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李大钊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以“忆”导课,引出课题
同学们,即将毕业的我们抚今追昔,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回忆,可对于李星华来说,回忆却意味着伤痛,意味着别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十课(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检查预习
1、预习过课文我们知道,这是李星华在1948年回忆父亲李大钊牺牲经过的文
章,那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李大钊。
(出示简介)
2、检查预习,指导写字
(1)指名分类识词
瞅粗暴残暴平翘舌
含糊抽屉乱蓬蓬轻声
严峻尖锐恐怖苦刑匪徒拘留魔鬼生难词
多音字组词糊
2、指导写字“舅”,学生练写
三、自由朗读,理清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李星华都回忆了十
六年前发生的哪些事儿?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2、(指名说)小结:作者李星华按照这样的事件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整个经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四、深入文本,感受慈父形象。
1、那李大钊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走进父亲被捕前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引导幻灯片展示“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
(1)好,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
(幻灯片出示)板书:慈祥
(2)父亲是很慈祥的,不是一般的慈祥,一点的慈祥,谁能读出李星华的强调?(指名读)请你来——
评价:你读得真到位,你重读了“很”、“从来”、“更”让我们感受到李大钊确实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3)“我”这么慈祥的父亲,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只能成为“我”
永远的回忆,成为了“我”永久的伤痛。
此时此刻你就是李星华,
“父亲”的形象又浮现在了你的眼前,谁能带着对父亲的思念来读?(指名读)
评价:你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读出了作者对父亲那浓浓的思念。
(4)多么慈祥的一个父亲,在1927年4月28日,被残忍的杀害了,被活活的呆死了,被足足折磨了四十多分钟。
当我提笔写他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沉重、悲痛)怎么读出这种感受呢?(指名读)
1、我“总爱”问父亲问题,父亲“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的讲给我听。
通过这句话中这三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请你来——你读出了父亲很有耐心,请你来——你读出了父亲很慈祥,很温和,请你来——你读出了父亲对孩子那浓浓的关爱。
五、品读语言,感悟父亲对家人的爱和工作的高度负责。
回忆一个人,无非是回忆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的音容笑貌,一位慈祥的父亲,温和的父亲,在被捕之前却一反常态的严厉,他说的每句话也成为了李星华永久的回忆,让我们透过语言去进一步认识他。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2-6自然段划出父亲所说的话,并抓住父亲的语言体会父亲的形象。
1、品读:“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一句
(1)你先找到了,请你说——
(2)如此严厉的话语,冷冰冰的感叹号似乎阻隔开了印象中的那个慈祥的父亲,他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为什么不能像往常一样耐心的讲给我听呢?现在学习小组行动起来,把你的理解讲给组内同学听,请大家畅所欲言,认真聆听,并补充完善。
(小组合作)
(3)交流探求原因:
师:经过大家热情的交流,哪个同学代表小组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说)
请你说——噢,你真会读书,你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的难处,当时局势严重、情况危急,没有时间向年幼的孩子多做解释。
请你说——你真是一个体贴的孩子,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日常积累,体会一个父亲保护孩子的良苦用心,之所以不告诉我是为了保护我,在那时候知道的越少就越安全。
请你说——这位同学有双火眼金睛,发现父亲说话之前“待了一会了,才回答”品味出父亲经过了短暂的思虑,权衡了利害,决定不向孩子作过多解释。
带着这层理解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指名读)请你来——
谁来再试一试——
2、品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一句。
(1)对待我一反常态,对待母亲的规劝父亲又是怎样说的呢?指名读,谈体会。
(2)这位同学抓住了关键词“坚决”,体会到李大钊先生毫不犹豫、毅然决然留在北京的决心。
谁能化身李大钊,读出他的决绝?
(指名读)请你来——
(3)老师觉得还不够坚决,为了表现出李大钊的坚定,应该重读关键词,语气坚定,铿锵有力,大家仔细听老师来读一读——(师范读)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练读。
谁有信心能读出他的坚定?(指名读)
(4)聪明的孩子发现这句话里有两个反问句,谁能把它变成陈述句?
比较一下这两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语气更重?你读出了什么?(态度坚定、留下来的决心)
(5)为什么慈祥的而有耐心的父亲要对自己的妻子用这么强烈的语气说话?为什么不能商量着说呢,非要说的那么坚决,那么强烈呢?(时间紧迫,局势严重)
(6)你怎么知道现在的局势非常危急的?
(a烧掉文件书籍b张作霖要派人搜查c工友闫振三突然被捕)
作为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整个北京城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反动军阀大肆搜捕、残害革命同志,地下党组织岌岌可危,此时此刻,个人安危和革命工作的安危同时摆在天平的两端,他是怎么选择的?你读出了什么?(他忠于革命、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
)是的,家人重要,亲情重要可是革命工作更重要,所以父亲要坚决的说——齐读
六、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这就是作者对父亲的语言的回忆和描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慈祥的,对家人关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父亲形象。
课文中还有一些对父亲外貌、动作、神态的回忆和刻画,请同学们自己先从文中找出来,仔细体会,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2、布置作业(1)、找出“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部分中描写李大钊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并透过这些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