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7-速水佑次郎教材配套

发展经济学7-速水佑次郎教材配套

收入分配的概念和衡量 • 收入分配的研究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① 考察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问题。 ② 考察劳动报酬如何在单个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的
问题。 ③ 考察经过确切界定的一些部门之间的“报酬差别
”问பைடு நூலகம்。
• 广义上来说,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或者按照我们 通常统计测量的指标是家庭收入。
• 考察人均收入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衡量
• 差别倍数(极值比) • 收入等分法 • 收入的频数分布 • 变异系数 •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 差别倍数(极值比)
– 定义:差别倍数指个人或家庭的最高收入与最 低收入之间的比例
– 含义:反映居民收入极值之间的相对差距。
世界各国的不平等状况
收入最高的10%人口 的收入除以收入最低 的10%人口的收入
• 收入的频数分布
– 计算方法:将数据按收入高低分组,各组界限和 落在每个区间的人数或户数构成频数分布。
– 表示方法:用直方图描述,还可以计算众数、中 位数和均值等指标对分布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
• 众数:在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值; • 均值:总收入除以总人数后得到的算术平均数; • 中位数: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处于数据系列中央的收入值
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计算的收入等级
年份
1985 1990 1996 2001
收入数据所处的位置
第10个10分位上 (a)
第1个10分位上 (b)
1383.72
482.76
2675.64
859.92
9250.44
2453.62
15219.98
2834.70
比例(a)/(b)
2.87 3.11 3.77 5.37
• 变异系数
– 计算方法:
• 其中,Yi为总人口中的第i个人所获得的收入;n为总 人口数; Y-为总人口的平均收入。
• “方差”只能反映收入差距的绝对水平,而不能反 映 映收相对入收差入距差的Y 距相。对“水变平Y 异。系可数以”用通“常变以异标系准数差”与来均反 值之比表示。
C.V . 1 Y
365 1042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户数
2000
0
美国的收入分配:2006
群体 最低的1/5 次低的 1/5 中间的 1/5 次高的 1/5 最高的 1/5 最高的5 %
家庭年收入 $20,035以下 $20,035 – $37,774 $37,774 – $60,000 $60,000 – $97,032 $97,032及以上 $174,012及以上
一是收入的来源。有劳动的收入,如工资的收入,也 有非劳动的收入,如利息和利润分红等。
二是家庭人口的数量。这既与劳动力的数量,即工作 人口有关,也与非劳动人口,甚至是家庭未成年人口 有关。
收入的功能性分配 • 按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额来分析收入分配。 • 劳工—工资 • 资本家—资本报酬 • 地主—地租

1987年按照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户数分布
人均每月可 支配收入 60及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150以上 (元)
户数
9627 5175 4800 3975 2793 2001 1429 996 670

A(1,1)

当收入绝对平均时,洛伦

兹曲线是连接(0,0)和

(1,1)两点的直线OA,
分 比
也称绝对平均线。
S1
• 当收入绝对不平均时,洛
L S2
伦兹曲线为折线OBA,也 称绝对不平均线。
O 人口(户数)百分比
洛伦兹曲线
B •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 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 。
• (1)洛伦兹曲线绘制方法
• 第一,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对人口排序,再对 总人口或总住户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人口比重 和收入份额。
设P,Q分别代表总人口和总收入,若分为n组,则有:
• P=P1+P2+…+Pn
Pi为第i组的人口数
• Q=Q1+Q2+…+Qn
Qi为第i组的收入收入额
• Pi=Pi/P
pi为第i组的人口比重
• 其中,P1+P2+…+Pn=1
(Yi Y )2 i n
• 洛伦兹曲线
– 计算方法:
• 把社会各居民的收入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
• 用横坐标表示累积的人数(或户数)百分比,用 纵坐标表示累积的收入百分比,当累积量不断变 化时,就可以画出从坐标原点(0,0)到点(1 ,1)的一条单调上升,下凹的曲线,即是洛伦 兹曲线。
• 如图中(见下页)的L曲线即为洛伦兹曲线,曲 线上任一点表示相应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 额。
• Qi=Qi/Q
Qi为第i组的收入份额
• 其中,Q1+Q2+…+Qn=1
这种划分可以是等分的,也可以是不等分的。等分是指各组
人口或住户的比重相等,常用的有5等分、10等分、百等分 ;不等分是指各组的人口或住户的比重不完全相等。
第二,洛伦兹曲线的绘制
– 以纵轴为收入累计百分比,以横轴为人口累计百分比,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做出下面n个点:
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计算的收入等级
年份
1985 1990 1996 2001
收入数据所处的位置
第10个10分位上 (a)
第1个10分位上 (b)
1276.20
437.40
2447.92
761.16
8432.96
2156.12
15114.85
2802.83
比例(a)/(b)
2.92 3.22 3.91 5.39
• 收入等分法
– 计算方法:先将收入数据由高到低排列,再分为五个等 分或十个等分;然后,将处于每个十分位或五分位上的 收入数据进行对比,或者对个人或家庭收入的最大和最 小的十分位数或五分位数进行比较。
– 举例:选取国家统计局历年来“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样 调查资料”中的家庭收入数据。采用其中的两种收入衡 量指标: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和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 进行比较分析。
第七章 收入分配、贫困与环境问题
• 工业化初期,发展中国家会经历收入分配的不平 等,大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不平等会造成穷人 的不满,可能会导致混乱,从而毁坏经济活动的 政治基础。
• 工业化初期人口的爆炸,耕地急剧扩张,导致严 重的土壤侵蚀和洪水泛滥;另外工业化带来的污 染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7.1 不平等和贫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