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举例示范2: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 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 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 “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 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方法一:掌握人物形象基本描写手法
• 描写
正面
肖像 动作 语言 心理
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 性格、身份、心理
内心世界、思想情绪
他人的态度、
正衬、反衬
感情、感受 侧面 等间接描写
渲染气氛,
自然环境 点明背景,格的成因
方法二:关注描写,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的将军形象, “鹰眼疾”、“马蹄轻”写出了将军奋力追击的 情形,“忽过”“还归”写出了将军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 写出了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寄托了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 功立业的情怀 。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 规范作答?
举例示范1: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 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扩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 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 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 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 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 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 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 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 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 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 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理解欠全面, 答非所问。
举例示范3: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 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评李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 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 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 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 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方法五: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 初冬夜饮① 杜 牧
•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
转池州、睦州等地。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 除忧来乐。”
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天 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霜” 暗示 作者心境的孤寒。“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二字,总括 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抒发凝聚着诗人流 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 酬的隐痛。





赏 之

形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
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
意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目的: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 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长从干军曲行 崔李颢白
君家百何战处住沙?场妾碎住铁在衣横,塘。 停船城暂南借问已,合或数恐重是围同。乡。
理解欠准确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答题步骤:
①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②抓住重点词语解释原诗内容. ③指出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总阅括读特李点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分诗人析形原象文。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一)诗歌人物形象
例.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描述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樽还酹江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 的诗人的形象(步骤一) 。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 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 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 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 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 的傲岸倔强的性格(步骤二)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
方法三:抓住人物特征,定格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人物形象的特征。 答: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游子。
方法四: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江汉 杜甫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怎 样 鉴 赏 诗 歌 人 物 形 象
怎样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环境)中剖 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特点; 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 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