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鉴赏形象

古诗鉴赏形象


常用术语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 深远、空寂、幽静、朦胧、萧条、明快、荒凉、 冷寂、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
古人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 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
事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出现在咏物诗中)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意义)
景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出现在借景抒情诗中)
常见设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色)? 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物象、形象。
意象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 “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 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 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写浪卷、风吹、雷鸣,渲染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是一幅气势磅礴海上风雨 图。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 豪情。
【解题指津】 第一步,概括本诗画面;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描绘; 第四步:点出整体氛围; 第三步,提炼诗人情感。
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作答
① 指出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 ② 分析形象基本特征;பைடு நூலகம்③ 指出表达的感情或意义。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 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 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步
第一步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
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
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
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第三步
第四步
答题步骤:
①概括诗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再现画面。
——刘熙载《艺概》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 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 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 意在彼。
鉴赏步骤: 物的整体神韵 物的具体特征 诗人理想情操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刺头,指长满松针的松树苗。
“表达了自我形象的······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客体形象的······的感情”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指出形象 )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 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 感慨。 (指出形象的意义 )
2.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英雄 ②美人 ③游子 ④宫女 ⑤征夫 ⑥思妇 ⑦隐者 ⑧志士 ⑨迁客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 梅嗅。
《陌上桑》节选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古诗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 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艺术形象。
人物


景物
事物
自我形象

(李白《静夜思》、柳永《雨霖铃》)


历史形象

杜甫《蜀相》、杜牧《题乌江亭》
客体形象
他人形象
(李贺《李凭箜篌引》)
常见设问方式
1.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点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 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
现 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 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 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寂傲世、高 洁脱俗的自我形象。
试分析诗中“小松”的形象。
诗中的小松是一个具有坚强不屈性格、勇敢战 斗精神的形象。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 凌云之木。作者以小松喻人,一方面,反映了作者 出身轻微也能成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 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