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EMS战略分析
﹙1﹚关键内部因素分析
﹙三﹚SWOT分析
四、业务分析
1.业务组合
2.发展率—市场份额矩阵
五、公司战略
一、公司简介
中国速递服务公司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直属全资公司,主要经营国际、国内EMS特快专递业务,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也是目前中国速递行业的最大运营商和领导者。公司拥有员工20,000多人,EMS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2,000个城市。
时至今日,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发展也迅猛澎湃,因此各大快递巨头都设法将信息技术融于快递服务中,以此来提升客户服务的价值。为了迅速并准确追踪货件的运送状况,快递公司都纷纷开通了包裹追踪这一项增值服务,以求为客户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为了最快完成货件的清关工作,当货件仍在飞机上"旅行"时,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预先将有关的信息送往海关部门,这样一来货件抵达后便可迅速清关,以此保证货件及时送到客户手上。
随着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成立,EMS和中邮物流也基本实现了合并,使原本分开的物流和快递业务实现一体化经营,这有助于整合资源应对外资物流企业和国内民营物流企业的竞争。中铁快运和民航快递依托各自的铁路和航空资源,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相对的优势。
2.新加入者的威胁
目前,中国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有几十万家。其中参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约3万多家,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相当分散,产业集中度很低。在这种过度竞争的情况下,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会被削薄,而新进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当前的威胁主要是现有民营物流企业间的整合,以及外资物流企业通过收购民营企业迅速在国内快速展开业务的情况。
0.06
4.5
0.27
3.6
0.216
3.4
0.204
4.0
0.24
3.3
0.198
本地航空公司
进入
0.09
2.0
0.18
3.0
0.27
3.0
0.27
4.0
0.36
3.0
0.27
总计
1.00
4.054
3.845
4.034
4.106
3.908
外部战略要素
权重
等级
加权分数
机会
国民经济增长
0.13
5.0
0.65
城市发展水平
0.10
5.0
0.50
政策法规影响
0.18
5.0
0.90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0.11
2.5
0.275
基础设施建设
0.08
4.8
0.384
品牌认知度
0.10
5.0
0.50
国内供应商压力
0.06
4.5
0.27
∑
0.76
3.479
威胁
本地航空公司进入
பைடு நூலகம்0.09
2.0
0.18
本地物流人才供应
0.05
2.3
运输是最基本的内容,物流快递业务最终要靠物的流动即由发送方到接收方的转换来实现。邮政EMS同铁路和航空都有着长期深入的合作,新时速运递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货运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为邮政EMS提供着铁路和航空的运力支持,这也是EMS的优势。
4.顾客
对顾客来说,价格和服务质量是其最关心的问题。民营快递的价格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调整很快,同城快递价格范围仅在5-8元/千克;而国内异地快递方面,江浙沪地区内一般以起价6-10元/千克接件,其余地区10-15元/千克。而邮政EMS则是全国统一起价 20元/0.5千克基价加运单信封价格2-3元不等。在国际线路上,国际物流巨头们因为在资源,业务范围等方面的优势,提供的价格比邮政EMS要低;甚至部分国内线路也已经出现了同民营快递相当的有竞争力的价格。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2002年,国家邮政局下发“64号文”明确规定,500克以 下信件为EMS的专营范围。
2006年底至2007年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地方邮政管理局负责监管当地的快递市场,但新的《邮政法》尚未出台,对快递行业的监管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007年1月,中国邮政业实行政企分开,新的国家邮政局重组完成,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履行对邮政业的管理职能。快递作为邮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管的重点。
内部因素
权重
等级
加权分数
优势
利用政策优惠
0.15
4.5
0.675
国内自有网络
0.13
4.5
0.585
国人的认知度
0.10
4.3
0.43
∑
0.38
1.69
劣势
信息网络平台的应用
0.11
4
0.44
经营管理体制
0.12
4
0.48
与各国的邮政合作
0.09
3.8
0.342
服务质量
0.10
4
0.40
技术设备
0.11
目前实施的《邮政法》还是1986年的版本。近几年,《邮政法》一直在进行修改,草案第七稿第十条中规定:信件的寄递由邮政企业专营;国际信件的速递业务和单件重量在350克以上的国内信件速递业务除外。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立法步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但总体来看,法制建设仍然滞后:一是以往出台的法律法规中许多内容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是规范快递企业经营行为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相对滞后;三是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的实施细则仍然缺乏,降低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2经济环境
一般经济环境是企业最直接感受到的环境因素。它主要从发展速度和发展空间、经营成本和盈利水平两方面产生影响。
得益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高GDP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国商务部科技组对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04年年底约为每年7亿件,2000年,非邮企业(包括民营、国有和外资速递企业)和邮政持平,2000年之后大幅度超过邮政,2000年之后的增长率据统计已经达到了25%-30%,和国际的增长率一致,基本为我国GDP增长的2.5-3倍,由于我国GDP2000年之后每年增长10%左右,速递市场每年增长大约是25%-30%。
在服务质量方面考虑这样几个指标:上门收件及反应速度、员工服务质量、送达时间、送件范围、丢件率。国内速递平均来说,上门收件及反应速度,EMS略差;员工服务质量,整体趋于平衡;在送达时间上,EMS处于劣势;送达范围,EMS占优;丢件率,EMS较小。国际速递则EMS与外资巨头的差距较明显。
5.替代品的威胁目前物流快递业仍属于传统运输业的替代产业,本身还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之中,完整的取代传统运输业尚需时日,所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有新的替代产业的出现。
(二)产业环境分析
波特五因素模型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目前中国国内物流快递业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中铁快运,民航快运等国有大型物流速递企业;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外资物流巨头;宅急送,顺丰等民营速递企业。
据悉,FeDEX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覆盖了近220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4-5年内再新增100城市。UPS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物流和快递赞助商,并在深圳、青岛、厦门等20多个城市设立了代表处。TNT计划到2010年把分支机构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并为中国1000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服务。DHL已覆盖中国318个城市,开设了50家分公司。虽然四大国际物流巨头的资金,管理,服务等方面和国际递送业务都处于优势,但在国内速递方面的网点建设还有待时日,而且目前国内速递服务整体价格相比还偏高。
除提供国内、国际特快专递服务外,EMS相继推出国内次晨达和次日递、国际承诺服务和限时递等高端服务,同时提供代收货款、收件人付费、鲜花礼仪速递等增值服务。
依托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建立了以上海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现有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000余部。覆盖最广的网络体系为EMS实现国内300多个城市间次晨达、次日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社会文化环境
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说,社会文化既是经济发展之根,又是经济发展之果。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有正逆之分,这是作为精神力和制度力基础的文化的本质属性所产生的。不同的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落后社会文化则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如今都已得到确认。快递行业得益于社会文化的一个例子是: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快递的业务量大增。
0.115
个性服务需求
多样化
0.10
2.8
0.28
∑
0.24
0.575
总计
1.00
4.054
〈1〉关键外部因素分析
﹙二﹚内部能力分析
1.关键内部因素
内部战略要素
权重
等级
加权分数
利用政策优惠
0.15
4.5
0.675
国内自有网络
0.13
4.5
0.585
国人的认知度
0.1
4.3
0.43
利用政策优惠
0.15
全国共有200多个处理中心,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处理中心分别达到30,000平方米、20,000余平方米和37,000平方米,同时,各处理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分拣设备。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技术装备先进的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也将于2008年在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立了以国内300多个城市为核心的信息处理平台,与万国邮政联盟(UPU)查询系统链接,可实现EMS邮件的全球跟踪查询。建立了以网站、短信、客服电话三位一体的实时信息查询系统。
3.8
0.418
可用资金
0.09
3
0.27
∑
0.62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