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中国动画的风格流派.

第六章中国动画的风格流派.


宝莲灯

抬驴

大盗贼


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
海尔兄弟

舒克和贝塔

可可、可心一家人

第七节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点 一、主题传统,美学观念、内容民族化 二、中国风格的叙事方式 中国风格的叙事方式重形式而不注重电影的手法,重教化结论而不重 叙事过程,重教育性的结局,二部重欣赏的过程。 三、对民族工艺形式的深入挖掘和利用 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 《天书奇谭》、《三个和尚》 四、中国动画风格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动画稳定发展时期(1946---1956) 1946年10月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 新中国动画的创业先锋方明和特伟成功拍摄出新中国的第一部木偶片 《皇帝梦》、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开创了新中国的动画事业. 这一时期,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 钓鱼》等,在风格上踏上了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东海小哨兵

长在屋里的竹笋

第五节 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1977---1989) 这个时期,产生了大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品的优秀影片,如《哪 吒闹海》、《天书奇谭》、《鹿铃》、《我的朋友小海豚》《猴子捞 月》,《金猴降妖》、《女娲补天》等。 这个时期,首次生产电视动画片以及动画系列片,产生了一批深受广 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的作品,如《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历险记》《黑 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中国动画涌现出新的形式与内容,如《悍牛与 牧童》、《新装的门铃》《毕加索与公牛》等代表着现代艺术理念对 中国动画的影响,增加了中国动画新的风格样式,是创作者独立探索、 个性创作的体现。


第六章 中国动画的风格流派

第一节 中国动画萌芽和探索时期 (1922---1945) 以万籁鸣、万古譫、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 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始祖。 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标志 着我国动画片进入了有声时代。同时还拍了许多抗日爱国宣传片和寓 言动画片,如《同胞速醒》、《精诚团结》、《飞来祸》、《龟兔赛 跑》等。



鹿铃

我的朋友小海豚

猴子捞月

阿凡提的故事

悍牛与牧童
新装的门铃

第六节 中国动画扩大规模时期(90年代以后) 90年代国产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大型动画连续系列片盛行。 中国动画业从影院动画艺术短片唱主角,转入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 续化、系列化得国际潮流。在制作方面,国内电脑动画技术实力也明 显增强,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三维与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 猛,形成了从策划、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新 概念,从而推动了动画业的腾飞。



这一时期的优秀动画长片有:《宝莲灯》《猫咪小贝》 优秀短片有《鹿与牛》《雁阵》《抬驴》《音乐船》等。 优秀系列动画片有《大盗贼》、《舒克和贝塔》、《蓝皮鼠与大脸猫》 《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海尔兄弟》《霹雳贝贝》等。



至2002年全国动画制作公司已有120多家,这一时期,主要有《可可、 可心一家人》、《西西瓜瓜历险记》、《小将狄青》《中华上下五千 年》等。

猪八戒吃西瓜

聪明的鸭子

小蝌蚪找妈妈

牧笛

第四节
中国动画停顿时期(1966---1976)

这时期拍摄的《小号手》,曾获1974年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 动画电影节一等奖。《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1976年摄制的 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 合,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志就是受绘画和戏曲的影响形成的程式 化风格。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骄傲的将军》 意象化:线条的意向化如《大闹天宫》、动作的意象化如《三个和 尚》、情境的意象化如《牧笛》 教化性:“寓教于乐”是中国动画很鲜明的一个特征。




小猫钓鱼

木偶片《神笔》

骄傲的将军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第三节 中国动画第一个繁荣时期(1957---1965) 1957年4月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 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 这一时期是我国动画艺术家创作群体形成,动画片创作健康发展、精 品迭出的时期。这期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了大约20部动画片, 其题材形式丰富多彩,大体上确定了我国动画片题材形式的基本类型, 并且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如经典大片《大闹天宫》,第一部中国风 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 鸭子》,1961年水墨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片《牧 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