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决策的概念和技能

决策的概念和技能

决策的概念和决策的技能
决策的基本概念
• • • • • • • 什么是决策 科学的决策的定义 国内外对决策的认识现状 决策的类型 决策的组成部分 决策的特性 管理决策
什么是决策 • 决策是人的一种固有行为。决策问题涉 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包括有关政 治、军事、经济、文教卫生等方面的策 略问题,也包括设计个人及家庭衣食住 行等方面的决策问题。
• 如下图,给出了关于信息采集和信息评价的认知方式的模式。横 坐标表示信息评价,纵坐标表示信息采集。于是整个坐标平面表 示了各种类型决策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识风格的分布。 • 区域一表示逐个采集和系统评价的风格。会计员、审计员和医生 通常具有这一特点。 • 区域二表示逐个采集和直觉评价的方式。建筑师、证券交易人员 和推销员属于这种情况。 • 区域三表示关联采集和系统评价的方式。财务分析人员、统计员、 生产和分配人员属于这种情况。 • 区域四表示关联采集和直觉评价的方式,市场管理人员具有这样 的特点。
back
关联方式 信 息 采 集 方式 方式
方式
• 决策者的激励 除了上级表扬和群众的支持等重要的刺 激因素外,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事业的发 展也对决策者起到了刺激的作用。
组织决策 •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由作为决策者的个 人或群体和有关的资源所组成的系统。通常组织行为 理论主要研究组织设计、组织联系和组织运用等问题。 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相当复杂并相互依赖的。在 外部环境中的物理、文化、技术、经济和政治因素也 是互相联系和不断变化的,同时它影响组织,使组织 内部组成发生各种变化。组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适 应环境变化的历史。 • 在引起组织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政治和经济因素起了 重要作用。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引起组织变化的重要因素。
决策的技能 • • • • • • 非数学的决策技术 PERT分析法 力场分析法 QUID 决策树法 概率统计法
非数学的决策技术 • 决策包括收集论据和收集某一问题的有 关信息时可以使用的各种技术。无论是 收集信息还是专家咨询,都会带有决策 人自己的偏见。这种偏见与一个原则有 关,即任何决策都有两个前提会影响最 终决策。第一个前提是决策者对决策价 值大小的估计。第二个前提是某一信息 作为事实的可接收程度。
德尔菲法 • 德尔菲法是利用有关专家进行预测,通 常的做法是:将某方面的专家集中起来, 让他们单独地预测未来的事情。预测的 问题可能涉及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事情是否符合人们的愿望,以及事情的 意义。
• 战术决策(中层决策):
– 又称策略决策,它是为实现战略决策服务的 一些局部问题的决策。例如,为实现重大产 品的开发,如何组织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力 量联合外部力量的措施等。
按对决策系统所处状态的认识程度分类
• 确定型决策
– 是指决策系统的全部事实都能准确列出的决策。这 类决策问题的结构能用数学式子表示,有明确定义 的目标函数,有能求出最优解的数学表达式。
– 彻底研究问题 – 主持人选出问题的关键部分,用来对这一个部分进行分析 – 小组成员采用各种方法来启发、引导对这个问题的关键部分 的建议 – 技术小组中至少要有一个技术专家对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作 出评价,并及时排除不可行的建议。
集思广益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优缺点 • 优点:
– 讨论中不切合实际的方案可以立即排除。因 此,与发表独创性意见有关的分析部分的范 围缩小了。另外,由于问题是分段解决的, 所以能对复杂得多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企业 学校 医院 交通 政府
程序 定 货 考生 病人 货物 税收 化决 单 标 录取 住院 托运 策 价 非程 销售 教学 传染 货船 战略 序化 策略 质量 病对 装卸 规划 决策 制定 评估 策 调度 制定
按决策问题的重要性分类 • 战略决策(高层决策):
– 是指有关全局或重大问题的决策。如确定企 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开发、重大技术改造项 目等。
按决策的范围分类 • 个人决策 • 集体决策
按决策所用信息的性质分类 • 定性决策 • 定性决策 • 模糊决策
– 此类决策是利用模糊数学的概念,把定性信 息通过“模糊集”的“量”转化为定量的决 策。
决策的组成部分
• 1 论据 按信息的正反两方面收集,以确定系统 边界。 • 2 知识 决策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选择方案, 也可以咨询专家。咨询公司发展很快。 • 3 经验 解决问题无论成败,都能提供经验。如 缺乏则须先实验。重大问题不能靠经验。 • 4 分析 运用数学的或非数学的知识。 • 5 判断 为了综合信息、知识、经历、和分析以 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需要判断。
管理决策 • 个体决策
– 决策者偏好 – 决策者的认知风格 – 决策者的激励
• 组织决策

管理决策的目的是谋求组织的外界环境、内部条件和决策目标三者的动态平衡, 这三个因素互相促进,互为因果,而且都在经常变化着。其中外界环境是首要的, 又是最活跃的。决策者要根据外界环境的状况来调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工作,以 适应环境的变化,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稳定性,决策者进行 决策时都可能遇到一定的风险。特别是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面对市场的竞争环境, 不同的决策者会有不同的态度或倾向。有的偏于保守,有的则不怕冒险。由这些 不同类型的决策者进行决策,肯定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把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对 事物(如风险)所抱的态度、倾向或偏好称之为决策者偏好。偏好是一种主观因 素,它是决策者性格特点和个人心理的一种表现,也是决策者对某种利益或损失 的特有的感觉和反映 (1)保守型决策者 对利益的反映比较迟钝,而对损失则比较敏感,他不愿意冒 亏损的风险,肯定选择稳妥的生产方案。 (2) 冒险型决策者 对损失反映迟钝,对利益敏感。 (3) 中间型决策者 主观因素与收益期望值的客观标准一致。
决策类型 • • • • • • • 按决策问题的性质分类 按决策问题的重要性分类 按对决策系统所处状态的认识程度分类 按决策目标分类 按决策的范围分类 按决策所用信息的性质分类 其它
按决策问题的性质分类
• 结构化决策: – 是指问题的本质和结构十分明确,解决这些问题的步骤已知,而且是经常重 复发生的一类决策问题。 非结构化决策 : – 是指以前未曾发生过的问题,或者问题的本质和结构十分复杂而难以确切了 解,从而用以往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步骤难以处理的一类决策问题。 说明 : – 同时也有人把决策问题分成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三类, 通常把半结构化决策包括在非结构化决策之中 – 其实简单来说,问题的结构化程度是指对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原则 (或模型)能否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说明或描述。能,则问题是结构化的决策 问题,反之,则是非结构化问题。实际上社会组织中大量存在的是半结构化 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他们是决策支持系统讨论的重点。
• • • • • • • •
发表独创性见解 集思广益 统一思想法 德尔菲法 鱼缸法 教育交流法 集体磋商法 小结
• 发表独创性见解是针对某问题收集信息 数据的最古老的方法之一。这个方法首 先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后来又一直为整 个工业界所采纳。发表独创性意见是搜 集新设想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 集思广益法是现代的、通过集体活动收集信息和设想 的一种方法。它和独创性意见相类似,认为每个人都 有一定的创造力。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引出创造性的设 想,并利用这些设想来解决问题。 • 步骤:


• 我们也可以把管理问题按照问题的性质分为两种相反的决策,即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 如果某个问题经常出现并呈现规律的结构,管理人员一定会开发 一个常规的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称为程序化决策。
• 如果这个问题以前从没有出现过,或因为其性质和结构很复杂, 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采取现裁现做的方法加以处理。这种新 颖的、复杂的、结构不良的、或非结构化的问题求解的决策,称 之为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回路
对问题或 行为的理 解
认识问题 并对其定 义
分析可能 的方案和 结果
信息反馈
执行决策
选择方 案
科学的决策的定义
• 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 法,系统的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 关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若干预选方案并从中选 择出作为人们行动纲领的最佳方案。 • 要做出明智的、有科学根据的决策,首先要充 分研究决策对象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 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得出新 的认识,形成新的概念。 • 要做出一个科学的决策,还必须具有充分的信 息保证。
决策特性
• 未来性 此特性牵涉到决策中的活动对未来产 生的影响程度。对未来有长期影响的决策称为 高层决策,短期性的决策可以在基层进行 • 可逆性 可逆性越小,决策的层次越高 • 影响 决策对各部门的影响程度 • 性质 劳工关系、伦理价值、法律考虑事项、 基本知道原则。 • 周期性 决策是经常做还是少做。
国内外对决策的认识现状
• 国外,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决策问题的重要性。 • 国内,正处于市场转型期,许多计划经济体制 的决策意识的薄弱等问题急需解决,在商品经 济的各种变化中驾驭企业的能力较弱,需要在 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得到加强。 • 我们要充分发掘古代决策思想的瑰宝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决策方法,深入研究各 类决策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极其相 互联系,分析各类决策活动的不同特点和性质, 揭示各类决策活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 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体系和手 段。
• • •
• • •

• •

决策者的认知风格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行为还表现在对组织内外信息的采集和评价的认识风格 上。 信息采集和决策过程的认识阶段有关。任何决策者在采集信息时,都会自觉或不 自觉的按照某种策略、习惯或他所持有的特有的方式对所遇到的数据进行筛选、 分类和汇总。 在信息采集时,一种决策者偏重于收集宏观的、总体性的信息,他们重视数据的 变化趋势和数据之间的联系。而另一种决策者偏重于收集微观的、具体的信息, 他们关心数据的详细情况,总是通过这个数据的采集来检查信息的特性而不是数 据的关联去认识它。 这两种信息采集方式各有优缺点,前者掌握总体信息,但容易忽略有关细节,而 后者工作细致,但往往不能从琐碎数据中脱离出来纵观全局。 信息评价与方案的选择阶段有关。决策者不仅要注意数据的采集方法,而且更讲 究数据的分析方法。一种决策者倾向于通过系统的或逻辑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评价 或选择。而另一种决策者更喜欢通过直觉判断或个别测试的方法。这种人往往变 换使用不同的手段,而不是墨守成规。 这两种信息评价方式也各有所长。前者能利用经验或模型开发出一些经济适用的 规则或程序,而后者则能依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给出不断创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一 般来讲,前者使用于结构化决策,而后者使用于非结构化决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