和所寻找的经济政策提供有组织的和连贯一致的结构。
从最宽的意义上来理解,公共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效率、分配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学问。
有广泛而分散的课题,以回应诸如由于存在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逃税的动机,以及解释官僚的决策等。
为了进入这些领域,公共经济学从最初只关注政府收入的征集和支出这种相对狭窄的范围,到今天关注所有的政府与经济相互作用的所有方面。
公共经济学试图理解政府是如何决策的,以及什么样的决策是它应该做的。
政府内决策者的动机、决策者是怎样被挑选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受到外部党派团体的影响的,这些都是我们为了理解政府决策所必须研究的。
什么决策会被做出,涉及的研究可能的不同政策选项的效果和评估它们导致的结果。
方法经济模型,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使得分析是在严格地符合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因为实验(实验经济学正在发展中但还只是一个新兴的方法)和过去的经验都不够用于为新政策的结果提供指导。
每个模型都是对现实的抽象和简化。
参与模型的主体是为个人目标所激励的,他们不是机械地、而是采取策略性的行为。
模型建立之后,它的经济涵义必须给以解释和说明。
由此便可能得出一些政策建议,但我们要认识到它们总是受到该模型局限性的影响。
私人决策和政府决策的混合经济。
通常的假设是政府是非自私地关心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的,这为对政府的最优政策分析构成了基础。
但更现实的是,政府(包括它的所有部门)都是由个人的集合所组成,他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追求他自己的自私的目标。
有时候这是一个更令人信服的观点。
这种观点将对政府的行为提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并且常常为理解政府是如何实际选择政策的提供了基础。
理解政府是如何行为的并且可以预测政府将如何行为。
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中政策分析的方法是先建立有关经济的模型并找到均衡,通过追寻政策相对现状(status quo)而改变均衡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对照达到的不同的均衡,对不同的政策进行比较。
我们要强调实证(positive)分析和规范(normative)分析的区别。
比如,对政府的实证分析包括,为什么存在公共部门,政府的目标体现在哪里,政府的政策是如何进行选择的,理解政府政策到底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等。
而对政府的规范分析则包括,什么是最好的政策,目标是为政府成为好政府提供指导。
二者并不完全是互相切割开的。
政府政策选择也总是受约束的,比如信息采集的约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