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7)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7)

发展经济学
2011级金融工程专业选修课
第七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 第三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 一、工业化的含义 • 二、工业化的衡量指标 • 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提供多样化产品
• (3)具有较强的联系效应
linkage effect是在1958年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 来的,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决定了每个部门的生产活动对其他有关部门生产活动的影响。
工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这样的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具有关联效应 范围广、产业链长等特点,其本身对经济的直接带动力不一定强, 主要贡献是通过与之紧密相连的相关产业来实现的。
随着经济增长,三部 门劳动生产率差距出 现扩大的趋势:工业 部门增长最快,农业 部门由于农业人口的 绝对增加和人地比例 下降而呈下降趋势, 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增长因赶不上工业部 门也呈相对下降趋势。
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 时,农业剩余劳动全 部转移到非农部门, 劳动力甚至绝对减少, 劳动生产率开始加速 增长;工业部门的相 对劳动生产率趋于下 降,服务业部门劳动 生产率在整个经济发 展过程中增长缓慢, 持续下降。
二、工业化的衡量指标
• 1.核心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一般为280~560美元,中期
为560~1120美元,后期为2100—3300美元。 制造业比重及其技术水平
——国际划分标准认为,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 增加值的比重低于20%为非工业国,20%~40%为正在 工业化的国家,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 为工业国。
就业结构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工业化初期为
80%以上,中期为50%~80%,后期为25%以下。 城市化水平
——一般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应在60%以上。 工业化率
——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40%, 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 60%以 上为工业化国家。
• 3.广义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机械化过程,是一场 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时,它还包含着生产组织和国民经济结构 多层次的相应调整和变动。 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 增多,但一般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相对比重有逐渐 降低的趋势。
• 2.综合指标
(1)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2)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3)工业自身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工业生产的机 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 (4)农业的工业化水平; (5)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6)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中期后半阶段
C. 工业企业(公司)一般能把公司储蓄几乎没有任何漏损 地都用于生产性投资。企业储蓄来自于企业的保留利润。
(5)提高总量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初期,各部 门劳动生产率差距很 大:农业部门最低; 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 业部门由于人均资本 占有量大和专业化程 度高,劳动生产率最 高;制造业中重工业 的劳动生产率又比轻 工业高;服务业界于 两者之间。
• (4)有利于资本形成
A. 发展中国家最缺乏的资源或要素是资本。
B. 储蓄并不等于资本形成,只有把储蓄转变为投资,它才 真正变为资本形成。储蓄是否能够转化为工业部门的投 资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农民要愿意把超过消费的收 入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第二,银行要愿意把农民 存款贷给工业企业作为投资。
一、工业化的含义
• 1. 狭义的工业化
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 的过程。 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 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 的工业国。
• 2. 广义的工业化
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 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法 律文化甚至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变革,它涉及经济、政 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 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 二、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 三、混合型工业化模式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在2010年不到60,标志中国工业化进程 进入中期的后半阶段。到2021年将达到100,中国将实现工业化。 从四大经济板块工业化水平看,东部工业化程度居首(78),已进 入工业化后期;东北次之(45),为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中部、西 部的工业化水平指数为30和25,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 从七大经济区工业水平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 分别为85和80,同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环渤海的工业化水平 综合指数为70,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
• 4.工业化与产业革命的关系
产业革命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过渡到 采用机器生产的机器大工业,它既是生产力的一次革 命,又是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产业革命的开始正是工业化过程的起点。
• 5.工业化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技术革命是指世界性生产技术领域内的重大变革或质的飞跃。 技术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化促进了技术革命。
——中国社科院《工业化蓝皮书》
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1)促进农业发展
从需求方面说,工业的不断扩张增加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来看,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提供了的增长表现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 持续增长。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现代技术进步,而技术进 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现代投入品的大量增加、农业新技术的发 明和应用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