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语文寒假作业得宗旨:认真读书,增长知识;关注社会,开阔眼界;植根生活,解读社会;树立“语文即生活”得意识。
寒假就要开始了,为了使大家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得寒假,老师特为您们设计如下语文学习活动。
一、阅读博览推荐书目:《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家》《雷雨》《围城》(钱钟书)《堂吉坷德》(塞万提斯)《老人与海》(海明威)《巴黎圣母院》(雨果)《飘》《谈美书简》《平凡世界》三毛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梁衡散文同学们可以从以上书目中任选一部,也可自选名著,认真阅读,作好笔记,字数不少于2000,开学来评比展览。
二、自由创作自由作文一篇。
内容宽泛,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军事体育、自然环保、动物风景、社会现象、家庭生活、探亲访友、春节联欢晚会心灵感受皆可入文,体裁不限,自拟题目。
三、制作作品集(可打印版,也可手抄版)每班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作品集,作品内容可以就是同学得随笔,也可以民俗文化,也可以就是名家随笔,每部作品集要求有作品名及前言,前言可以就是长辈寄语,也可共同草拟。
四、社会活动及其它1、除夕夜与父母谈心、在新年钟声响起得时候许下几个愿望,记在您得日记中。
2、假期间走访本村在外面工作或学习得成功人士或大学生,在日记中记下感受。
3、参加一次家庭或社会公益活动。
五、特别提醒1、专门准备一个寒假随笔本,记下您得寒假心得。
2、妥善安排好每天语文学习时间,语文学习注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熏陶渐染,这样才能享受生活、享受语文。
3、作业请于返校日交。
六、试卷训练一、识记与积累:(每题3分,6题,共18分)1、下列各项中得加点字得注音全部正确得一项就是:( )A.憎.恨zèng 悲怆.chuàng 贫瘠.jí汗流浃.背jiáB.倔.强jué摭.拾zhí僻.静pì恪.尽职守kèC.絮.叨xù揣.摩chuǎi 纤.巧xiān 战战兢兢..jīnD.教诲.huǐ奇诡.guǐ干瘪.biě悄.无声息qiāo2、下列各项中得字形全对得一项就是:( )A.懊悔摒除慰籍熤熤闪光B.余瑕沉缅契机怨天尤人C.跋涉恢弘仓猝后悔莫及D.琐碎精粹候爵晨夕初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得词语,最恰当得一组就是:( )①研读世界文学,就就是逐渐地掌握各国得作家与思想家得作品,以及她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得思想、经验、象征、幻想与理论得巨大财富。
②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得时候花力气、下。
③区分客观真理与主观 ,哪些就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得事实、定理、定律或理论,哪些就是未经证实得传说、信仰或迷信。
④不论在任何地方,搜索齐全,观察广泛,直达到自己相信没有遗漏为止。
A.熟习工夫陈见必需必需B.熟悉功夫成见必须必须C.熟习工夫成见必须必须D.熟悉功夫陈见必需必需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得叙述正确得一项就是:( )A.赫尔曼黑塞,就是20世纪德国文学得重要作家,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就是她得成名作,除10多部长篇小说外,她还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得创作。
B.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得提倡者,文集以其号命名为《昌黎先生集》。
C.长篇小说《爸爸爸》《四世同堂》得作者分别就是现代作家韩少功与京味儿十足得满族作家老舍。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她学识渊博,重视实践,具有一定得唯我主义思想。
5、下列各句中,加点得成语使用恰当得一项就是:( )A.中央本着安土重迁....得原则,给三峡移民分配了肥沃得土地并发放了丰厚得迁移补偿费。
B.由于自己好吃懒做,以前接济过她得亲戚也不愿再理她,现在她已百无聊赖....了。
C.这所大学得一些学生语言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
D.未雨绸缪....,我们应在高考前温习好功课,以积极得态度迎接考试。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得一句就是:( )A.知识渊博得人,思考比较深刻,见解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得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
B.如何防备展览会得物品免遭盗窃,这就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得问题。
C.通过制定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与采用国际通行得会计制度,中国银行也将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
D.对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就是青春汗水得结晶。
二、文言文阅读(共38分):(一)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7——11题(7-10题每题3分,11题6分)。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得一项就是( )A.而闻者彰.(显现)B.而致.千里(达到)C.善假.于物也(借助)D.故不积跬.步(半步)8.下列各项中“而”与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相同得一项就是( )A.蟹六跪而二螯B.吾尝终日而思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9.对本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得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下列各项翻译正确得就是( )A.蚯蚓没有爪牙却很敏捷,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B.蚯蚓没有爪牙却很锋利,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C.蚯蚓没有锋利得爪牙,没有强健得筋骨。
D.蚯蚓没有爪牙得锋利,没有筋骨得强健。
11.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 (两个字);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 (两个字);蚓、蟹对照说明学习要 (两个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12-15题每题3分,16题8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就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得解释,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就是肉矣(宰:治理)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得一组就是:(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就是也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得离间奇谋得一组就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15.下列对原文得叙述与分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她利用楚军中存在得可以导致混乱得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
她接受了陈平得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得得性格弱点,使得她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得人才,也使她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她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得战略主张;但她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得生疑,她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得计谋得逞。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 。
②“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译: 。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得空缺部分。
甲: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 ,(2) 。
(3) ,(4) 。
(5) ,(6)。
(《归园田居(其一)》)乙:(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沁园春长沙》) (2)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
(《诗经氓》)(3)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4)环顾望旧乡, 。
(《涉江采芙蓉》)(5) ,悠悠我心。
(《短歌行》)18.填写出下面句子中得空缺部分。
(8分)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得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得《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幸福得家庭都就是相似得,不幸得家庭各有各得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得《__________》中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19.阅读下面得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被贬到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得自然条件,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得情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
在回故乡得路上,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
汉江,指湖北襄阳附近得一段汉水。
(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得妙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常情,三四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而作者却完全出乎常情地写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您认为这样写合情理吗?为什么?(具体分析说明)(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下列语段得描述,请把后面得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得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