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邮政EMS业务发展战略

浅析中国邮政EMS业务发展战略

商业文化·社会经纬 2008年1月
288
浅析中国邮政EMS 业务发展战略
陈海燕
(上海交通大学 MBA 研究生班(M0612091班),上海,200240)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8)01—0288—01
一、国内快递业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促使快递市场需求急剧扩
大。

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而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国内民营快递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国际市场外资称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敦豪(DHL)就与中外运集团建立合资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外快递公司。

此后,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天地快运(TNT)等国际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分食国际快递业务大餐。

凭借着庞大的资金流、资讯流、货物流以及三者之间日趋完善的整合,外资快递巨头逐步称雄中国国际快递市场。

前不久签署的中美航空新协议,允许在中美间6年内分阶段增加
111班货运航班,
而且允许美国跨国货运业在中国开设货运转运中心。

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在外资快递巨头攻城掠地、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的背后,中国邮政EMS 黯然神伤,市场份额急剧丧失,已由最高时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

尽管中国邮政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同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国合作,提高国际特快的速度,但怎奈实力与服务的底子太薄,与竞争对手“亚洲一日达”、“欧洲一日达”等新业务不断推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可以说,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上,邮政EMS 优势地位已丧失。

2.国内市场变数重生
邮政EMS 在国内市场优势明显,
业务涉及全国近2000个城市,约1.6万个自办营业网点办理EMS 业务,拥有1万余名的专职邮政速递队伍,专用运输车辆6000余辆,专用设备1万多台(套),可以说,中国邮政特快专递网络规模其实并不亚于国际四大快递巨头。

然而,在多如牛毛的民营快递公司的蚕食下,中国邮
政EMS 虽还保持着国内市场老大的位置,
市场份额却日益缩水。

自从1995年起,中国邮政EMS 业务量平均增幅稳定在20%左右,但营业额却增长缓慢,部分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与国内快递市场每年30%左右的增速相比,邮政EMS 增量不增收的怪圈,让邮政EMS 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已由1997年的接近97%,跌到目前的40%左右。

国内快递市场也是外资快递巨头力争的主战场,外资快递巨头也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网络建设,现已在发力国内市场。

邮政EMS 已被逼入绝境,也开始着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邮政EMS 绝地反击、外资快递巨头涉足国内快递市场,可以预见,邮政EMS 和民营快递公司之间原本就“闹”得不可开交的国内快递市场,将进一步升级并更加白热化,国内快递市场格局也将重新洗牌。

二、邮政EMS 业务发展战略
1.以互联互动,实现多赢为目标,实施联合发展战略 邮政EMS 应该强化与各国邮政间的紧密合作。

EMS 业务是万国邮联倡导开办的一项全球邮政业务,各国邮政充分利用邮政点多面广的优势,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邮政EMS 业务网络。

为进一步提升全球邮政EMS 的竞争力,在2000年的万国邮联大会上,成立了万国邮联EMS 合作机构。

作为出口量居全球EMS 第三位(第一、二位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中国邮政EMS ,在这次会议上成功当选为合作机构7个理事之一。

目前,EMS 合作机构正着手实施一系列提高全球EMS 服务质量、完善EMS 网络的措施,中国邮政EMS 也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强与各国邮政间的合作。

2.认真研究客户需求,推行业务创新战略
经济形势的发展越来越要求速递业为客户提供度身订做的特需服务。

为此,中国邮政EMS 在巩固传统特快专递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业务,如针对国家机关工作制度改革推出了身份证专递、护照专递、录取通知书专递、法院传票专递等单证类业务,针对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和资金支付瓶颈推出了代收货款业务,针对客户对时限要求的提高推出了同城、区域、国际多层次的“限时递”业务等等。

中国邮政EMS 应该认真研究新经济环境下客户和市场的新的变化和需求,积极开发新业务,推进业务创新。

3.推行科技兴邮战略,强化科技支撑,实现邮政EMS 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

目前,国家邮政局已建成了亚洲最大的EMS 邮件处理中心——上海邮政速递处理中心,并正在建设北京邮政速递处理中心,在生产作业环节配备机械处理设备,增强特快邮件的处理能力,提高内部处理速度。

此外,国家邮政局已投入巨资建设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将邮政速递子系统为首批建设项目之一,今年6月30日前,要完成新老系统的更替工作,建设站点数量近300个,通过站点的辐射,基本可以涵盖全部邮件量,配合邮件总包信息条形码化和运输信息的采集上网,将实现邮件信息全程跟踪记录,并且也可实现互联网查询,届时将大大改善邮件查询难的问题。

今年下半年要完成邮政速递子系统二期工程,实现业务统计、经营管理、经营分析、账务结算等经营管理功能。

中国邮政EMS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实现网上受理业务、网上业务宣传介绍以及大客户专用网络服务,并针对新信息系统的建立,达到各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信息资源共享,综合利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