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资 源 全 球 化
制作网页 电话网 路 其它网站
校园网
网站
网站
网页关联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 学 个 性 化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工具
学习自主化
课件
学生 教师 同伴
资源
在线专家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通过计算 机合作学习 在计算机 面前合作 与计算机 合作学习

计算机作为导师
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改革的策略方案 A B:用高技术支持被动性学习 A C:用低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 A D:用高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 A B D:先用高技术支持被动型学习,尔后转向 投入型学习 A C D:先用低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尔后进 化为用高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 综合性策略
2、美国教育技术目标
1996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的教育技术倡议》中提 出了最终要达到的四项高水平目标: (1)计算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计算机作为学 习工具。 (2)联网:教室与教室之间相互连网,并与外部世 界的网络连通。 (3)内容:教育软件将是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育软件就好像是好的游戏软件那样具有吸引力。 (4)教育工作人员:教师将为使用技术和用技术教 学做好准备
2、美国教育技术目标
2000年12月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提出一个发 展教育技术的重要理念――数字化学习,《E- learning:使每个孩子触手可及世界一流的教育》。 将原有的4大目标扩充成为5大目标: 目标1:所有的师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家中都有 接触、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目标2:所有教师都能有效地应用技术来帮助学生达 到更高的学术标准。 目标3:所有学生都具备技术和信息素养技能。 目标4:开展有关研究和评估工作以进一步完善下一 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标5:利用数字化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应用变革教 与学。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 具与各学科课程融合,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学 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 ,是教育教学 改革的根本方法.
四、我们如何面对教育信息化
1、要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2、要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 改革 3、要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
平台
资源 库
平台
基础设施(CERNET、城域网、校园网)
数字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设施,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 因特网等。 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 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 活动的软件系统. 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 习工具
3、数字化学习
李克东教授: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 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 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指出:数字化学习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数字 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 方式。
数字化学习环境
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平台
学习者 学习者
学 习 空 间
3、数字化学习
何克抗教授: 在2001年提出了关于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定义: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 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 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 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 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指出:e-Learning(数字化学习)内涵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现 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条件。 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方法。 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改革
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能作用模式


技术

T C
A 低 强化
革新
2、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改革
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能作用模式 :(1)用技术强 化课堂教学。(2)用技术革新课堂教学 模式A代表用低技术强化课堂教学。 模式B代表用高技术强化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C假定在没有高技术条件下进计教学改革,充 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可以在教师作为帮促着、异 质分组、协同作业、基于统效的评价等方面体现革 新教育的特征。 模式D充分发挥高技术的优势,创建各种新颖教学 方法,比较全面地体现革新教学的特点。
1、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媒体观 信息技术的工具观 信息技术的生态观
1、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媒体观
媒体
教师
学生
内容
1、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工具观: 效能工具 交流工具 研究工具 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 (2)整合中信息技术工具分类 应用软件 教学辅助软件 网络资源
教育信息化 的概念和特点
主要内容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三、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 四、我们如何面对教育信息化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 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 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 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 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 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 工程。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使我国现有 的教育体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新一代公民教育 的基本要求。
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 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获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 体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 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在 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数据文件、 数据库等,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 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
数字化学习方式
2、美国教育技术目标
1996年6月美国教育部《让美国学生做好迎接21世 纪的准备:迎接技术素养的挑战》形象地用“四大 支柱”表述美国政府发展教育技术的四大目标 目标1:所有的师生在教室中都可以用上现代计算 机。 目标2:每一间教室都与信息高速公路相连。 目标3“为所有教师提供他们在帮助所有学生通过计 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学习时所需要的相关培训和各 方面支持。 目标4:有效的吸引人的软件和在线资源程为每个 学校课程的整合部分
3、信息化教学设计
经典CAI设计与信息化教学的区别
经典CAI设计 设计核心 学习内溶 教学内容设计:以课 件开发为中心 但学科知识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重视 学习资源的利用 交叉学科专题
主要教学模式
讲授/辅导 模拟演示 操练联系
以课时为单位 依据行为反应
研究型学习 资源型学新 合作型学习
计算机作为同学


任 务 合 作 化
计算机作教师与学习伙伴
计算机作为学员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管 理 自 动 化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环 境 虚 拟 化
电话线
校园网
三、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育信息化的三个基本任务 “校校通”工程;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推进信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生态观:信息技术的拟人和拟物
导师 学员 情境 资源
拟人
信息 技术
拟物
学伴
助手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具
学具
2、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改革
革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之间的差别
传统的教学 教师指导 说教性讲授 革新的教学 学生探索 交互性指导
单学科、脱离情景的孤立教学 模块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 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 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基础,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人才 队伍的培养为重点,密切结合我国教育发展 的实际,统筹规划建设,不断提高现代信息 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 用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是由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 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 网络、通信等),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 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 过程。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基础设 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经济、科技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支撑 作用。
个体作用 教师作为知识施予者 同质分组(按能力) 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 评估
带务实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协同作业 教师作为帮促者 异质分组 基于绩效(面向过程)的评估
2、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改革
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改革的策略空间
高 B 技术水平 D
A 低 低投入

高投入
2、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改革
1、“校校通”工程
“校校通”是包括硬件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方式改革、教师培训这四大要素在内的系 统工程. 2005年底完成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任务 小学、初中学生平均10人一台计算机,高中学 生平均8人一台计算机 到2008年专任教师每人一机
2、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实现从计算机 课程转向信息技术课程. 从2001年秋季开学起,高中、初中全部开设信 息技术必修课; 2003年秋季开学,城镇地区小学和农村完小以 上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以单元为单位 依据电子作品
教学周期 教学评价
3、信息化教学设计
要具有选择资源的能力 要具有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的理论 要具有对教学和资源评价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