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作业 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作业 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三)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虽然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C.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最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B.人非生而知之.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萦青缭白,外与天际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攀援而登,箕踞而遨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侣鱼虾而友麋鹿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舞幽壑之潜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颓然就醉D.凌万顷之茫然5.下面的句子中与其他几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系之矣系:附着B.虽趣舍万殊趣:兴趣,趣味C.终期于尽期:至,及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及其所之既倦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8.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 不能喻之于怀D. 当其欣于所遇9.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两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B.文章第三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C.文章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

D.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由“痛”而转为“悲”,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以至于最后难能自持。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三、名句默写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2),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5)伏清白以死直兮,。

(6)还顾望旧乡,。

(7)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8),依依墟里烟。

四、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题农父庐舍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注】⑪塍(chénɡ):田间的土埂子,田埂。

⑫耒耜(lěi sì):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这里泛指农具。

(3)饭牛:喂牛。

(4)闭关:闭门谢客,也指不为尘事所扰。

(1)首联中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全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景象?请概述并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姑苏看水张宏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

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

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

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

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④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⑤而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⑥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

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

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

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

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⑦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

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

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

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⑧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

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⑨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

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

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

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

但在十年浩劫中,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

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⑩“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

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

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第五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其中“好”与“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②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3)水滋养了姑苏的风物人情,造就了姑苏人水一样的性格,孕育了姑苏独特的文化属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六、语言运用题14.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意愿是什么。

因为归根到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

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球状闪电曾经被误认为是不明飞行物,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没有合理解释。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青海省一个雷暴天气中绘制辐射地图时,意外记录下这个难以捉摸的发光球。

光球从地面升起,变成一道闪电,在地上穿行15米,然后消失。

研究人员说,它的直径约5米,只出现了不到2秒钟。

这场发生在2012年的风暴的视频和光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自然界球状闪电的首次科学记录。

这项研究详细内容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学评论快报》上,证实了球状闪电的真实存在性,并提供了球状闪电如何存在的重要线索。

球状闪电是云层至地面的闪电,在持续发光期间水平移动。

很早就有人目击球状闪电,但是由于其罕见性,没有人拍摄记录到这一现象。

16.仿照下面句式,以“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内容,续写一句话。

春之清新,夏之火热,秋之丰硕,冬之静穆,各季节的不同色彩,构成了多彩的岁月。

六、作文17.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相关主题